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目的是什么? “赚钱”应该是大部分人的答案,对大部分交易者而言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是理性思维下的答案。但是当我们认真总结他人交易行为时,我们发现许多人的行为已经远离交易的初衷。 是什么导致交易者交易行为的“异化”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这也是本文的主题。 我们总是很容易就从一个大的目标迷失自己,比如我们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时候总是会被一些吸引人的标题而转移浏览方向,暂时忘记要查找的资料。我们也可能因为沿途的风景而耽误了行程。 交易的目的和行为出现偏差本质上除了赚钱这个远期目标以外,还有一个追求短期刺激的潜在目的,这个目的是真实存在却不易被察觉的。如果说赚钱是理性交易需求的话,那么追求短期刺激就是潜意识追求愉悦的天性。想要用远期目标来约束短期行为是件不容易的事,这需要自己不断鞭策自己,而毅力是大部分人所不具备的。进入市场人们总是希望赚钱,而且希望快速赚到钱,所以人们在市场上快进快出。表面上这符合交易的终极目的,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满足潜意识追求愉悦的天性罢了。 凡是能够让人血液流速加快的行为都可以被大脑解读为兴奋,而这种兴奋是成瘾性的。比如赌博,比如吸烟等等。而交易中有太多诱惑给予交易者进出场的理由。在熊市中,依然会有各种鼓吹抄底的言论。在牛市中,会有许多“某某股票可能涨十倍”的言论诱使你在不同股票中跳进跳出。总之这些消息让交易者不断进出而陷入日间杂波当中。市场上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都希望你快速的进出场,因为他人的利润建立在你的愚蠢之上。在这样的环境下遗忘了初衷就只能陷入到无序而混乱的交易陷阱里。 另外,大脑对于远期的目标只是一个概念,交易中赚钱是一个远期目标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精确的说出在交易中该如何赚钱?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吧!难道这不是交易最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吗? 如果我们不能把交易目标划分为一个又一个的行动细节,我们就无法靠近交易的终极目标,需要知道很多东西在大脑中是一个概念的碎片,我们对于很多人和事的认定在大脑中都是以一个又一个的碎片的形式存在,许多事碎片的构成大致相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梦中经历过一样。单纯依靠大脑自动拆分的目标是不可能精准行动的,这需要我们主观上把目标拆解成可以执行的行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样的知识才能够帮助交易者构筑正确的行动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就需要交易者能够真正明白交易的本质,先建立正确的市场认知,然后才有辨别真假知识的能力。 市场的本质:交易市场绝对不是猜大小的赌博游戏,交易市场有其内在运行的逻辑,从本质上讲价格的运行在于大量资金对未来走势集体的投票,而影响大量资金的本质是市场上诸多分力构成的合力,这些合力以人性共通为基础,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特定的K线形态,基本消息,技术指标等情况下的反应。 由于遗忘了交易本来的目的,许多的交易者把交易当成了科学研究。运用各种学说来框定市场发生的一切,这脱离了市场的本质。 正确的市场认知:正确的市场认知是交易能够盈利的前提,需要知道对市场的认知决定了交易努力的方向,卢奴耕者见过许多的“高手”吹嘘自己的抄底摸顶,当深入沟通以后发现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在吹嘘自己的预测能力,这是一种自嗨。卢奴耕者说过许多次交易无须预测,只关注当下就好,还记得卢奴耕者反复提到的“交易如水中行舟”的例子吗? 辨别真假的能力:交易系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碎片组成,这些知识的碎片是有方向的,这一个碎片指导着下一个碎片的位置。比如一旦你认可了技术分析理论,那么技术分析将成为你努力的方向,在你的潜意识里认定了,价格是因为出现了某种技术分析形态而发生改变的,这本末倒置了。还有,卢奴耕者尊重缠论,但是现实生活中卢奴耕者见过研究数年缠论的交易者最后依然无法摆脱亏损的结果。这几年的时间因为一个技术方向的选择出现了偏差,而蹉跎了岁月,最可怕的是人一旦认定了自己选择的方向就很难从新来过,这就是为什么说人们只会相信他乐意相信的事。这里必须澄清卢奴耕者这里并没有贬低缠论的意思,事实上在圈子里卢奴耕者拆解缠论的文章中对缠论十分推崇的。 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看似有用但是脱离了交易本质的理论,一句话经过十个人的传递一定会走形,在互联网上一定程度上比拼的是谁说的理直气壮而不是谁正确。卢奴耕者希望交易者可以慎重,让怎样的思维进入自己脑海必须自己甄别,因为交易上一个观点的植入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努力。 我们不能依靠实时的提醒自己交易的目的就是赚钱,以为这本身就无法实现,我们需要警惕隐藏的“目的”,正确的做法就是把交易的目标拆解成一个又一个可以执行的行动细节执行下去。 |
|
来自: 有智慧不如趁势 > 《交易策略uiop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