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傒传略》记

 新用户1597iqfw 2022-04-24

《高傒传略》记

                     敬仲镇中学 史永明

墓至今仍矗立在敬仲镇白兔求南村东侧的淄河岸边。这座古墓墓东临淄河,西扼齐燕古道,南望齐国故城,背守南北交通咽喉白兔丘。2009年前,高约7米,南北长约40余米,东西长约45米,墓顶平坦,四周垂悬,古树环绕,沧桑古朴,虽没有了亭台楼阁,却越发显得自然肃穆。它全夯土构造,虽历经千年,久经风雨,仍屹立不倒。站在墓前,仍能让人感觉到当年它气吞寰宇的风采,包举海内的气势。驻足墓顶,眺望南方,牛山苍翠,依稀可见;齐国故城,若隐若现。畅想当年,东侧淄河江水滔滔不绝、顺流北进、声声不息;西边燕齐古道滚滚车流、络绎不绝、一派繁华。极目四周,泱泱古齐、浩荡齐风,孕育了多少悠悠往事,成就了多少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峥嵘岁月、时过境迁、人事湮没,又留下多少烟云细雨让后人品味流连、叹息凭吊!

笔者小时候无数次到高墓玩耍,后来在敬仲镇做教师,多年来,感觉人们对高的了解很少,特别是中小学生,对高更是知之甚少,作为土生土长的敬仲人,特别是作为一名在因高而得名的乡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觉得很有必要对高进行一些研究,将他的生平事迹撰述下来,这既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对齐文化研究的一点贡献。

由于笔者实在是才疏学浅,从开始有动笔写作《高传略》的想法,到完成这册小书,竟然费时3年多。现将高的生平简述如下:

,公元前728年出生,前637年逝世,号白兔,谥号敬仲。他是姜太公的后裔,齐国的贵族。

姜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姜赤,有一个儿子被封到了高邑(现在的河南高县,也有的说是山东的邹平县东北),这个儿子被称为公子高,公子高就是高的爷爷。周朝的时候,家族的“大宗”和“小宗”有严格区别。诸侯(齐国国君就是诸侯之一)嫡长子就是大宗,其他的公子是小宗,小宗没有继承权。“小宗”的公子三代后就出了公族,就不能与公族同氏了,必须另立门户。高作为公子高的孙子,到了高这一辈(世),便不能姓姜了,于是,便取他爷爷的封地高邑的名称“高”作为姓,这就是高姓的来历。

的生平事迹在古代书籍中陈述很少,而且他自己没有著述,但经过研究考察,我发现,高在齐国历史上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

是姜太公的后裔,是齐国的贵族,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身份,那就是周朝天子赐封的监齐上卿(春秋时期诸侯的上卿由周朝天子任命,负有守国重任,有点类似今天的中央特派员),这个上卿相当于宰相以上的爵位或官职。周朝是中央政府,齐国是地方诸侯,中央政府对地方诸侯是有严格的管辖权的,派到地方监国的官员,地位显赫,可想而知。而且,高为人德高望重,古书《国语》记载:与国氏,实为内主。”就是说,高就是齐国的主人,只不过比齐国国君地位略低一点罢了。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高握有实权,他统领着齐国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三军之中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鼓是指统帅指挥的旗鼓。所以说,高的权势大、地位高。

在齐国的地位显赫,位高权重,德高望重,除了这些称谓是历史记载外,尤为重要的是他的一生为齐国做出的历史贡献。他的地位威望不是只靠祖辈遗留和周朝天子赐封的,更主要的还是靠他的具体贡献赢得的。虽然历史久远,但从古代书籍的记载中,透过纷杂的历史迷雾,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概括出高的五大功绩:平定内乱、安邦定国,迎立小白、奠基国业,辅政强国、齐桓称霸,安鲁订盟、稳固邦交,力挽狂澜、拥立孝公。

现在《高傒传略》以作为敬仲镇中学的校本课程教育读本已进入了学生的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