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角、陕川甘三省交界处。
▼宁强在陕西省的位置 宁强之地在两汉时属葭萌县,后改为汉寿县、晋寿县、绵谷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绵谷县置金牛县,是宁强建制之始。后几经变更。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派宁正为平羌将军平乱,次年设立宁羌卫。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设立宁羌州,取“羌地永宁”之意。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为宁强县,既为原名之谐音,又有“安宁强固”之意。—01— 汉江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一般被认为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关于汉江的源头,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嶓冢之山汉水出焉,东流至于沔”。说明在古时,人们认为汉江源于宁强境内的嶓冢山。在嶓冢山的半山腰上,有一个石牛洞。相传大禹来这里治水,他带着的一头牛奋身堵住了从这里泄出的洪水,为了防止洪水反复,这头牛就一直堵着,最终变成了一块钟乳石。从此,汹涌的洪水变成了涓涓溪流,最后流淌成千里汉江。从现代水文学的角度,汉江共有三个源头,分别是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这三个源头都在宁强县境内。后来经过考证,最终确认汉江源头是宁强县境内的汉王山,就是古籍中记载的嶓冢山。汉江从宁强发源,一路向东,经历了1577公里,最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的龙王庙汇入长江,还在湖北创造了富饶的江汉平原。在历史上,汉江拥有很高的地位,并不仅仅是作为长江的一条支流而存在,而是与长江、淮河、黄河并称为“江淮河汉”。当年刘邦因在汉江之地而被项羽封为汉王,建立王朝之后仍以“汉”为国号。后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称汉人,进而形成了汉文化。因此,这条汉江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而汉江之源,是不是也可以视作是汉文化的源头。—02— 在宁强县的最西端,有一座青木川古镇,是真正的三省交界处。青木川地处陕西和四川的交通要道上,因此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战役。青木川发起于明中期,成化年间,这里逐渐有人聚居,成为商业中心,命名为永宁里。当时,在金溪河边,建成了一条街道,街道宽4米,长800多米,街道顺着金溪河而蜿蜒,形似卧龙,因此得名回龙场。到了民国,青木川出了一个人,为这里带来了繁华。当时,由于常年的混乱,加之这里人远地偏,因此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当地人魏辅唐就趁乱夺取了当地大权,靠着种植罂粟发家,并且成立了一支武装力量,可以说是称霸一方。魏辅唐虽然自己没读过什么书,但是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兴办学校,而且不收学费,并送贫苦的孩子出去读书。他在古镇上建了辅仁中学、辅仁实业社、辅仁剧社、唐世盛,人称“三辅一唐”。正是魏辅唐的苦心经营,才让青木川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宁强解放后,魏辅唐带队携枪投诚。不过在1952年,魏辅唐被定为恶霸土匪,就在他自己建造的辅仁中学的操场上被枪毙。30年后,魏辅唐得到平反。关于青木川的名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因一棵高大的青木树而把这里叫做青木川。现在,走在青木川,一切都像是回到了一百年前,只是没有了那时的喧嚣,只留下了历史的沉静。▼东灵、西豪、南奇、北平、中合,五大油菜花流派,总有一处能让你变得有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