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介鸣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2-04-23

四、行气活血法治愈心绞痛一例

乔某,男,65岁。

初诊198644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有3年冠心病心绞痛史,20年高血压病史。近一年间心绞痛发作频繁。1986331日因气恼诱发心痛加剧,每日发48次,每次510分钟后缓解,而入院治疗。西医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诊查∶患者心痛频发,连肩彻背,或刺痛难忍,或憋闷异常,甚则冷汗淋漓,且咽部发紧,心中烦闷,脱腹胀满,唇甲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心电图;左心劳损,偶发房早,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半支传导阻滞。胸透;主动脉迂曲延长,结稍突出。超声心动图∶左室轻度阻力负荷增加。化验∶胆固醇10.4mmol/L,β-脂蛋白15.92g/L

辨证∶气滞血瘀,心脉痹阻。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丹参15g赤白芍各12g炙甘草9g全蝎6g檀香10g川芎10g三七粉3g(分冲)生蒲黄12g(布包)五灵脂9g(布包)佛手12g炒香附10g元胡9g

6剂,水煎服。心痛时服苏合香丸1丸。

二诊1986421日。服药后,痛势大减,心痛次数减少,仅活动后偶有发作;心烦脘闷、咽喉发紧等症悉减。舌苔薄白,脉弦。

原法不变,上方药继服6剂,停用苏合香丸。

三诊1986428日。证情平稳,心痛未作,偶见头晕耳鸣。舌苔薄,脉弦。标证既祛,本证现矣,肝肾不足,血脉失养。治宜补肾平肝,活血和络。

处方∶沙白蒺藜各12g女贞子15g何首乌15g菊花12g生蒲黄12g五灵脂9g元胡索6g枸杞子12g丹参18g三七粉3g(分冲)当归12g

6剂,水煎服。效可继服。

53日,诸恙已瘥,身无不适,遂带方出院。

【按语】《杂病广要》中云"胸痹,心痛者,其病如二而一……胸痹轻者仅胸中气塞,心痛重者为真心痛。"胸痹、心痛多属本虚标实。本病人虽病日久,其本已虚,但此番因怫郁气滞、瘀血内停发为心痛,故先祛瘀治标。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治瘀血必先理气。一诊之时,方用檀香、香附、佛手以行气;再用丹参、失笑散、三七、元胡索等活血,旨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然咽部发紧,亦由心痛放射所致,缘由络脉不通故也。据李氏经验,用全蝎通络解痉多获良效。三诊之时,心痛已止,痹阻初畅,其本虚之证现矣,则用补肾平肝之法为主,兼以活血之剂,此乃标去治本之法也。

五、理气、通阳、通血脉法治愈心绞痛一例

张某,女,57岁。

初诊1986819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10年前停经;而后一直有更年期反应,去年因工作紧张自觉心前区满,时有刺痛,经西医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近一周心绞痛频繁发作,每日犯1015次,每次15分钟缓解,故而入院治疗。服用消心痛等类药物无效,故邀中医会诊。

诊查∶心痛胸憋,频频发作,甚则疼后汗出,时有头晕头痛、烘热烦躁,失眠多梦,腰背酸痛,下肢乏力。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心电图∶左心劳损,T波改变(V5导联T波倒置,其余各导联T波低平),S-T改变。超声心动图∶右室后壁运动稍弱。胸透∶主动脉型心脏。

辨证∶肾脏虚损,阴阳失调,气血不和。

治法∶燮理阴阳,通调血脉。

处方∶仙灵脾12g仙茅12g知母10g黄柏10g生龙牡各24g当归15g百合24g淡苁蓉20g丹参15g节菖蒲15g远志10g生石决明24g(先下)菊花12g

6剂,水煎服。

二诊1986825日。连服药6剂,心痛胸憋减轻、次数亦少,头晕略轻,烘热烦躁偶作,虚汗出,睡眠不实。舌苔薄,脉弦细。

上方加浮小麦30g、大枣7枚,再服药6剂,效可再服。

三诊198692日。心痛胸憋未作,头晕头痛亦无,汗出烦躁渐轻,偶有失眠。舌苔薄,脉弦细。

上方加炒枣仁12g,继服药612剂。

198699日,患者已无明显不适,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遂带方出院。

【按语】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开窍于二阴,主一身之阴阳,与人之生长、发育、生殖均有密切关系。患者七七太冲脉衰,天癸竭后,肾精气亏,阴阳失调,影响冲任,从而导致气血逆乱,

阳亢于上则头晕头痛,肾虚于下则腰酸足软,阴虚有热则烦躁烘热、失眠虚汗,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则心痛频发、胸闷不止。方用二仙汤,旨在补肾调阴阳,兼用生石决明、生龙牡平肝潜阳,葛蒲配远志以安心神,丹参、当归活血和络,百合敛精气,定心神;服药十余剂,证有转机,然虚热未尽,脏躁仍存,故用小麦大枣汤以清脏躁,后又加枣仁以增安神之力,月余之后疾病向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