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缺失的年代

 昵称OTTVlDWX 2022-04-24

我们来看看一些现象:中国经济总是步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怪圈,中国思想文化界几十年来都没有一部能深刻影响社会的学术著作,中国已经有20多年没有产生真正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国音乐自90年代中期以后优秀作品越来越少,中国足球自职业化以来在亚洲的竞争力每况愈下。有心人会发现,这些现象都是产生于90年代之后。显然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

改革开放30多年了,而我们中国人真正彻底从思想上完全去追求经济利益,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则正是起始于90年代,正是所谓的经济转轨的时代。

然而,思想解放沦为了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能否得到实际利益成为了衡量精神信仰是否有价值的标准。于是,整个社会充满了功利性,凡是不能带来物质利益的东西都逐渐被抛弃,相关领域逐渐走向衰落,至于高尚的精神追求甚至成为了社会的另类。

精神追求已经被完全抛弃了,然而悲哀的是,某些人还有所谓的精神追求,也仅仅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整个社会从经济到思想文化,处处充满了功利性。本应该倡导精神追求的各类学者思想家们艺术家们,为了取悦众生,不以道德败坏低级庸俗为耻,反以为荣。

经济学家们懂点洋文,把欧美的经济学著作改头换面移植到中国来即可博取大师称号,各类海归们,则完全不动脑子,照搬美国企业的成功模式,复制到中国即成了企业领袖。青年学子则哪怕是到欧美三流大学混个一两年回来,也被贴上留学回国人才的标签。整个社会各方面的所谓专家们,被功利心驱使,对国情对社会疏于调查了解和研究,唯美国唯书本是瞻,只知抄袭不懂得创造。

企业家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踏实创业,而是见什么有利就不顾一切地盲目跟风地蛮干。因而,我们见到的是,因为不适合中国的土壤,中国经济为此走了不少弯路,瞎折腾,不少盲目跟风的企业因此倒闭,对整个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地浪费。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普遍短视不愿意沉下心来搞研发做品牌建设,多数沦为欧美跨国企业的加工车间,所以中国虽为所谓世界制造大国,我们却连食用油香皂都无一不是国外品牌。

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被金钱所引导,表面繁华的背后掩饰不了整体性的浮躁和空虚。

如果文学堕落到了只能借助动物似的欲望和各种阴暗丑陋的东西来哗众取宠,如果影视作品除了性欲和千篇一律地虚假无脑地抄袭再无其他,如果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只是鼓了球员的腰包却把他们塑造成了连感恩的狗都不如的精神白痴,如果音乐只能听到别咬我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死了都要爱却再无感动人灵魂的旋律。那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社会跟动物世界又有何区别呢?

可以预见的是,所有这一切,当其发展至极端时,将会逆转,我们的社会终将回归到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