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爱情故事,你知道几对?

 人老颠东 2022-04-24

图片


钟灵毓秀的清华园,既见证了老一辈知识分子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一生,又铭刻着他们深沉隽永的爱恋。

今日,借着清华大学111周年校庆日,让我们一同回顾那些将爱深藏在园子里的伉俪,追忆他们的似水年华、青葱岁月,致敬那些深邃绵长的清华爱情。

 
   01 
赵元任与杨步伟:
白头偕老的神仙眷侣

赵元任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被尊为“汉语言学之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杨步伟则诞生于安徽望族,是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图片

赵元任与杨步伟的相识充满了偶然性。1920年,赵元任从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到清华大学任教。

有一天晚上,赵元任开会结束后因时间太晚回不了清华,决定去表哥家留宿。那天表哥家正好有客人小聚,都是留学日本归来的朋友,其中就有杨步伟。

只一眼,赵元任就认定这个女子是自己此生的“她”。这次聚会,赵元任的幽默风趣深深打动了杨步伟;而杨步伟的气质谈吐,尤其是她冲破旧礼教、拒绝包办婚姻的事迹更是让赵元任欣赏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元任更加确定了自己对杨步伟的感觉,决定向杨步伟表白。几个月后的一个春日,赵元任在中山公园向杨步伟坦白了倾慕之心。

就这样,捅破窗户纸的两人,在春日的暖阳下成功牵手,两颗追求自由与爱情的灵魂从此交织在了一起。

图片

不久后,两人终成眷属。他们的结婚手续简单到令人瞠目:他们到公园照了张相,自写结婚证书邀请胡适和朱徵医生作证婚人签字,杨步伟掌勺做了四菜一汤待客,便算了却终身大事,连思想开明的胡适都惊呆了。

两人在寄给亲友的通知书上,明确提出除了书信、诗文、音乐曲谱之外绝对不收贺礼。

婚后,杨步伟舍弃了自己担任的医院院长和妇科主任职务,全心支持丈夫的事业,跟随赵元任先后到剑桥、清华、耶鲁、哈佛大学讲学。她在照顾家庭、从事公益活动之余,还出版了《一个女人的自传》《中国妇女历代变化史》等书,广受好评。

图片

1971年,在两人的金婚之日,杨步伟面对满座高朋当场赋诗一首,赵元任随即乘兴和诗一首。两人出口成章、琴瑟相和。这对互敬互爱、白头偕老的神仙眷侣,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守相知,向世人道尽了爱情的美好。

 
 
   02 

张维与陆士嘉:

双子星座的航空情缘

 
张维和陆士嘉从小在北京长大,一起就读于师大附小、附中,又因两家之间常有走动,所以一直在一起玩,是名副其实的“青梅竹马”。幼年的相伴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图片

1933年,陆士嘉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从北师大物理系毕业并谋得了教职,与此同时,中国逐步陷入日本的全面侵略中,“一二·九”运动的爆发让全国陷入动荡的局面,张维和陆士嘉开始考虑留学事宜,两人相约一起出国深造。

1937年,张维获得了第5届“中英庚款”留学指标;陆士嘉则决定去德国学航空,拜入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边界层理论创始人路德维希·普朗特教授门下。

7月16日,张、陆两人赶在“八一三”日本入侵上海前三天,登上了最后一班开往英国的轮船,在轰鸣的炮声和低空掠飞的日机下,出国求学。

在异国他乡,张维和陆士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博士学业,而且结束了爱情长跑、正式迈入了婚姻殿堂。1947年秋天,二人应钱伟长邀请,来到清华大学开始他们的从教生涯。

图片

在清华园,张维、陆士嘉夫妇过着简补的生活,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力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

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时,陆士嘉和清华航空学院一起参与到了北京航空学院的组建工作中,建校之初,她每天早上都坐公共汽车到北航去上班,甚至自己花钱买来一大堆肥皂,和教师们一起制作建校规划模型,绘出了北京航空学院最早的监图。

1977年,60多岁的张维重新回到了副校长的工作岗位,1983年又受命出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古稀之年的他不辞波于北京、深圳两地,为新建深圳大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陆士嘉同样没闲下来,仍然热心于流体力学学科的发展,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关空气动力学的条文,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还坚持审阅论文、指导学生。

这对科学名家伉俪,用一生践行着“一心报国,身先士卒”的志向,他们相知相扶的感人故事,至今仍为人所称颂。他们的女儿张克群写的回忆录中将父母比作“双子星座”,两人感情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03 
王笠耘与袁榴庄:
细水长流的革命浪漫

王笠耘与袁榴庄的爱情故事,充满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

图片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北平仍危机四伏,国民党的高压统治和惨案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清华上空。为求自保,清华校内成立了学生纠察队,男生负责站岗,女生负责慰问送饭。

王笠耘加入了纠察队,负责巡哨工作。与此同时,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的袁榴庄也把给纠察队送饭当作自己的“分内工作”。同在纠察队,一个巡哨,一个送饭,两个热血沸腾的青年男女互生情愫;革命的激情和浪漫,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爱情的底色。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1950年,王笠耘和袁榴庄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一起来到了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工作。

次年3月,两人又携手来到了当时刚成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两人一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勤恳认真、一丝不苟地埋头于文学编辑工作。爱情的澎湃,也逐渐化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于细水长流之中不断升华。

图片

1955年,王笠耘成为现代文学部北方组的组长。在工作中,他始终致力于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学事业,仅内蒙古一地,他就采风20多次,被誉为内蒙古文学的“奠基人”。

图片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十年里,王笠耘共计编辑出版了200多部著作。夫人袁榴庄亦不甘落后,编辑出版了数十部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吸引了多地剧团纷纷改编拍戏,还被外文出版社翻译出版。

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的王笠耘、袁榴庄夫妇,对物质享受看得淡泊,却尤为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几十年来,在默默的编辑工作中,从组稿、审稿、改稿到加工、出版,王袁夫妇诚挚地与许多作家切磋与合作、与同仁们钻研与探讨,不仅组织出版了大量优质的图书,而且总结出了一整套编辑工作经验。

他们合作编辑出版的上百部作品,既凝结着这对伉俪辛勤工作的心血,又成为他们一生爱情的明证。

 

文字来源:《清华映像精选(2018—2019)(110校庆)》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雷千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