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皆因其文化属性

 昵称OTTVlDWX 2022-04-24

日本1990年起经济长期停滞,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

关于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通常认为是日元升值导致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所致。

其实,这只是直接和表面的原因。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日本文化的致命缺陷,造成社会创新力不足。

日本之崛起,起源于19世纪的明治维新。这一改革运动虽然推动日本快速进入近代化,却是很不彻底的。明治维新是妥协的产物,新体制中吸纳了太多不合时宜的旧传统。

明治维新时期及之后的日本制度试图调和封建与进步势力。

起初,这种调和的努力在特定时期内是成功的,一定程度照顾了封建势力的利益,缓和了矛盾,减小了改革阻力,进而释放了社会生产力,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时移世易,由于对传统落后势力的清除不够彻底,传统文化的落后一面根深蒂固,既得利益的盘根错节,形成了对进一步发展的牵制。

日本有着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时至今日,日本人仍然没能明白,制约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古代文化带来的制度和精神束缚。

日本传统文化强调专制主义、服从以及团结的集体意识,曾经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促进因素,同时也是导致日本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喜新而又顽固,鲜明地道出了日本文化的特点。

这种政治上大一统的体制和尊上服从权威的家长式管理和自上而下的层层精神控制,无疑限制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精神自由。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中根本就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冲动。

在这样一种僵化的思想文化体系指导下,很难想象,会有创新精神的活跃。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一国的经济如何能够持续性发展?

日本民族善于吸收、消化和改造外来文明,古代对中国的模仿、近代明治维新后学习西方,二战后被迫接受美国体系。表面上看,日本人是一个擅长学习先进文明的民族,然而,日本体现的是一味地模仿和学习主导国的先进文明,却缺乏自主创新的主流文化特征。

日本人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却始终无法产生强大的自主原生科技文明。这必然导致日本经济文化的跟随性或者说滞后性。科技方面无法领先,必将受制于人,任人摆布。

日本文化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引领世界潮流。这样的文化特点,就给日本民族打上了保守的精神烙印。

日本的民族文化体制,能在一定时期内集聚国内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能够做到比西方国家更快地实现工业化,永远无法做到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最终在科技信息时代败下阵来。

因而,不难理解,日本经济于明治维新后迅速发展继而一战前达到第一个高峰,却始终无法成为一流国家;二战后再次腾飞,甚至把日本的发展模式发挥到了极致,全球充斥日本产品,依然无法超越美国。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国民创新精神的缺失,导致科技创新欠缺,最终停顿下来。

展望未来,日本实际上已经于近十年走出了停滞阴影,逐渐恢复了元气。日本经济仍然能够再度辉煌,却永远不会成为主导世界发展的超级大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