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简过

 小月弯弯988 2022-04-24

简单来说,在古代,寺就是皇家的政府机构,当时的古代公务员们全部在此办公,这类官署延续了好几个朝代,直到公元64年,正是汉明帝刘庄统摄的天下,这一日,汉明帝午睡中忽然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个浑身金灿灿的人,而且头顶还散发着璀璨的金光,周身更是圣光缭绕,梦中人慈眉善目,看着便让人觉得心神安宁。


汉明帝醒了之后,他召集了大臣,将这个梦境全盘托出。

有位大臣说:“殿下呀!您梦见的,或许是西方的神明,这位神明被西方人称为'佛’,高约6丈,通体金黄。”



于是汉明帝点兵遣将,派了十几个人远赴天竺,求取佛法。

经过各种跋山涉水后,成功邀请了两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高僧竺法兰和摄摩腾骑着白马来到古都洛阳。

汉明帝把竺法兰和摄摩腾安排在鸿胪寺,因为当时的鸿胪寺司掌宾客典礼一职,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常说的“外交部”。

但是长期让贵客暂时借住鸿胪寺也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鸿胪寺往来大臣众多,除了这两位从天竺远道而来的高僧以外,还接待了许多外国的使臣,而汉明帝想要长久地将竺法兰和摄摩腾留在中原,以此传播佛经佛像,所以决定重新给他们安排一个地方。汉明帝下了一道指令,按照当朝“寺”的规模,修建一座全新的僧院。给这所新修建好的寺取什么名呢?想着佛经佛像全是通过白马才运送到中原,遂将这所寺题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的修建,成了中国佛教历史的里程碑建筑,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寺”这个字,终于不单单是指代古代官员办公行政的场合,而是又有了另一层意思:佛教的活动场所,在当时那个朝代,主要用于翻译佛经和给国人传播佛教。

在古代,“寺”的第一层意思是皇家行政机构,第二层意思是“佛教传道解惑的场所”。


随着历史进程的变化,到了隋唐之后,越来越少的官署办公之地还继续沿用“寺”这种说法,所以寺逐渐变成了佛教之地的专用名词。

至于现在的寺,早已经没有承载行政办公的职能,仅剩下传播佛教和供香客祈愿跪拜的意义。




“庙”为什么要叫“庙”?




虽然我们总是“寺庙”“寺庙”地念着,但事实上,庙的出现,是要早于寺的出现。

庙就是古时候人们祭奠供奉先祖神明之地,而且,庙”不仅仅局限于皇家天子,只要是身有官爵的官员,也可以按照等级制度立庙。

根据《礼记》的记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直到汉朝的来临,庙的意义才得到衍生。

在封建时代,人们面对天灾疾病,总是容易归结为神明之说,所以在这个时候,庙又有了“祭祀鬼神”之意,古人多封建迷信,相信人死后会步入轮回,所以后世修建的许多庙宇,除了供奉先祖,还可以供奉神明。

时间来到近代,寺庙二字已经合二为一,很多人不再泾渭分明地区分寺与庙的意思,但是只要我们走进一间寺或庙,很快就能发现两者的区别非常之大。


第一种是寺庙的供奉对象不一样。


寺最初是指皇家行政机构,通俗来说,就是当时古代公务员的上班大楼,后来佛教在汉朝逐渐深入中原后,寺渐渐成了佛教的场所,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寺中多是供奉着尊严神武的佛。


而庙的诞生更是要早于寺,不光如此,庙的供奉对象也要多于寺。


除了故去的先祖,庙还可以供奉神鬼,和影响后世深远的圣贤,如果是皇家的庙,一般统称为“太庙”;如果是普通老百姓的庙,则是“宗祠”,如果是供奉神鬼或者圣贤的庙,多是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

第二种不同是寺庙的主要功能不一样。

从西汉开始,三公九卿便正式启用,而九卿的官署,则是被称为“xx寺”,比如太仆寺,太常寺等等的中央审判机关。


但是随着佛教的流传,寺又成为了佛家子弟修行、研习、生活的场所,一般来说,一座寺里,通常会有一个“方丈”,也就是掌管整座寺的住持,而其余佛家子弟则是各司其职

第三种不同是寺庙所代表的文化不同。



我们都知道,白马寺之后,越来越多的佛教传播场所都被称为了“寺”,到了后世,寺更是独享佛教场所的意义,而且在古文中,寺所有的“持续”之意,也恰到好处的符合了佛教传播是一项长时间的运动。


而庙,除了天子死后的庙号,庙还有祭奠供奉祖先和神明的意义。


第四种不同是寺庙两者的发源地不同。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寺和庙,那就是“和尚住寺,鬼神在庙”,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却能帮助很多人更好地理解寺庙的区别。


综上所述,在过去,寺和庙的性质和意义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只有“寺”住着和尚,而“庙”则是祭拜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