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怎么观赏书法作品的好与坏

 xzhsx001 2022-04-24

从之前的对书论中对“势”的显性、隐性的语言表述形式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古典书论是从三条道路上达成审美之“势”的,它们分别是质感、时间形式感、空间形式感。卡西尔说:“外形化意味着不只是体现在看得见或摸得着的某种特殊的物质媒介如黏土、青铜、大理石中,而是体现在激发美感的形式中:韵律、色调、线条和布局以及具有立体感的造型。在艺术品中,正是这些形式的结构、平衡和秩序感染了我们。”对于自然事物本身来说,形或形式是其在某种运动状态下的自然呈现,是与物自身的同一,而对于我们的视觉来说就是“感”。

点击加载图片

质感

质感,在书法中主要是针对线条来讲得,其本源上是一种触感。王宏建说:“中国审美艺术的特点是以味、触觉作为感知方式的原型,……这也可以说是形成中国审美心理结构的民族特色。”味觉在根本上也是一种触觉。质感是古典书论甚至是当代的书法美学一直所津津乐道的东西。如干湿浓淡、涩滑润燥、刚柔轻重等等。

质感是一种质料感,或者说是有触感而形成的视觉感。这些线条点画的质感是人们长期的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事物接触所形成的触感的视觉转化,首先是转化为对自然事物触感的视觉转化,其次才是对于自然中的线的视觉转化,最后才是书法线条形式的视觉转化,由此可见,书法线条的质感属于人们对于材料感的最高层面。锯齿形的线条之所以不具有多少美感,首先就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它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之中,人们可能会因此而受伤。人们对于波浪线的钟爱主要源于无伤害的关系状态,但如果波浪变成大风大浪,线的幅度与频率的增强也会长生紧张的感觉。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不独是书法线条,任何线条都是如此,所以对于书法线条的质感来说,主要还不在线型所带来的感,否则就没有什么可津津乐道的了,它主要在于干湿、浓淡、涩滑、润燥、坚柔、轻重、等等这些与水相关、与运动相关且能容易转化为与人相关的质感。线条与人之间的这种直接的质感关系,其原型是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实践关系,虽然在线条质感上类似于事物物理性质表述,但在语言的引申上却直通于美感。

如果单从质感来还原自然物的话,这种还原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当随意的,当然对于长期以线条质感为直观感受的书法来讲,一般而言,由质感还原出的自然物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轻”的质感可以若“云雾”,“飘”如果是形容词,那就是“轻”,这样“飘”即若“清风厉水”;或“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等等。如前所论,这些名词是书论乃至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的状态标志物,在书论中以质感而直接进行还原的并不多,其主要还是集中在线的形式感上,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潜在涵义上对还原物进行物性说明。

时间形式感

时间形式感是对书法形式的动态感受。书法中凡是涉及到动的运动状态的,如疾、缓、抑、扬、顿、挫、收、放、张、迟、聚、散、向、背等等,都属于时间形式感,这一类词语是用以修饰或限定动的状态的,要么在动词前做副词,要么在动词后做补语,它们与动词一起,构成对“存在着”的生动的状态陈述。

空间形式感

空间形式感是对书法形式的静态感受。事物在平静、稳定、安静的状态下,我们能看清它的形貌、样式,这些就是事物的形或形式。书法中没有物而只有与物同一的且独立出来“形”,这种形相对单纯,没有色彩、没有现实世界中复杂而感到多余的边廓,它只有由黑色的、有一定边廓边变化的墨线组成的线形式以及由线形式分割出的空间。书法中凡是涉及到静的运动状态下呈现出的形或形式的,如线条本身的粗细、曲直、方圆、长短、大小、黑白、宽窄、疏密、断连、奇正等等都属于空间形式感。这一类词语是对书法形式的静态陈述。

点击加载图片

总之,我们在书法形式中感受到动静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空间形式感与时间形式感提供的或构成的。所以凡是作壁上观的艺术形式,事实上都属于静态艺术,而舞蹈、电影之类则属于动态艺术。在静态艺术中,空间形式感固然是重要的,但其归宿仍然是在对时间形式感的还原上,因为这是艺术本然的要求。书法就是这种静态艺术中最强调时间性、运动性的艺术门类。“静”并不意味着绝对的不动,甚至可以说“静”是运动的最为激烈而势均力敌的状态,“静”永远存在着运动的倾向的,所以,“静”的状态意味着“慢”、“稳”、“迟”等等时间形式感,也对应着“平”、“正”、“直”等等的空间形式感,也就是说无论是动还是静,它都是运动状态,而运动状态就体现在空间形式感与时间形式感上。

点击加载图片

静态之形,由于相对的没有变动不居的性格,而容易找到自身的还原物或状态标志物,语言在表述这个物的状态的过程中,时间形式感会参与构成状态,“感”的参与本然性的就是一种交融,交融只有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不交融。还原物除了具有运动状态以外,还具有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与空间形式感相结合,而构成完整的精神状态。运动状态与精神状态的同一而构成对书法完整的“势”的语言陈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