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925期# 昨天我们讨论了即兴讲话“4+1”模式的第一个要点,把握切入点,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个话题。 大家还记得当初我们在讲“赤壁大战”这个故事的时候,曾经讲到过孙权手下主战派和主和派,这两派之间发生了争论,基本上就是武将主战,文官主和,而孙权当时还没有拿定主意。利用孙权出去上厕所的机会,鲁肃鲁子敬对孙权说了一段话,这一段即兴讲话对孙权下定决心抗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段讲话里,鲁肃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我们这些下属要归顺了曹操,不失高官厚禄,主公你要是归顺了曹操,你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好好想一想。鲁肃可以说一句话说到了要害上,往往说话长篇大论一百句、一千句,关键的话、至关重要的话就那么一两句。 话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当年北伐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北伐军在广州请瞿秋白做报告,主题是要讲宣传工作。瞿秋白走上前台大声说,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说完之后他就走下了讲台,全场沉寂了几秒钟,然后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样简洁有力又生动形象的观点呈现,令人印象深刻。 说到这儿做个小结:当众即兴讲话,第一个要点是把握切入点,第二个要点就是呈现主题观点。具体来说,有的时候需要呈现主题,有的时候需要呈现观点,还有的时候需要把主题和观点一起呈现出来。而这种呈现本身一定要符合三个词,一是准确,二是简练,三是生动。 演讲家马丁·路德·金有一篇著名的演讲,叫做“我有一个梦 I have a dream”,有资料显示为了这篇演讲,头天晚上他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天在演讲开始的时候,他进行了即兴发挥,“我有一个梦”这个主题句子就是即兴发挥的产物,而这个即兴发挥成了他整个演讲的灵魂所在。 如果感觉自己总结的话不够深刻、不够有力,可以采取“借”的方式,借用一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比如讲到“交朋友、与人交往”这样的话题,我们上来可以亮出核心观点: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人生的路上一定要解决好和谁在一起的问题。幸福的生活不是你怎么过,是你和谁一起过;成功的道路不是你怎么走,是你和谁一起走。引用了荀子的格言,整个观点就会显得更加有力量。 当然了要想借得好,先要背得牢。提升口才的过程中,背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平时要多读多看,适当地背一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4+1”模式的第三个要点是,分析结构化的要点。在把握切入点,亮出主题观点之后,一定要进行必要地分析和说明,而这种分析说明必须是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比如大家看我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系列的4个主题、还有水浒系列的4个主题,前后有两三百集节目,每一集内容里边都呈现了结构化的分析方式。先是提一个现象,进行一点总结,讲一个观点,然后就要进行结构化分析,分析三个要点。基本上“事不过三”,两个有点少,四个有点多,绝大多数时候都只分析三个要点,这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概括成三点基本也就可以了。 在分析这三个要点的时候,可以使用“时间顺序法”,从前到后分析;可以使用“因果归纳法”,从原因结果上分析;也可以使用“权重排序法”,把最重要地放在前边;还可以使用“因素并列法”,比如我们对一个项目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说,管理的过程强调五大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那接下来我就从这五个方面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做一些分析和说明。 在结构化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可以准备一些资料、可以看小纸条,一些复杂的、冗长的内容是没必要硬背下来的;其次是要注意视觉展示,有照片、有图表、有PPT,再配合一些身体动作,这个效果是最好的。 好了,“4+1”的模式我们已经讲了三点,剩下的两点内容要留给明天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