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防术后腹腔粘连,这几个点你要知道

 医学abeycd 2022-04-24
粘连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原因和机制很复杂,尚未完全明了。粘连可能与缺血缺氧、组织损伤、炎症反应以及瘢痕体质等基因遗传学因素相关。缺血是诱发粘连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术后粘连常发生在组织受到挤压、缝合或结扎的部位。


炎症反应是粘连形成的另一个诱因。腹腔内异物(如滑石粉、缝线或粪便)刺激或污染及细菌感染等都会导致炎症反应,进而引起粘连。粘连的发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损伤期、分泌期、吸收期和修复期。

粘连发生于正常腹膜组织损伤后。损伤可由手术、创伤、炎症、感染或腹腔内异物引起。当腹膜受到损伤时,表面的间皮细胞坏死脱落,暴露出结缔组织。局部的炎症反应和血液凝固释放的趋化因子,刺激损伤组织周围的正常间皮细胞以及由间皮母细胞分化来的新生间皮细胞迁移到受损伤部位,形成多个问皮细胞岛,并在纤溶作用的促进下进一步分裂、增殖、覆盖受损伤的腹膜表面,形成新的腹膜。

同时,在前炎症因子如组胺的作用下.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炎性渗出,并在局部形成纤维蛋白基质,进而在相邻的组织之间形成纤维蛋白束,此过程大约发生在术后3~5d。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束可被纤溶系统溶解并清除。但在组织缺血等条件下,纤溶系统活性受到抑制。纤维蛋白束则无法被清除。

一旦纤维母细胞潜入纤维蛋白束并引起胶原沉积.临床即可见粘连形成。此过程大约在术后7d完成。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蛋白酶的参与,如整合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广泛参与粘连形成的不同阶段。

粘连的分类与分级

参考改良的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粘连分级标准,见表1。


图片

腹腔术后粘连可导致的临床不良事件


有资料显示.在施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中90%以上有术后粘连发生:50%病例粘连累及肠道与大网膜。术后粘连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再次手术时的手术操作以及为患者制定未来的治疗方案。主要的不良事件有:

1、小肠梗阻(SBO);

2、女性不孕症;

3、慢性盆腹腔疼痛:在具有慢性盆腔疼痛表现的女性患者中,高达36%-48%有外科术后粘连。一项研究显示在所有被检测的腹膜粘连带中都存在感觉神经纤维,这意味着在适当刺激下粘连能够传导疼痛;

4、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

5、粘连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预防腹部外科术后脏器、组织粘连不仅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可降低患者术后SBO的发生率,降低不孕发生概率,减少术后慢性腹腔疼痛,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粘连的预防

有效预防粘连是减少术后粘连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根据粘连形成的诱因及发病机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能减少粘连的发生。目前,预防粘连的措施包括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使用预防粘连的材料和药物。


精细的手术操作

1、改进手术技术:严格遵循手术原则、良好的手术技术是减少粘连的基础。预防粘连的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1)减少腹膜损伤:轻柔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充分保护脏器、组织,应用能量器械时注意减少和避免热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组织暴露时间和机械性刺激。

(2)仔细止血:如果混有血液,防牯连制剂会增加纤维蛋白沉积从而增加粘连形成的风险(证据质量级别Ⅱ-2,推荐分类B)。

(3)防治感染:防止细菌感染或粪便污染,保持组织湿润,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等(证据质量级别Ⅱ-2,推荐分类B)。

(4)避免异物留置:术中仔细操作,避免各种异物留置腹腔,术毕关腹前充分清理冲洗腹腔(证据质量级别Ⅱ-2.推荐分类B)。

2、微创手术:多项研究表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术后粘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预防粘连的材料和药物

1、凝胶或液体材料:


 (1)透明质酸钠凝胶:透明质酸是一种高分子黏多糖,由天然原料制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黏附性,能降解吸收。在液态下可形成高黏度的凝胶,腹腔内灌注能覆盖组织器官浆膜面、隔离创面并最大限度减少浆膜脱水,从而减少粘连形成。

(2)羧甲基几丁质:羧甲基几丁质是一种虾壳提取物.后期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其特定的基团而改变其物理和生化性质,由甲壳素脱乙酰基变成羧甲基几丁质,与酸溶性的壳聚糖不同,羧甲基几丁质是水溶性,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可完全自然降解,具有促进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促进红细胞凝集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多环节阻断术后粘连的发生,并兼有广谱抑菌作用。

2、隔膜材料:术者应考虑对有粘连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用防粘连隔膜材料,如:结直肠手术的患者。

(1)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

(2)化学改良的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

3、药物制利:药物预防粘连的效果尚缺乏充分证据支持(证据质量级别Ⅲ,推荐分类C)。

(1)抑制炎性反应的药物: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2)减少纤维蛋白沉积的药物:包括奥曲肽,血浆酶和缓激肽释放酶抑制剂,重组链激酶、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

4、其他方法:目前术后粘连的机制研究已进入细胞及分子水平.随之出现一些新的生物学疗法,如: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抗体和a球蛋白,但它们预防粘连的效果尚缺乏充分证据支持(证据质量级别Ⅲ,推荐分类C)。

总结

手术后组织、脏器粘连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腹腔粘连导致的不良事件会给患者、医生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切实预防术后粘连具有重要的临床医生,外科医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外科手术后粘连可以通过规范的、精细的手术操作降低其发生率。目前,国际上已倡导的预防粘连方法首先是强调良好的组织保护与精细的手术技术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