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学顶峰--宋代极简美学

 眉州闲人688 2022-04-23

繁荣、富庶、高雅、精致、开明;

学术思想深邃 宗教兴盛

文化艺术 极简美学

时代辉煌,世界独步

文章图片1

宋│张择瑞《清明上河图》

国学大师陈寅格曾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讲宋代的艺术、美学,除去我们熟悉的史籍,就是传世书画作品、出土器物和宋代建筑。无论书法还是绘画作品,都蕴含着当时文化精英的学养与情操。

文章图片2

宋│赵佶《祥龙石图》

物质与文化的富足,让以文治国,“不睦堂皇富丽,追求宁静淡雅”理学思想的宋朝,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书画器物自上而下都在追求大道至简的淡雅、极简之美。

文章图片3

宋│赵佶《鹤瑞图》

宋瓷,越简单越高级

马未都语:“宋瓷,是中国瓷器的顶峰,甚至是中国美学的顶峰。”

汝、哥、官、钧、定五大官窑,与以景德镇、磁州窑等为主的八大民窑系,将宋瓷带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美学高度。

文章图片4

北宋│ 汝窑浅折腰承盘 图源:微博@动脉影

文章图片5

北宋│ 汝窑浅折腰承盘 图源:微博@动脉影

“似玉非玉更胜玉”。青如天、面如玉的天青色,是时代的绝笔丹青,也是文艺大师宋

“天下宋瓷,以汝为魁”。汝瓷,天生具有宋人骨子里的含蓄质朴,没有过多纹样装饰,以雨过天青的釉色美取胜。宛如冰裂的开片纹痕,恰到好处地为淡色天青增添了一抹生机。经过千百载的历史沉淀,别具一番沧桑之美。美好事物如烟火流星,转瞬即逝。受战火的影响,汝窑被毁,技艺失传。汝瓷仅存徽宗在位的二十多载,传世作品不足百件。

文章图片6

北宋│ 汝窑天青釉刻花莲瓣纹熏炉 图源:微博@动脉影

文章图片7

北宋│ 汝窑天青釉刻花莲瓣纹熏炉 图源:微博@动脉影

文章图片8

北宋│ 汝窑天青釉花式温碗 图源:微博@动脉影

文章图片9

北宋│ 汝窑天青釉花式温碗 图源:微博@动脉影

靖康之变,迁都临安的南宋人,怀揣对故国的思念,想重新找回记忆中的那抹天青。但技艺、气候、胎土均已改变,耗尽全力也烧不出想要的颜色。渐渐不执着于此的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希望。在官窑内烧出,胎料中多了一点铁少了玛瑙粉,釉薄处露紫的粉青。龙泉窑内产出,胎薄釉厚、不开片,色泽如青梅般浓翠莹润的梅子青。

文章图片10

南宋│ 官窑青釉葵口碗 图源:微博@动脉影

文章图片11

南宋│ 官窑青釉葵口碗 图源:微博@动脉影

文章图片12

南宋│ 龙泉窑青釉瓜棱瓶 图源:@微博动脉影

素雅的青瓷,是不加任何装饰的本色世界。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注重精神至上的审美感受。

在收敛克制中,宁静之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呈现出最高级的艺术形式。此情可待成追忆,千百年后仍令人念念不忘!在不断地追寻中,渐渐幻化成“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文章图片13

南宋│ 哥窑五足洗 图源:微博@动脉影

文章图片14

南宋│ 哥窑五足洗 图源:微博@动脉影

宋画,越简单意味越浓

中国绘画在宋朝所达到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重道轻文、平淡自然、韵味深远,自然与艺术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北宋时被誉为“古今第一”的李成,仅用淡墨就能表现出大山大水,丰富的层次和万千气象。

山水画代表李成和范宽善于表现北方山水的雄浑壮阔,与五代的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山水”

关仝“峭拔”范宽“雄杰”李成“旷远”

文章图片15

北宋│ 李成《寒鸦图》

文章图片16

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

寺庙塔尖为中心,上部巍峨高山,群峰林立,山峰顶端笔墨浓重,密密丛林;下部草木稀疏,山形险峻,无路可攀;左侧山泉瀑布飞流直下,经山涧跌宕,由远景流入中景与右下角小瀑布相呼应;汇成前景河流。

文章图片17

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水墨染出阴霾的天空,山石轮廓用方折、劲硬的用笔,孤独的旅行人和掩映于雪山寒林间的萧寺展现山高远、路难行的凄清;山脚下,巨石突兀,溪流湍急,水若有声。

文章图片18

北宋│郭熙《早春图》

郭熙的“三远”中提到:“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暗。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

