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陈冰霞:螳螂

 W行走在人世间 2022-04-24

【前言】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好的散文,除了清新隽永的文采,优美的意境外,还要有一定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不仅可以让读者获得知识、开阔视野,还要有所寄托,必须体现真善美(或者批判假丑恶),必须能带给读者美的启发。

螳螂

陈冰霞

楼门口,有一只绿色的小动物。

体长约十公分长,头呈倒立的三角形,眼睛如鼓起来的小绿豆,头顶有两根细长的触角,任意一根随时会如针般,直立起来。嘴巴两边有约5毫米长的胡须,胸部细长,身体像压扁的豆角。两条前腿稍粗,像钳子,分为三节,腿上锯齿密布,活动自如,时而扬起一条腿在空中挥舞抓推,似打架,又似排障碍物,探测敌情;时而抓头挠腮,时而沉着冷静……无法揣测出它想要表达什么。后面四条脚细长,分两节。当它停止不动的时候,两条后腿几乎贴紧地面,嘴巴不停地张合,是呼吸还是想表达什么,不得而知。走起路来,头稍上仰,六条腿高高撑起,身体悬空,一摇三晃。

上网查阅得知:大螳螂,属于中到大型螳螂的总称,而并非是一种螳螂 。一般70~120mm均可称为大螳螂。中文学名,大螳螂;拉丁学名,Tenodera aridifolia;别称,台湾大刀螳。身长70~120mm即为中型至大型螳螂,一般泰盾螳螂、澳洲宽腹螳、中华大刀螳、圆盾螳螂等的雌性成虫都是中大型螳螂。

这样一只小昆虫,以何演绎捕捉比它体型大的蝉呢?令人难以置信。螳螂是怎么吃蝉的?螳螂先是盯住蝉,用一对敏锐的复眼锁定猎物,一对令人望而生畏的前足紧紧收在胸前,同时开始向蝉移动。动作是那样轻巧灵活,丝毫不会令人察觉,三角形的头顶在灵活的脖颈上,随着猎物的移动而转动。待可怜的蝉进入攻击范围内,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转瞬之间,便将猎物夹在那对长满锯齿的前足之中。螳螂本身以孔武有力,更何况长着犬牙交错的锯齿的前足,蝉激烈的扑打着翅膀,妄图逃脱,可惜已经太迟。螳螂将头伸向猎物致命的死穴——脖颈,张开纤细却锋利的口器,转瞬之间,便在伤口处打开了一个大洞。三角形的脑袋充分发挥了作用,几乎要顺着这处伤口伸入猎物体内。蝉很快就丧失了抵抗能力,只能被螳螂一小口一小口的蚕食。最后,除了翅膀因为螳螂不喜欢吃而剩下以外,大块头的蝉已经不剩什么了。

螳螂虽小,却能凭借它的智慧终究捕捉到蝉。至于黄雀在后,只能另当别论。

小学课本中就讲过“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或安逸当下,而忽视了身后还有更大的危险存在,途中还可能困难重重。

历史上这样的故事不计其数,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坐山观虎斗”等等。生活中也不乏其例,狗咬人的事情屡禁不止,主人可以嚣张一时,也可能会一时得势,但不要忘记在每个人的身后,不仅仅是他自己和家人朋友,还有道德和法律?即使侥幸逃脱法律的制裁,也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因此,不能存侥幸心理,呈一时之快,得一时之益,法律和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