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定西到西安的高铁上 || 作者 七十里铺​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4-24
自定西到西安的高铁上

作者  ||   七十里铺

作者前期作品链接:

《登双堡子梁记》《那年父亲送我上师范》《大美袁岸我的家》《初冬时节到福州》《川北漫游记》《车道岭上访御风》《狄道那些年》《华家岭忆旧》《月在2021年的中秋时节》《2021盛夏:青岛日记》《大坑:一个渐行渐远的村庄》《四进青海记》《会宁康庄旧事之“光荣支援农业证明书”》《关于会宁康家庄的调查报告》《盐井小镇下乡记》《2021年端午回乡记》《2021年初秋回乡札记》《静美康庄·梦里老家》《风雪六盘山》《从临洮的战国秦长城说起》《立夏之日关于康庄的乱谈》《春游翠华山笔记》《英伦游学记》《半生逆旅两保安》《话说农村的那些人和事》《登双堡子梁后之胡思乱想》《谢家梁上话沧桑》《北戴河纪行》《那山,那树,那道川》《清明上坟记》《深秋时节到白塬》《2018年端午回乡记》《庚子年“十月一”送寒衣记》



正是初夏时节。今日坐高铁去往西安,在穿越西秦岭尾巴,自天水到西安的路上看着窗外飞逝的美景,由景及人,不由得又记起了诸多的渭河上下游之间的那些凡人往事。


我是1985年的7月份自学校出来后,跑到定西上班糊口去的,那一年正好赶上定西、白银两地的区划大调整。当年白银要设市,人口也是硬杠杠,所以就把原定西地区所辖的两个人口大县靖远和会宁划到白银市去了。这样定西管辖的区域小了,省上就顺便把原天水地区辖的漳县和原武都地区辖的岷县划进定西了。这两县所在的地方却恰好是西秦岭地区和青藏高原交汇的地方。沾了秦岭余脉的光,这两地的自然景色非常的秀丽,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当年我们常言其地的一句话就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其实这一句颇含诗情画意的话后边,还有半句不怎么好听的后缀,说全了那就是“山清水秀人不秀,鸟语花香饭不香”,这里除却了生活和饮食习惯上的差异之外,说的那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早期,西秦岭末端深处的山里人家,当年群众的生活还是颇显艰苦的,但秦岭的景色之秀却是不容置疑的!


今天是2021年的5月7日,立夏刚刚过。坐上高铁一路东来,却感觉到西秦岭的深处这山确实是很“青”,但水却已经不是很“秀”了,好多沟里边都已经无水,这大气候变化的影响真是无处不在了。出了秦岭峡谷,八百里秦川上地里的小麦却长势非常的好,今年又将是一个大丰收的姿势。当然了,这一路的盎然绿意,真是我们陇右地方没法比的。尤其是前天我刚刚从老家康庄还满是荒草,甚少绿意的山上归来,再到人家这天水、宝鸡的秦岭深处及关中地方上坐着高铁旅旅游,只能说,还是人家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比我们老家所在的定西、会宁那边的情况好的太多了。


车到宝鸡南站时,看到不远处秦岭北麓山下的高楼大厦,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当下,我们定西所住小区里的老邻居“李爷”。前几年他已经在省上的大单位光荣退休了。他的摄影技术非常的厉害,1986年那个时候,他已经是提着照像机上过“老山”前线的人了。现在他年龄有点大了,心肺功能不好,前二年冬天时多租住在海南,但那个地方一方面是生活成本高,另一方面是有点远、不方便,尤其是那地方的高温、湿潮也不是好对付的。回到老家,我们那里的海拔1950米又有点高,他的体质对海拔这个数字非常敏感,每天晚上都是呼吸不畅,睡不好觉。所以选来选去,最后他们老两口就跑到宝鸡租房子生活来了。宝鸡市区的海拔618米,比我们定西低了1300多米,试住了一个阶段后,血压非常稳,呼吸非常好,所以他们是打算在这儿暂时常住了。前几天偶然在我们小区院子中碰到过他们老两口,曾说起过他们现在的日常。李爷讲,先在宝鸡住住,过两年住烦了就找下一个地方。我听了真是从心底里好羡慕李爷过的这舒坦日子!


车过宝鸡,沿途上已经是户户别墅,家家日子已超“大康”的样子。这里的农民和他们的地里边,这几年大部分都改种猕猴桃了,但还是有一些地里边在坚持着种小麦,这就实属难得了。我们西北地方上的人大都喜欢吃小麦面粉,并主要吃的就是产自甘肃河西的、陕西关中的、河南河北等地的麦子,幸亏还有这些地方的老乡们,在种小麦收益确实不太好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坚持祖祖辈辈种麦子的初心不改,这实属我们这一大帮喜欢吃面食的北方人特别是西北人,大家的运气了!否则,你总不能天天吃洋芋、吃苹果、吃猴桃、吃大樱桃这一类东西过活吧?当然这些东西在市场上变现的可能大,收入比较好,但它们永远不会变成我们西北人的主食的。


高铁跑在秦岭宝鸡大峡谷和关中大平原上的速度感就大不一样,在天水宝鸡段的秦岭大峡谷中,速度就明显偏慢了一些,也就是比普速列车快一点点,一出宝鸡南站车速马上就奔上每小时300公里了。这么比较一下,这也算是渭河上游我们“宝兰客专”沿线乘车人的运气不好了。那是2011年的7月23日,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发生动车组列车严重追尾事故后,为了安全起见,之后西部高原地质复杂地区待建的一批新高铁线路,普遍就在设计上减速了,由350公里一下子降到250公里了,宝兰客专那就是其后之一。这就如同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却在两周之后引起了北半球某地一场巨大的龙卷风一样,偶然之中就有了必然。


宝鸡之下,大都是渭河灌区。而我们老家所在的陇中地区大概就是在这渭河源头上。看到这渭河滋润下的关中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形势这般的蒸蒸日上,除却了羡慕,我们还稍稍地感觉到有点“荣”莫大焉。最少是在我们定西及其属下的渭河上游那边的群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植树造林不辍,封山造林,退耕还林,搞天然林保护,搞“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等,在这样的强力措施保护之下,才有了渭河之上,那不绝的源头活水!我们这样说,当然多少还是有点沾了人家正儿八经的渭水源头上,渭源县近三十万众老乡的光了。


正是由于这一条渭河的牵绊,历史上的秦陇两地人,互相之间来来往往走亲戚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了。并且在诸如1960年大饥荒的年代,我们那些地方好多人,在饿的实属没办法的时候,都逃荒逃到关中谋生来了,好多人最后都安家落户到关中渭河沿线。所以,真的也需感谢当年关中平原上的众老乡们,曾经宽宏大度地收留了他们。现如今,每到三伏天气时,许多的关中人,在当地热的难受的情况下,就或自驾、或骑行,多到渭河之源的渭源县来,一方面是避暑旅游,一方面也算是“拜山拜水拜源头”,这都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新的文化了。


车到“西安北”时,一下车就感觉到了西安地面初夏时候30度以上高温的厉害了。老家和西安在海拔上差了1500米,这个气温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离开定西时还离不了身的外套一下车就穿不住了,但总的感觉是这个节气的温度下,暖了还是比冷的情况更好受点。

所以比较地说,还是在人家这个关中大平原上生活,在西安市这一类的大城市中过活,日子总是会比我们的老家康庄、袁岸岔那些干山枯岭的地方会略好那么一点点的!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