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有历史记录的王朝,《史记》等史书对夏朝的记载,也使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传说转变对王朝发展过程史实性记录,有了确切的政治统治年表和帝王名字。 大禹治水传说及史事过程。《史记》夏本纪曰“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和他的父亲鲧治水累计22年,中间间隔近十年或数十年,有可能超过30年,足见其水灾的巨大。 大禹治水图 据气象资料分析,公元前22世纪至前21世纪,气候变暖,形成水灾。世界气象组织推测在黄河中下游有一次接近1至2百年的水灾,在公元前2000年士150年黄河有一次大型改道。那么这场持续一二百年的水灾。对黄河中下游的经济政治和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迫使仰韶文化晚期以及龙山文化期受到巨大的损害,传说的尧舜部落遭受覆灭,华北平原的人口向北燕山山脉向西太行山山脉,以及向南秦岭大巴山地区转移。 水灾使南方地区发展兴盛起来。严重水灾淹没了农田,旱作作物绝产,而华北平原南部秦岭大巴山脉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北及部分安徽等地水稻生产和耕作因水域扩大水源丰富,以及大量的人口迁徙,提高了水稻粮食产量,养育了更多的人口,使这些地区生存的部落及部落联盟壮大起来。 秦岭山脉 这些部落能够有经济能力组织力量进行治水,经过了数十年近百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治理了水灾,重新占据和统一了黄河中下游流域,也就确立南方部落的统治地位和政权形式,这就是大禹部落和后来的夏王朝。 又经过了上百年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水灾之后必然有旱灾,遇上了连年旱灾,也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中有十个太阳,后羿射日才使人们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但是灾难深重,政治腐败,后来被中原的商汤灭亡。 后羿射日像 大灾毁灭了中原地区也成就南方地区。从大禹之水时期的水灾到后羿射日时期的旱灾,以及夏朝末期的政治腐败,其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的播种收获。水灾时期有利于水稻的生产,旱灾时期这主要是依靠水稻作为粮食供应,经济重心集中在湖北安徽等地区,其政治中心和发源地也会集中在这些区域。 由于中原地区连年的水灾、旱灾,在夏朝时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中原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水平要低于南方。因此夏朝的都城主要在南方而不是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形成了以南方作物为主体的粮食耕作,其政治、文化、技术水平也具有南方特色。 湖北地区水域 与此同时因水灾迁徙到燕山山脉的中原人口旱作作物难以生产,水稻因气候和技术问题的产量不高,生活艰苦物质条件贫乏,最后被来自南方的部落征服吞并。这里留下的城市发展水平较低。 因此夏朝的都城大概率不在中原地区而其南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