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读书贵在坚持,贵在学以致用

 亦然花开 2022-04-23


现在是倡导全民读书的时代,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就来聊一聊读书那些事。

许多人都喜欢读书,但总感觉读完书之后并没有多少收获。这可能和个人的读书习惯有关。事实上,读书不能只是在读,更重要的是把读到的东西进行消化吸收,变成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读书贵在学以致用。那么,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呢?


一、何时读书学习

也许有人会问,一天的时间就那么多,要工作,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还要照看老人,照顾孩子,哪有时间学习。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还是有的。”那么我们如何去挤时间学习呢?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碎片化时间。每个人每天都有一些固定动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段来完成,比如工作、学习、睡觉、吃饭等,当然还有一些时间虽然很零散,但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比如排队时、上班前、开会前、睡觉前、午休前等零散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零散时间来进行学习。比如,现在有5分钟时间,我们就可能打开书看一节的内容,或者阅读一篇文章,或者浏览一条新闻,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达到见缝插针的效果。

现在许多读书软件既有文本又有语音,有的虽然没有真人语音,但也可以采用AI技术实现听书,而且听书的效果还非常不错,而有的读书软件纯粹采用听书形式,这些都为我们读书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用一切碎片化时间进行读书和学习。比如,我每天就利用早上跑步时,洗涮时,做饭时,吃饭时,做家务时,上下班开车或者坐公交车时,中午走路时,睡觉前等一些闲散时间去听书,去学习。这样一边运动一边听书,一边干活一边听书,既不会感觉无聊,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一些智慧,学到一些知识。

当然,有些书如果只是听讲书,听一遍吸收不了多少东西。但你听过之后,就会对书籍有所了解,有所鉴别,哪些书籍听起来还不错,哪些书籍对你启发很大,哪些书籍你非常感兴趣,就可以多听几遍,或者找相应的实体书或电子书来认真读一读。每读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想法。对书本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进一步。

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或者听书,就可以做到有目的性地学习,带着目的和兴趣,从一堆东西里找到你想要学习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二、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我们读了多少本书,听了多少门课程,学了多长时间,而是要做到学以致用。那么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呢?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学会提炼。提炼就是从众多的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把它们提炼出来。简单地说,就是从一堆东西里找到你想要学习的东西,你感兴趣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可以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比如一些知识性的东西,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情感类、心理类的知识,演讲技巧等等,或者针对某个问题去寻找相应的书籍或课程,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许多东西肯定是有用的,但并不一定是我们感兴趣的,也不一定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鉴别,学会提炼。哪怕只是看别人的朋友圈,都要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找到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看到一张很有趣的图片,读到一段极富哲理的文字,看到别人对一本书的精妙解读,就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一种学习。

我们在听书或者听课时,对于老师讲述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如果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就可以迅速记录下来,反复品味,仔细思考,这也是一种进步。

第二步,学会连接。连接就是要建立知识链接,就是把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学到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关联,跟自己头脑中已经建立的知识体系相连接,从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才能有效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重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阅读文章时,要从中提炼出我们想要的概念和素材,我们会发现,把它们提炼出来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和我们自身产生关联,加上我们自己的标签和说明,最终为我们所用。

当我们读书时,不要盲目地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而要学会发现所读内容中,是否有我们熟悉的东西,或者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当我们听课程时,不要只是在那里简单地听,而要把老师提出的观点,列举的事例,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碰撞,仔细想想,我们过去是不是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过类似的经历,有过类似的经验或教训,这样就很容易建立关联。

第三步,学会融合。融合就是把所看到的东西,学到的知识,读过的书,听到的课程进行重新整理、拆解、分析、提炼,创造出属于自己内容的过程。我们看到的东西,学到的知识,读过的书,听过的课,如果仅仅是听了,看了,读了,不进行深入地加工处理,就仍然是别人的东西。

只有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整理分析、拆解组合,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再加工、再利用,再创造,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做到融合的重要标志,就是你能否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知识点、这本书、或这节课的重点完整地叙述出来。如果你能够做到,说明你真的理解和掌握了。

第四,学会输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的有效方式就是输出。输出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讲课,比如分享,比如写作,比如画思维导图,比如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像去年我们公司组织的“我是讲书人”读书分享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输出形式。对于这些讲书人来说,通过他们的分享,会对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也会不自觉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在这里,我想介绍的一种最重要的输出方式就是写作。读书写作的输出方式有很多,比如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写书评,写讲书稿。我采用的方式是精读细输出。从前年开始,我就尝试着把读过的书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进行输出。每读完一本书,我会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对整部书进行详细解读,写出一系列文章。

现在已经用这种方式解读了几十本书。比如,在读过《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大全》后,我写了140多篇文章,在读完《结构性思维》后,我写了21篇文章。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会让自己对书中的内容理解更深,也更容易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产生更深刻的感悟。

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画思维导图。在一书一课中,有一个课程就是创新思维导图,老师就把创新思维导图用到了极致。他对自己看过的书,听过的歌,读过的新闻,听过的音频,看过的影视剧等,都画出了思维导图。通过画图,形成了知识结构和框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提炼——连接——融合——输出的过程。我们找到内容之后,要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输出,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使书本上的知识、课程中的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三、如何做到坚持不懈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想学,就是坚持不下来。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个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1、要制定计划。每做一项事情都要有计划,这样把一项工作分为几个阶段去完成,就不会感觉到困难。

2、每天制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要看几页的书,今天要听几分钟的课,今天要写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这样日积月累,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3、要做到自律。比如早上定点起床,晚上按时睡觉。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能超过几个小时,每天要跑多少公里。都有个明确的要求。如果做不到,应该有个惩罚机制,如果做到了,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奖励。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变得很自律。

4、养成一种习惯。不管是学习,还是运动,一定要按自己的计划去完成,不能放水,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会使这项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哪一天如果我们因为有事没有去做,就会感觉到不舒服,这时说明你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5、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实质上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和学习中。学到的东西,一定要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哪怕只是用到一个小知识,或者一个小技巧,也是一种进步。这样不断地运用,不断地提高,才会使学习更有动力,更有兴趣。

现在,许多人都意识到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希望我们都能掌握学以致用的方法,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用学到的知识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直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