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迷案(1):宁远眼头村为什么有处社稷山?

 大明梅语 2022-04-23

历史迷案(1):宁远眼头村为什么有处社稷山?

       眼头村,属柏家坪镇。1984年之前,一直写为“广头”或“厂头”,因很多人都会把这个“广”读成[guǎng],村人索性将村里公章改为“眼头”,从那以后,就再了也没有人把地名读错了。梅语便出生在这个东舂水之滨的五百年古村。

       1982年上期,梅语在宁远一中读高一年级下学期,其中考试后,写信回去向父母报告期中考试成绩,核心目的还是想叫父母寄几块钱来,解决经济问题。梅语怕人把“广”读成[guǎng],便把村名写成“养头村”。然而,整整两个月,也没有得到父亲的回信,也没得到家里的经济援助。暑假一回去,父亲便将信封拿出来,指着上面的村名说,“广头”只能这样写,绝对不能写成其它的字。我争辩说:“我知道,我是怕送信的人不认识,把信送错了。”我争辩的话音末落,父亲便把一个狠狠的巴掌掴在了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不敢哭。

       父亲接着说道:“别人可以写错,你绝对不能写错。因为,你的爷爷叫'广元’”父亲因为“广”字的那个巴掌,痛得我至今也不敢忘记。

      眼头村有个地名叫“社稷山”,眼头历史以来是一个讲平话的地方,将社稷山用平话称为“水希节”。1981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我家五口人,其中就有亩二分田在“水希节”,可谓三分之一的田在这里。这里的田是新开田,解放后,将这里的社稷庙拆了,用泥巴铺上,再做点田埂,便成了田。田很不好蓄水,但只要年情风调雨顺,这里的产量是最高的。

眼头村社稷山标注示意图

        因为这里是高坡田,弟弟在七八年前,将这一亩二分田改种了板栗树,现在已经挂果了,但因地势比灌溉水沟高,产量还是不怎么样。在当年挖掘树坑时,有一个很大的发现:地表以下四十公分许,竟然铺着火砖,时不时能挖出古朴的火砖。这个发现表明,这里真是社稷庙。

      社稷山左边,称老屋里。父老相传,眼头村始祖从礼仕湾迁来守红坝时,最开始就住在这里。后来,才往西南迁至今址。老屋里再往西,便是糖榨里,糖榨为什么设在这里呢?那是因为,这里距离牛轧坝坝沟最近,可以利用水力转动糖榨,制糖取水用水也十分方便。传眼头村开村始祖的父亲或是爷爷,就葬在这里,梅语没有去证实过。

      社稷山前面称老秧田,这个名称表明,这里的确是眼头村的最早住地,村口就是秧苗田,它完全可以利用坝水来灌溉,水旱无忧。这也说明,眼头开村之时,牛轧坝已经建好了。

      为什么叫社稷山呢?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为土谷之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土、谷是人们首要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因而也必然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立政之基。如此一来,土谷之神"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其实“山”也可以指庙、庵。因此,社稷山其实就是指社稷庙,按现在的讲法,就是国家大庙。

       这里为什么会有国家大庙呢?这一部分暂时不表,这肯定与“洪”字有关,以后相关章节再表。

      眼头始祖为什么最先迁到“老屋里”来呢?你看左边是社稷山、右边是祖山,正好符合封建皇朝按“左祖右社”的传统建立的太庙和社稷坛。眼头始迁祖并非什么富户,而是一介草民,当然修不起这么高大上的建筑。而传说是来守洪坝,梅语看来,守洪坝,可能是误传,真正的正传应该是“守洪庙”,即守洪武社稷庙,简称守洪庙,因代久庙坏,而坝千古留传。

       只有这样,广头之称才能找到正确的来源。“广”其实通“庵”,专指眼头始居地“社稷庵”,只因古音读字不准而被读成“眼”。因村正好立在社稷庵前头,所以称“广头”。梅语认为,这才是“广头”的真正得名。你认为呢?

      社稷山是谁建的呢?这里为什么会有社稷庵呢?梅语在历史迷案(2)中,为你解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