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读书的看法

 仇宝廷图书馆 2022-04-23

图片

看网上资讯才知道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还有这个节日。读书是我一直在持续的一个习惯,我相信会持续终生,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甚至是一种享受。对我而言,并没有什么读书日,每天都是读书的好日子。

上次一个朋友来我家玩,我家中向阳的一面都是盆景,有些大盆景比我还高,时值春夏之际,新枝绿叶,长势正盛,树阴下,几只养了多年的乌龟在悠闲的晒太阳。我们在这片树林中一边喝茶,一边吹牛嗨狗油。

他问我最近在干啥,我说,我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在这里看书喝茶。他看了我书桌上堆的很多书,就问,你看的这些书,都记得住吗?

我说:“记住的很少,基本看完没多久就忘记了”。

他说:“既然看了后都忘记了,那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不止是他,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这些书你看了能记住吗?”。可能他们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如果看了又不记得,那看了有什么用?

我这个人记忆力特别差,比如去年和长官骑行长征路。长官现在和我说起长征路上的事情,还能记得很多地名,先到哪里后到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我,已经很模糊了,只有少数事情还想的起来。

我的记忆力差,并不是因为现在年纪大了老年痴呆了,而是从小就这样。因为我很少去记什么东西,记忆力就没得到什么训练。

说起来你们不信,就我这样的记忆力,从小还是学霸。数学我去参加全市竞赛还拿奖。语文参加作文比赛,评委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上“好文章,我喜欢”并张榜展示。物理我98分,全校第二名的才70多分。地理课我从来不听课,因为我初中就已经自学到大学的地理了,所以考试总是全校第一。只有历史差一点,因为要记很多东西,我记不住,经常考试前一周我就疯狂的背诵重点,考完后没多久又忘记了。所以我上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历史。

我学习基本不依靠记忆力,而是靠理解。比如数学,我根本没去记那些公式,但是数学有逻辑性,你只要理解其逻辑,你不用记公式,也能知道怎么算,需要的时候我很快就能把公式推导出来。地理也有逻辑,比如东亚夏季刮什么风,冬季又刮什么风,南亚刮的风向又不一样,洋流的风向是怎样的等等,如果这些东西都是死记的话,人都会晕。但是气候洋流风向等等,它运转的原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接受的热量不同,气压就不同,然后由于山川地形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和风向及洋流方向。你如果弄清楚了其原理,你就不用记,你想一下就能知道。

所以我的理解能力在不断进化,而记忆力很少去用,就一直很差甚至退化了。

长官和我不同,他记忆力特别好,博然群书,而且他都记得,你和他聊啥,他都能聊个一二三四五。我小弟称他为军事,确实如此,其实我人生很多方向都是他引导的。比如投资,就是他以前不断给我讲投资的东西,后来我就去学了。再比如历史,受长官的影响,后来我非常喜欢历史,可能出社会后,其他学科的书很少看了,反而是历史相关的书籍看的最多。因为我发现从历史中,可以悟到很多东西,而且不用考试,不用背重点。

我和长官谈历史,我能谈一些自己的见解。我从中学到了某个道理,然后改变了自己的做法。但是长官记住的东西远远比我多。比如蒋介石手下他能记住几十上百号重要人物,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参加过什么战役,甚至是哪一年,他都能知道。说实话,我也研究过这些,但我更多的是去领悟里面的一些东西,至于具体的事情,我看完后没多久就忘记了。

我十年前在长沙蛰伏三年,看的最多的书是道德经,里面的很多思想,对我影响很深。比如以不争为争,比如守住本质,核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比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经常说的抓住核心,做积累性的事情,长期主义,从容悠哉等等,是我长期以来的做事方式,很多都是从道德经中感悟出来的。

图片

(跟随我十年的老子道德经)

当然能从一本书中感悟到什么,和你的悟性有关,也和你的阅历有关。有时候你经历了很多事情,再去读这些经典,你才能明白其中的智慧,当你领悟到某个点,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没有这些阅历,你天天看,即使倒背如流,你也啥都感悟不出来。

还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应该是最大的,就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本书我看的更早。巴菲特的思想和做事方式,和道德经里面的智慧很像。巴菲特本人也是如此,他一生都在奥马哈这样的小地方,远离世界的宣泄,不疾不徐,坚守本质,修炼到最高境界。他既是一个入世的能人,也是一个出世的隐者。

我第一次接触巴菲特的信,就被深度吸引。其实信里面记载的东西都很朴实,没有任何波澜壮阔或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是记录他这么多年来的所作所为,就好像日常生活吃喝拉撒一样的普通。其实在这之前,我看了很多股票类的书籍,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有。但当我看完巴菲特的信后,根据我多年训练出来的理解性思维,我立马感觉到这才是本质的东西,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图片

(我第一次整理的残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年数太久已经发黄了)

后来看了道德经,里面的思想和巴菲特的方式不谋而合,让我对很多东西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而且不断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去实践。

到现在,巴菲特的信和道德经,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由于自己的阅历在增加,每过几年再去深读,去品味里面的东西,又会有更深的感悟。但是你说我记住了里面的什么东西?我好像啥都没记住。其实里面的道理很简单,不需要你去记什么,就看你是否能真正理解,真正去做到。

倚天屠龙记里面,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功,教完之后就问他,还记得多少?开始张无忌还能记得大部分,没多久就只能记住少部分了,再过一段时间,全忘记了。张三丰就说,很好,看来你已经学会了。

我认为看书也是如此,书里面写的东西只是表象,看书的目的并非要你记住这些文字。而是看你能否有所体会,有所悟道,并能身体力行去实践。若如此,书就在塑造你,改变你,成就你。书里面的智慧已经融入你的思想和灵魂,即使你看完后都忘记了,又有何碍!反过来,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哪怕你读书破万卷,经史子集倒背如流,又有何用?

我们要读书,更要会读书。

2022.4.23 梁孝永康写于长沙

公众号:梁孝永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