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 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抵达陕北这片土地。 ![]() 那时候,这片贫瘠土地上除却我军刚刚结束长征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外,也仅有从鄂豫皖归陕的红二十五军、本土发展起来的红二十六军。 所有兵力加起来的数量,不足两万。 所拥有的地盘,也不过是安塞、保安两地。可就是这两块地盘,国军进攻之初始终没能拿下,我军反而成功在陕北立足。 究其原因,陕北这块地方着实难啃。 从地图上看,可能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无法感受到这块土地如何的贫瘠,又如何地难啃。 ![]() 事实上,它的实拍图是这样的: ![]() 要在这样的地形,进行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首先,国军的机动大兵团无法展开。 其次,因为陕北一带地形沟壑纵横,耕地稀少,国军即便北进,沿途获得物资补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依靠自身后勤补给。 也正是因为这样复杂的地形条件,反而成为我军捍卫自己的最佳法宝。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方我军部队整编为第115师、第129师、第120师三个战斗力彪悍的主力师分散在各地发展,发展出了日后的百万大军。 1946年,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处处出拳,却处处挨打。第二年,他不得不调整战略,转而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 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我们很容易将其视为一片孤立的战场区域。其实在解放战争期间,彭德怀所主导的西北战场,是整个解放战争中,联动效应最频繁的一片区域。 西北战场的核心要地是陕甘宁边区。 它的东北部是晋绥军区、正东部是晋冀鲁豫边区。 ![]() 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西北战场其实和晋东南、晋西北恰好形成了三角区域。所以,这也注定了西北战场不可能成为一个相对孤立的战场。 1947年,3月。 在延安的毛泽东收到了一封秘密电报,电报的内容让人触目惊心。蒋介石已经和胡宗南制定了一项北上进攻延安的作战方案,而且此番进攻的兵力达到了20万之众。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延安怎么办? 虽然答案很简单,唯有放弃或坚守两个方案。但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那时候的延安是我党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央指挥系统的核心。断然撤离延安,即便是中央五大书记深思熟虑后的结果,那前线的每一位战士呢? 他们会选择坦然接受吗? 所以,延安的第一选择绝对不是撤离,而是先守卫。 毛泽东关于保卫延安的最早可行军事部署发生在1947年3月6日。 这一天,毛泽东给晋冀鲁豫解放区写了一封题为《保卫延安主要依靠外线作战》的电报。
诚然,想要实现外线作战的顶级帮手,就是晋冀鲁豫解放区。 解放战争以来,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核心战场自西向东,以陈赓、刘邓主要分为两个核心作战区域。 陈赓直接对标的核心作战场地是洛阳、西安两地(晋东南、豫西),刘邓对标的核心战场则是豫东、鲁西南两块区域。 ![]() 毛泽东的解决延安危机的思路: 外线作战的整体区域集中在晋东南、河内(图蓝色)一带,晋冀鲁豫兵力全力西进,往潼洛铁路转运兵力,对胡宗南施压。
外线方略解救延安危机的计划能否成功,就看陈赓的拳头够不够硬。 ![]() 五天后(3月11日),毛泽东再次去电,已经决定撤离延安,此前所部署晋冀鲁豫所部全力西进的计划也暂时搁置。
这次的电报中,毛泽东为了保证陈先瑞、韩东山的第五师撤离,外线作战计划被搁浅,陕北战事最终还是在陕北解决。 第二天(3月13日),胡宗南的两大军团集结于宜川、洛川两地,开始北上进犯延安。 右翼兵团[整一军:军长董钊]:
左翼兵团[整29军:军长刘勘]:
敌右翼兵团在进攻金盆湾一带时,受到层层阻击,战线推进受阻。国军再度动用孔用支援,炮轰金盆湾我军防线。 金盆湾是我军包围延安的第一道防线,前沿阵地预埋大量地雷,对敌右翼兵团向北推进战线起到了极大的迟滞作用。 大兵团对金盆湾一带猛攻三天之后,才顺利突破我军第一道防线。 ![]() 这一天,毛泽东代表中央起草了《包围延安的命令》,预计利用陕北地形,不断延伸战线,在运动战中歼灭胡宗南的北进大军。
这份电报的内容较多,整合起来共三类重要的信息元素。 第一:(人事任命)成立了新的军事领导班子,彭德怀全权负责西北战场。(撤销了原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成立西北野战兵团) 第二:(战场局势)我军第一线阵地已经攻破。 第三:(应对策略)我军应当梯次配置,层层阻击,迟滞敌人北进步伐 国军的右翼兵团在攻破我军金盆湾防线后,留置第31旅担任防守任务,右翼兵团主力继续向北推进战线。 当敌人整一师(下辖第1旅、第78旅、第167旅)、整27师(第47旅)、推进至蒲化湾一带时,再度遇到顽强抵抗。 整90师代师长陈武利用我军在蒲化湾阻击四个旅时,从右翼突破防线,将战线推进到了杨家畔一带。 那一刻,敌人右翼兵团距离延安仅有十公里。 延安形势已经相当危急。 在敌人右翼兵团推进时,敌刘勘的左翼兵团进攻较为缓慢。我军对于左翼防线的重点在大小劳山一带,使得左翼兵团最初推进较为迅速。 刘勘的左翼兵团相继突破茶房、鄜县、道镇,留置第12旅防守后方,继续向北推进战线。左翼兵团前线部队第36师继续推进战线,即将抵达大小劳山一带时,在大小劳山遭到顽强阻击,一时间难以北进。 18日。 敌右翼兵团第61旅、第53旅、第78旅,继续北推战线,延安陷入包围。 这一天,毛泽东离开延安,彭德怀带领主力北撤。 ![]() 19日。 敌左翼兵团攻破我军大小劳山防线,进抵三十里铺。 敌右翼兵团进抵延安南部城郊,即将逼近延安。 这一天,彭德怀带领两万多主力北撤。 值此之际,北上进攻延安的右翼兵团发生了冲突,延安外围已经是密密麻麻的国军。 可是,谁先进城呢? 这是当时在洛川前线指挥部胡宗南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当时国军的右翼兵团中,整90师第61旅战线推进最快,师长陈武已经觉得这份头功当属自己。 不料,他收到了胡宗南的电令。 你,给我马上停下来!!! 你给我往东打,然后进攻拐茆。 好一个拐茆,这个地名似乎也在那一刻见证着国军第90军军长心中的悲凉。 拐茆的位置在哪? ![]() 它就在延安东部不远处。好家伙,陈武看着地图上的位置,气得骂娘,延安都在眼前了,胡宗南竟然让他跳过延安,美名其曰追击解放军。 与之同时,战线推进至延安南郊的左翼兵团也收到近乎同样的命令,原地驻防,不能擅自进城。 最终,进入延安城的是右翼兵团的整1师第1旅。 第1旅曾是蒋介石的警卫部队,也是胡宗南的看家宝贝,在国军序列中盛名不断,国军内部都戏称它为“蒋家御林军”、“天下第一军”。 3月24日。 胡宗南亲自前往延安,进入曾经毛泽东等人所在的窑洞,发现窑洞内干净整洁,丝毫没有一点战败之军该有的样子,窑洞的桌子上还放了一张纸条。
五天时间,北线冲击。胡宗南所换来的只不过是一座空城。 就在胡宗南庆贺自己拿下延安,走进窑洞的那一刻起,他心中所想的一个现实问题是: 西北野战军的主力去了哪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