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八) ![]() □吴波 母亲摆烤肉串的小摊,每天早上中午在家串肉串,下午晚上出去摆摊,很辛苦。家里的房子租出去五六间,有一些租金收入;父亲的单位按月给母亲发放遗属补助,几十块钱一月。母亲一直是那种不懂得拒绝又特别在乎面子的人,大事小情的,只有多花没有少花的,所以手上一直没有余剩钱。加上我上大学这几年,学费生活费,也是沉重负担,我又不是个省钱的主儿,大手大脚。 2001年春夏,母亲动了房子的心思,想将家里的房子加盖一层,这样,就有更多房子可以出租;当然,盖了楼房,也好看些。我们家前家后都是楼房,把我们家平房陷在“窝子”里面,的确是丑。 ![]() ![]() ![]() 盖房子,要钱,母亲到处想办法。父亲去世后,父亲单位算了一笔钱,大概一万多块。母亲的兄弟姐妹几个,能帮忙的,都帮忙了,尤其是二姨夫家,两三万块钱借给了母亲。姐姐姐夫更是出钱出力。而我这个上大学的 “孩子”,自然是该吃吃,该玩玩,不管家里盖房子的事。 母亲找了父亲的单位,多方努力,从城建系统办好了盖房子的建筑执照。以当时的财力,准备把主屋四间房顶加一层楼板,盖上二层四间房;东边平房本就具有直接加一层的基础,也加盖两间;至于西边两间起脊的小房子,保留不动。 为了省钱,买的是旧砖头,当时的淮安城,拆迁已经开始,有旧砖头可买,旧砖头便宜,一毛多一块,新砖头要两毛左右。请来盖房子的“建筑队”,当然是民间的,即便如此,人工贵,盖这点房子,工钱要一万多。 房子盖的过程中,母亲每日做饭招待“建筑队”,姐姐姐夫筹划安排,我周末或放假从镇江回家看看热闹。待工程竣工,姐姐姐夫看着西边那两间起脊的房子,怎么看怎么丑!于是,想着把这两间屋顶也掀掉加盖二层。可是,钱从哪里来?一辈子胆大、敢想敢干的母亲,此时却犹豫了,实在是没钱了,还是不盖了吧?姐姐一心想好,让母亲再去想办法借钱,母亲就再一次东奔西走,几经努力,西边两间也盖成了二层楼房,“建筑队”的工钱拖延了大半年才给。 这样,我们家这处老宅,楼上楼下大大小小加起来十七八间。母亲住二楼西边两间房,旁边就是厨房,其他房子都租出去了,操持一院子房客,成了母亲最主要的工作。母亲向来热心,对所有人都热情,住在我们家的房客,都和母亲亲如家人。一些房客,尤其是年轻点、嘴巴甜点的,甚至认母亲为“干妈”,有时真的让我觉得母亲对我这个儿子远没有对他们亲。 ![]() ![]() ![]() 那年过年,母亲还是像往年一样,喊三爷一家到我们家来吃团圆饭。三爷看着我们家新楼房,很是羡慕。那时,三爷为了他家大涛子婚房,掏出了一辈子的积蓄,勉强在市区和平小区买了一套新房子,还没有交付,交付后还要装修。三爷家的儿子已经谈对象了,准备结婚了,三爷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家大涛子借住我们家楼房结婚,也说了不要东头房,就西头两间房就行了。我的母亲一听,这是好事啊,侄儿结婚,做婶娘的哪有不支持的道理?“新房”现成的,来住就是了。此时的我在上大四,但是对很多事情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我当面直接拒绝了三爷三婶的要求。我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我是这个家的长子,坚决不同意。 ![]() ![]() ![]() 因为我,这件事情就此作罢。从此,三爷三婶家过年也不再到我们家“团圆”了。两家人从此真的就是“两家人”。我觉得,这样也是挺好,人和人之间、家与家之间,既要有感情,也要有点距离,大家都轻松。 ![]() 作者简介:吴波,男,网名:荸荠。1979年5月生,江苏淮安人,中学政治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作家协会理事。2005年起在报刊发表文章,已约千篇逾两百万字。著有文集《里运河北大运河南》《清江浦家常饮食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