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黎圣母院挖出罕见人形铅棺,内部保存完好,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天使_ag 2022-04-23

2019年4月,曾经耗时近百年完工,长存于世800多年的巴黎圣母院在一场大火中被损毁。然而,随着巴黎圣母院损毁,一个埋藏在教堂地下的秘密却浮出了水面。

在2022年3月底结束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在巴黎圣母院的地下发现了一具14世纪的神秘铅棺。罕见的铅馆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巴黎圣母院地下的铅馆

在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相关部门组建了一支将近200名专家的队伍,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也有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这上百名专家各自擅长的领域均不同,在开展工作之前,专家们根据专业分成了不同的组别,其中包含“砖石”“金属”“木材”“框架”“玻璃”“数据”等,在将组别分好后,专家们便开始了修复工作。

在将现场的火灾残留物质清理得差不多后,修复组开始了修复工作,要将损毁严重的巴黎圣母院修复完善,修复组需要安装大量的巨大脚手架来固定住剩余建筑,并以此来框出建筑的外观,并且为防下雨,还需要通过脚手架在教堂的拱顶上铺设防水布。于是,在安装脚手架之前,专家对地面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以防后续因地面承重能力不足,导致建筑遭到二次损毁。

就在专家检测地面的途中,一个意想不到的事儿出现了——在巴黎圣母院本来的地下供暖系统之间,居然躺着一具人形铅棺。这具铅制石棺长1.95米(6英尺4英寸),宽48厘米(1英尺6英寸),从外形来看保存完好,专家组通过铅棺的材质和尺寸初步判定这具铅棺大概于1300年左右下葬。

在将铅棺小心地搬出19世纪建造的地下供暖系统后,考古学家们将一台微型内窥镜摄像机通过铅棺的缝隙,送进了铅棺的内部。通过镜头可以看到人体骨架的上半部分,还显示了部分头发、布料和植物残骸。

在铅馆周围还发掘出了1个属于13世纪的屏风彩绘碎片、10个属于中世纪的石膏石棺等历史文物,结合微型内窥镜摄像机看到的画面,专家推断这个铅棺里可能躺着一位来自14世纪且身份尊贵的大人物。

罕见的铅馆之谜

要想完全探究出铅棺主人的身份,只能将铅棺打开,但是一旦开棺,很可能会对铅棺和棺内物品造成一定的损害,开棺后是否会破坏铅棺价值、如何将其继续保存都是需要考古学家、文物保护者、法医人类学家深思熟虑的,而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使用金属铅制作棺材,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十分稀有的。最开始人们制作的棺材多为石棺,但后来便以木制为主流,石棺逐渐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雕刻工程量大,后期也很难抬起埋进土里。在木制棺材成主流之前,人们也曾采用陶制的棺材,但也因其制作成本大且易碎而被淘汰。因此在我们的认知里,棺材的材质一般都是木质,后来也陆续出现了铜棺、水晶棺等罕见的棺材,但那都是极少数伟人的特权。

要想了解为什么这具神秘的人形棺材要用铅来制作,我们得先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欧洲历来有保存王族死者遗体的传统,首先将死者的身体和心脏分开,将身体用布包裹成“木乃伊”,再穿戴好衣物放入橡木棺材中,可以保障在一两百年时间里尸体不腐。然后再将心脏装在密封的铅盒里面。即使是国王都只是用橡木棺材埋葬,可想而知这位用铅馆封存,而且埋在巴黎圣母院地下的,必然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比如1997年,英国的戴安娜王妃就曾用铅馆埋葬。另外,早在1800年前的罗马,就已经有用铅馆埋葬“大人物”的传统了。

当然,也有人推测,既然这具铅棺来自黑死病流行的14世纪,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为了防止黑死病扩散制造出来的呢?

自从黑死病出现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之下,加上医疗条件有限,人们无法阻止瘟疫的扩散。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在感染黑死病后都只能绝望地等待死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世纪的欧洲各国无法阻止黑死病的扩散,只能将感染的人隔离起来、将死去的人或火化、或埋葬。但由于大多数人在死后都是包裹着裹尸布下葬,这对于黑死病来说完全没有起到隔离的作用,为了避免更多的人被感染,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将感染者进行火化处理。

但是在中世纪欧洲信奉上帝的观念看来,死去后入土才是最终归宿,因而在普通的裹尸布和木制、石制棺材都无法有效隔离黑死病病毒的时候,铅棺应运而生。

铅的原子半径很大,元素密度也很高,因此具有良好的防腐和隔离作用,采用铅制成的棺材,不仅可以有效隔绝外界的放射性物质,不会滋生蛀虫和细菌,也能防止棺内的放射性、污染性物质外泄。但是一个铅棺的花费极高,所以只有可能是身份极为尊贵的人,才有可能用这种方法埋葬。

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5000年前就有开采铅矿的历史,到了古罗马时期就已经被普遍运用于各个领域了。在10世纪后的欧洲,各国为了满足市场对金属的需求,展开了更大规模的采矿工作。13世纪末,为了开采出更多的矿产,欧洲在采矿设备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安装了十分先进的开采机械,并且已经广泛使用水力和马力资源,能够将不同矿产进行精细化分离。

到14世纪,欧洲大多数较容易开采的矿床都已经用尽。但是由于商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大幅增长,无论是农业、贸易还是房屋建筑,欧洲对金属的需求都十分迫切。被大火损毁了的巴黎圣母院的尖顶,其建造的主要材料就是被大量开采和普遍应用的铅以及橡木。

为什么中国没有铅馆?

相对来说,中国古代,即使是皇帝也不会使用铅棺,而是用金丝楠木保存遗体。这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发现铅矿,也不是因为中国古代不能制造铅棺。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就有在青铜器里加入铅来保持金属光泽的记录。

中国古人之所以不使用铅馆,原因很简单,金丝楠木的抗腐蚀效果更好,有“千年不腐”的美誉,加上中国五行中有“木克土”的说法,所以对于木制棺材有一种执念。而欧洲人没有用木棺的传统,更没有罕见的金丝楠木,他们最常用的材料是石棺,其次才是铅馆。

不过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欧洲,都没有意识到铅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反而将它们制作成日常生活常见的器皿、女子化妆品和画画用的颜料。

而在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当下,由于铅无论是对人体,还是对环境,危害程度都十分巨大,因而现在不少国家都减少了对它们的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