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玻璃艺术简史》

 大能猫的天地 2022-04-24

          作者是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的学者,所以里面很多玻璃艺术品的图片是康宁玻璃博物馆的藏品。这本书虽然叫《玻璃艺术简史》,讲了很多玻璃制作工艺,但也很关注产业方面,会介绍一些工厂和商人。顺序是按照时间来的,西亚和两河、地中海、古罗马、伊斯兰、欧洲、美洲,每章开头会简介一下历史。玻璃制品的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塑形技术与装饰工艺两条线索,阅读时候可以注意。

1 玻璃艺术与玻璃制造工艺



玻璃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往往在火山喷发的高温中,通过化合物的相互反应才得以产生。
一般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苏打或碳酸钾、以及生石灰。碳酸盐是助熔催化剂,降低二氧化硅的熔点;可取自矿物天然碱或植物草木灰。生石灰可使混合物结合更为稳定。加入氧化物会使玻璃着色,譬如钴元素呈蓝色。
人们制造玻璃的历史超过四千年,通过加热和冷却使其在软化、塑形、再软化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完善玻璃粗坯的造型,直至一件作品最终完成。
玻璃制作过程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即初步加工、二次加工和最后加工。
初步加工:高温下熔化原材料,成为粗制玻璃。熔化原料需要1000℃-1100℃,所以早期仅能生产少量的玻璃,溶液仅能注满小型坩埚。
二次加工:再次熔化塑形,也被称为“热处理”。
早期玻璃器物一般通过在开口模具中浇筑和挤压的方法制作,这是从金匠学习而来。“芯型成形”core-forming是主要的制作技术,芯有时候用动物粪便混合泥土制作,反映容器内部尺寸和形态内模,与一个金属杆连接,外部包裹一层玻璃。装饰物添加到玻璃器上,局部二次熔化,通过来回拖拽制作出羽毛般的装饰纹样(如下图),最后把“core”从玻璃器皿取出。

公元前1世纪,玻璃吹制技术出现,可将塑形和装饰两道工序一次性完成。
初步加工和二次加工,经常由不同的玻璃技术工匠完成,甚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独立完成。
最后加工:对热处理后的“玻璃粗坯”进行装饰,包括绘画、镀金、雕刻、雕花或蚀刻。
绘画一般包括瓷釉彩绘和冷绘两种。
镀金:将金属加工成金箔或金液,附着于玻璃制品表面,或将金粉溶于液体介质中使之熔合为玻璃体的一部分。
雕刻:借助坚硬工具完成,比如“点刻法”(见后文)。
雕花:驱轮转动,从表面削去不必要的部分再抛光。
蚀刻:现在玻璃表面涂一层抗酸物质(比如蜡),然后切削蜡制作花纹,将玻璃器浸入氢氟酸中,除去蜡层后,被酸腐蚀部分和原被蜡覆盖部分便形成差异。
2

玻璃吹制工艺产生之前的玻璃艺术品


()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玻璃器都很小巧,采用core-forming制作。

用不同颜色的玻璃融合成棒状的“藤条”(cane),横截面带有不同纹路,将'藤条’熔合做出不同界面的芯片,制作出五彩斑斓的马赛克瓷器。
相比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我们对埃及早期玻璃制造工艺了解更多,毕竟古埃及人有陪葬器物的习俗。

公元前9世纪,地中海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政权,社会形态全面复苏,玻璃制造业随之起色。
腓尼基玻璃制品最广为人知的类型,就是人首或兽首形的玻璃吊坠和玻璃珠,是一种护身符。

公元前5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帝国扩张迅速,其玻璃艺术品中最为精致的是奢华的玻璃餐具,采用浇筑、雕花、抛光工艺制作,器型模仿贵金属器。
希腊化时期,马赛克玻璃片被用于装饰家具、神龛或其他器物的镶嵌物。
这件希腊悲喜剧面具风格,即是由藤条法制作的马赛克玻璃,考古学家推断很可能是当时剧院的戏票。


3 古罗马时期的玻璃艺术品



 古罗马帝国繁荣一时,在文艺复兴之前,古罗马使用了数量最多的玻璃制品,古罗马人发明了玻璃吹制工艺,是玻璃制造业的突破性革命,玻璃品可以拥有更丰富的尺寸和造型,除了奢侈品外,大量廉价玻璃器皿被生产出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这个时候,除了模具吹制,工匠们还开创多种玻璃装饰技艺,比如在玻璃器表面用熔化玻璃材料拖拽、压印出图案,如这件大口杯:

(公元3-4世纪 图案是海豚和水生植物 发现于德国 藏于美国康宁博物馆
古罗马帝国早期,最昂贵和奢华的玻璃艺术品当属浮雕宝石。在玻璃器物外包裹的瓷片或单色玻璃器皿表面,覆以一层或多层玻璃装饰面。一般工匠比较青睐在深蓝色透明玻璃上覆以白色不透明玻璃。

这件《玻璃的故事》中提到的“波特兰花瓶”又上镜了,因为它是古代浮雕宝石的代表作。公元5年-25年之间制造于罗马,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由于18世纪的波特兰公爵夫人而得名。这件玻璃瓶1783年被带到英格兰展览,成为18世纪现代古典学派仿古希腊和古罗马设计风格的灵感源泉。
浮雕宝石工艺在后面的伊斯兰时期也有,但很有可能并不是古罗马传承的到伊斯兰的,而是被重新发现的。

(乾隆时期的浮雕宝石玻璃品)

