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法宝--毛泽东的智慧密码14

 新用户49272060 2022-04-23

2.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名词,最早由恩格斯提出,经典作家对此皆有论述。毛泽东对此作了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三分法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闪光智慧。

(1)三分法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闪光智慧

毛泽东的三分法就是结合阶级分析法将社会力量进行我友敌的三派划分,三派当中,三又分三,九又各三。常用的分法有大中小、上中下、左中右、进步中间落后(顽固)、防守相持进攻等等。具体情况是:

第一层级的三分是:共产党(我)、国民党反动派(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所有阶层(中间阶层)都是共产党(我)要争取的朋友(友)。

第二层级的三分是:

党内的三分是:正确的、追随的、错误的。

国民党反动派内部的三分是: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左翼、中翼、右翼。

中间阶层的三分是:整体上也可以进行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或者左翼、中翼、右翼三派势力的划分。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城市和农村进行划分。城里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的三分。农村有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的三分。

中间阶层三分还可以分三。

资产阶级:可分为大、中、小资产阶级。大(买办)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的附庸,压迫和剥削人民,比如地方军阀,四大家族。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人格分裂”的阶级,受帝国主义打压的时候支持革命,无产阶级地位上升影响自己产业时又害怕革命。中产阶级还可分为左翼、右翼和中间派。小资产阶级有少量产业或者土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给自足或有剩余。小资产阶级也可分为左翼、中翼、右翼三个部分。右翼(极少),自给自足且有剩余,接近中产阶级,想发财,受打压,对革命持有怀疑态度,压迫大于怀疑。中间派(半数),感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要多劳动才能维持原有生活,愤怒但不敢付诸行动,也不反对革命。左翼(较多),深切感受到压迫,生活明显下降,多劳动也于事无补。在革命浪潮高涨时左派和中间派会参加革命,在大潮的裹挟下右派也会参加革命。小资产阶级也可分为有余钱剩米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下降的三部分。

半无产阶级:有少量产业,和生产工具,不足够自给自足,还需出卖自身劳动才能生存。半无产阶级根据生活状况的不同也可区分为上、中、下三等。

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出卖劳动力是唯一生存手段。无产阶级也可以分为已经觉醒的、尚未觉醒的、欲醒未醒的三部分。

三分法除了我、友、敌,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的三分之外,还可以进行拓展性的运用。如土地革命时期的势力范围和区域划分可以分三类区域: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和广大的边远农村地区。抗日战争时期也可以将沦陷区划分日军据守区,共产党军队敌后根据地,双方争夺的游击区。抗日战争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守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解放战争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1974年毛泽东还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也是三分法的拓展: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其他是第三世界。包括毛泽东批判博古、李德领导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也是从三个阶段加以批判: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撤退中的逃跑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