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2923期:小事看性格,大事看能力,用专业眼光评估能力,用大众眼光评估性格

 星星知我鑫 2022-04-24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图片


平讲平说2923期#

在选人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会看两类因素,一是外显的因素,二是内隐的因素。比如说找对象,外显的因素有年龄、相貌、身高、体重、收入、社会地位,甚至于从事什么工作、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在这些外显性因素背后,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内隐性因素无论是一份感情还是一种合作关系,如果不考虑内隐因素,那肯定是长久不了的。在这方面主要看的是性格、动机、价值观、兴趣爱好,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个性心理和个性倾向性。

在诸多内隐的因素当中,能力因素性格因素无疑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选人、用人、评价人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初步入手的。

我来举个例子,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重用了一个年轻干部,此人名叫杨仪。三国志上记载,杨仪才华出众,他本来是关羽手下的一个功曹有一次他跟刘备沟通交流,讨论军国大事,在一些战略性问题上,杨仪讲的思路清晰,分析透彻,既有眼光又有方法,刘备非常高兴,就对杨仪进行了提拔。等到孔明北伐中原的时候,杨仪参与了组织筹划工作,由于表现出色,他再一次得到了孔明的提拔和重用。

三国志》上的原文是这么说的,“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也就是说在规划部署、安排筹措方面,杨仪思路清晰,行动迅速,办起事情就是干净利索、特别快。

后来到了公元234年的秋天,孔明病重,临终之前安排全军撤退,孔明选的指挥全军撤退的这个人,就是杨仪。当时杨仪自己就认为在孔明去世之后,他一定会成为孔明的继任者,而且当时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诸葛亮却另有安排,他为自己选中的接班人是蒋琬,杨仪那么有才华,为什么不选呢?因为这个人性格有严重的问题:自私狭隘,性格极端,在关键时刻轻重不分,摆不正位置、处不好关系。

比如他在当尚书的时候,跟刘巴发生了激烈冲突,影响了工作他在当长史的时候,跟魏延发生了激烈冲突,又影响了工作。这样的人如果担任团队的带头人,他一边干大事,一边就出大事通过大事来检验呢此人的才华是很出众的;通过小事来评估呢此人的性格是很有问题的。

那回头再看蒋琬,他曾经因为工作表现不好,差一点受到刘备的责罚用大众眼光来看,这个人表现一般不过用专家眼光、独到眼光来看,在远见、果断、大度、责任方面,蒋琬都是很出色的并且他在日常工作中也能很好地处理跟周围人的关系,性格也不错。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既要用大众眼光来看他的性格,更要用专业眼光来看他的才能。这件事不能做颠倒了,如果用大众眼光来看一个人的才能,有可能把一个人的才华埋没了;如果用专家的眼光来评估性格,那往往又会把大众普遍看重的问题给忽略了。

诸葛亮在提拔重用杨仪、蒋琬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看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对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也很有借鉴意义,浓缩起来就是一句话小事上面看性格,大事上边看才能。看才能要独具慧眼,用专业眼光看性格要考虑众人,用大众眼光。

孔明不用杨仪这件事还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的提醒,就是一个人一旦性格有重大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情绪化倾向比较严重,不能很好处理人际关系,那么说即使他才华出众,也只能当副职,不能当一把手、当领军人物。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