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的本质是合约,合约的签订和买卖理论上可以无限放大,所以持仓量理论上可以无限放大,这跟股票的固定数量有本质区别。而合约新增一个买家,就对应一个卖家,这样持仓就新增两手。在某一个品种上,持仓量的增加,实际上意味着该品种和合约获得的资金关注度。在技术分析上,持仓量的增加和减少,意味着资金的进出痕迹。虽然持仓量是动态变化的,但是仓差反应出的动态增减,本身就反应了短线或者长线资金的关注度。资金的参与度直接与品种的波动率有关,波动率又跟你的策略或方法的执行效果有关。很多趋势交易是依赖于波动率的。正所谓大河才好行船,阴沟才容易翻船。 大家喜欢说放量就是好,其实成交量本身是中性概念,要看在什么情况和背景下放量,股市5000点以上的时候,成交量上万亿,这是资金出逃的征兆;股市在2500点的时候,放量几千亿,这是行情突破,资金跟随进场的信号。所以在不同的阶段,成交量的意义相反。 比如刀,是好还是坏?他既能伤人也能切菜。车、既是便利品,也是危险品。所以要辩证对待! 昨晚吃饭时跟一名本地大学的教授交流。丁教授跟我说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听老师的课,如此一来,有的老师课堂人满为患,有的老师课堂无人问津。老师的教室就是期货市场的品种和合约,有学生爱听,300人的座位能坐满290,不爱听,教室稀稀疏疏没几个学生。学生听课量就是期货市场的持仓量。它反应的是一个课堂的火爆程度,资金的关注程度! 当然还有调皮捣蛋的一波学生,历史课讲故事积极发言。高数课死气沉沉,甚至睡觉;这波捣蛋的就是游资,不是推动行情、就是打压行情,他们的进入使得平时200个学生的听课学生可能暴涨到260人。这突然的增加就反应在仓差上,而伴随着学生的进入,上座率的提高就相当于成交量的放大,成交量因持仓量而生,伴持仓量而生。 所有的指标都是持仓量、成交量、价格加工出来的,指标就像是端上桌的菜,持仓量成交量和价格就像是超市买的原材料。上桌的菜好看好吃,但是难以分辨原始的味道,超市的菜是生的,但是保存着泥土的气息,仓量价就好比一块生牛肉,请大家说出牛肉的产地和部位?很难!但是卖牛肉的人就能通过一块生肉分辨出来。但是如果做成指标,就好像是把生牛肉烧成了熟牛肉,分辨出来的效率大大下降。 上面我们已经解释了,为什么不用市场流行的形态和指标来分析行情,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如何用这些市场公开的信息,挖掘数据背后,庄家的意图。技术分析的精髓就在于透过表象看到深层次的现实。 增仓+放量+价格上涨=? 增仓+放量+价格下跌=? 减仓+放量+价格上涨=? 减仓+放量+价格下跌=? 深刻理解以上问题,技术分析就及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