文章图片19

北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苏轼把艺术作品的美的存在分“中”和“外”,外在简单淡泊,内在丰富浓厚,外在枯槁朴素,内在散发出勃勃生气。

简逸之美到了南宋,山水画家对笔法重视,构图上也有突破;对南宋山水画风总结为“一角半边”。

“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愈发不可收拾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文章图片20

南宋│马远《宋帝命题册》部分

文章图片21

南宋│马远《宋帝命题册》部分

马远作品意境深远,悉由精能,造于简略,妙思佳构;大胆取舍,大量留白,被后世称为“马一角”;马远另一特点笔法多用斧劈皴,画山石,用大斧劈皴表现山的奇峭与清丽,用焦墨表现树木瘦硬,枝条水墨染出,姿态舒展摇缀柔丝,故有“拖枝马远”的美称。

文章图片22

南宋│马远《踏歌图》

近中远三景,中间云雾隔开,虚实相应,远景奇峰突起,中景云雾遮罩的虚空之上,隐约可见青松树冠、楼宇屋檐与林间长廊,有着森然的皇家气息;近景田间村景,村民山间踏歌而行。

文章图片23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部分

文章图片24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部分

四季之美,一角之景,精致异常,山、水、树,屋各不同;色清单润泽,界画结构严谨,山石树木飘逸自然。

宋书,越简单越清逸

宋人尚意,书法中追求一种不拘法度的意境。

宋徽宗能诗善文,他独创的“瘦金体”,堪称一绝。

做人不要锋芒毕露,书法要适度藏锋。这种传统理念,在徽宗这里完全反其道而行。介于行、楷之间的瘦金体,如屈铁断金,瘦挺爽利,笔笔露锋,意度天成。将洒脱的性情和对美的执著、沉溺,表现得淋漓尽致,实乃“天下一人”!

文章图片25

北宋│赵佶《欲借风霜二诗贴》

文章图片26

北宋│赵佶《瑞鹤图》

文章图片27

北宋│赵佶《五色鹦鹉图》

相较于书法,宋徽宗在绘画艺术上的技艺要更为出色,笔墨高超可不造化,他的笔下世间事物展现出与生俱来的生命之理;花鸟气氛祥和,轻盈灵动

宋词,越简单越美

宋词,宋代文学的最高典范。一字、一词、一句,胜过千言万语,既书风花雪月,亦歌壮志豪情。

它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古人的生活美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仿佛看见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引吭高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深深感受到了爱国志士,一腔忠愤报国无门的愤慨。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好似听闻一闺中女子,对远方丈夫的幽幽思念。

“三三五五棘篱门、远远围墙,隐隐茅堂、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些不经意间的落笔,瞬间描绘出了传统院落美学。

跨越千年长河,人们努力从宋词中找寻美的灵感。

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都被吟唱成歌,淡淡的幽情无与伦比。

宋人,越简单越有烟火气

佛道儒三教合流的宋朝,所追求的极简并不是形式上的简化,更是生活与精神上的简单。

不求富贵华丽,更喜欢在平淡天真中,求一份精致与烟火气。

传统“四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些往往被忽视的风雅小事,都被宋人做到了极致。

焚香,以往只限于贵族与佛堂,到了宋代成为社会时尚。

文章图片28

宋│李嵩《焚香听阮图》

文人雅士们不仅在家居、宴客时点香,而且还自己制香,成立香学会。

把爱好当成一份事业去认真对待,于任性逍遥中体会高雅之趣。

文章图片29

宋 刘松年《撵茶图》

文章图片30

宋 刘松年《撵茶图》

喝茶,这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经宋人之手,却发展为一门艺术,是品味更是享受。

文章图片31

宋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观画》

宋文人不仅喜欢绘画,还爱在家中挂画。

将诗、词、字、画的名家卷轴挂于室内展示,约三五好友一起共赏是重要的活动。

文章图片32

南宋│李蒿《花篮图

插花,始于隋朝之前流行于唐朝宫廷,普及于宋代不同阶层之家的生活时尚。

宋人插花不似唐代富丽堂皇,更喜清疏风格的淡雅美。

花如其人,花的样式体现插花者的人生哲理与品行节操,内涵重于形式。

传统审美意识发展到宋代,平淡、苦淡、简淡、闲淡、冲淡之类的风格成为文人士大夫艺术家们穷尽一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淡泊于心,宠辱皆忘”的平淡意识是宋代文人的艺术理想,既不同于韩柳的旨在教化,也不同于魏晋的隐逸避世,而是将时代哲学影响、政治理想、道德意识与个人审美境界融为一体的新的理想,

宋人心中自有山水,他们识美、爱美、创造美,把最好的文化美留给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