2世纪中叶,玻璃艺术品上常饰有带人物的情节场景,一般为取自神话故事。

(公元4世纪制造于罗马,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描绘神话中克莱格斯国王被葡萄藤蔓绞杀的故事。这个杯子的特点是,有光穿透时候是红色,光反射时候是绿色,有点像玉质。)
在两层玻璃之间饰以金箔类似“三明治”的玻璃加工技术被称为金质玻璃。古罗马工匠将金应用于玻璃制作中常采用金箔形式。
(用金箔装饰的玻璃制品-4世纪罗马, 这只是圆盘或圆钵底部 )

4 古罗马后期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玻璃艺术



最早的中世纪玻璃艺术品,很像古罗马后期,说明西罗马灭亡后,玻璃匠人并未中断。
大多数中世纪家庭中的玻璃器皿被用作饮器,以大口杯为常见。

中世纪后期,最为精美的玻璃餐具大多追求无色,这需要对粗制原料精挑细选,并加入“玻璃制造者的肥皂”——锰,用以去除杂质。这类无色玻璃,为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玻璃水晶艺术奠定了基础。
除了生活品和艺术品,玻璃还被应用在科学和医学,人们用玻璃杯做实验、发明了玻璃眼镜。
总体而言,我们对于西欧中世纪玻璃艺术的了解要高于拜占庭帝国。在拜占庭玻璃制造工艺中,我们仅对小块镶嵌玻璃装饰物了解较为深入,镶嵌在教堂墙壁和天花板上。连伊斯兰哈里发、乌克兰王子,都雇佣君士坦丁堡的玻璃工匠用马赛克去装饰清真寺和东正教的教堂。
12-13世纪拜占庭流行一种瓶颈细窄的圆柱形玻璃瓶,上面常配有叶片状、鸟兽或几何纹饰,很可能这一类器物都是同一时间段、生产于同一地区的。

5 伊斯兰世界与东亚的玻璃艺术



早期伊斯兰玻璃艺术品,虽采纳了古罗马人盛放化妆品时使用的玻璃管,但缩减了玻璃管的尺寸,并将其装置与一种玻璃浮筒的后侧。这种玻璃浮筒是对炽热玻璃的处理制作而成的,上面装饰了各种线状纹样。这种“单峰骆驼样细颈瓶(dromedary flasks)”在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都发现过,当时很是流行。

(大都会博物馆官网图)

这一时期仍然是模具吹制玻璃。公元 9-11世纪,通过冷加工工艺制作一些精致的玻璃艺术品。

(约公元1000年制造于西亚或埃及 ,吹制时候在玻璃气泡中加入一层绿色,雕刻工匠将不需要的部分剔除,剩下绿色的线条装饰。)

雕刻玻璃时,常用一只顶部装有刀片的手持式工具来擦刮玻璃体表面,被称为“擦刮雕刻”,这种工具包含了硬度超过7的宝石片譬如黄玉。法门寺地宫里就埋有伊斯兰风格的擦刮雕刻玻璃器:

8世纪,在玻璃上进行金属染色剂着色工艺被发现并广泛流传于埃及至叙利亚一带。一般是通过硫磺混合物和精制的铜粉以及(或)氧化银粉末来给玻璃器物表面着色。将这些粉末悬混于醋酸等酸性介质中,随后在无氧环境中600℃对玻璃器皿浸泡和烧制,这个温度下玻璃不会软化,但金属颗粒会被吸收到玻璃中,来对玻璃染色。
12-15世纪,最为独特的伊斯兰玻璃艺术品,是带有镀金和采用瓷釉装饰的,比如这件军用水壶:

(将金液平涂到表面,低温烧制,用铁笔刮刻修饰细部)

蒙古和帖木儿入侵后,制造业被破坏,之后的富商贵胄开始从欧洲进口玻璃制品。
东亚地区的玻璃艺术品

中国年代可考最早的玻璃艺术品遗存是西周时期的玻璃珠。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也出土玻璃器。汉代流行用玻璃仿玉。

1982年,在山东淄博发现了14世纪的玻璃作坊遗址。但我们对中国清以前的本土玻璃制造状况,了解甚微。
1689年,康熙创立了皇家玻璃作坊,基督教传教士纪理安为组建宫廷玻璃造办处提供了很多经验。这个造办处是来造望远镜的,18世纪初开始生产鼻烟壶等其他玻璃制品。
日本和朝鲜最早本土制作的玻璃制品多为玻璃珠和玻璃吊坠。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熟练规模化生产玻璃制品,到了18世纪下半夜,就能生产模仿欧美的“压制玻璃”和优质的“旋轮切割”玻璃。

6 文艺复兴与现代主义时期的欧洲玻璃艺术



前文提到,中世纪晚期,威尼斯的玻璃制造工匠们在“无色水晶玻璃”产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224年他们成立了协会,1291年为了加强管理和减少火灾风险,议会决定将玻璃制造工匠迁往穆拉诺岛附近。

威尼斯玻璃制造工业的成功,(与中国的瓷器使用高岭土一样)部分原因是使用了罕见的纯正原料,进口石英、从埃及和叙利亚获取纯碱原料;他们还进口碎玻璃,用来加速原料融化过程。

无色水晶玻璃Cristallo ,从词根上可以看出是模仿水晶。威尼斯人还制造了仿其他宝石(翡翠、蛋白石、玉髓等)的玻璃制品。

千花玻璃 millefiori或马赛克玻璃制品,不同于熔化“玻璃藤条”制作法,威尼斯人是将玻璃藤条压成片层,添加到玻璃气泡上,然后吹制。

传统上,玻璃制造工匠们小心翼翼保护制作秘方。但1612年一本《玻璃制造艺术》的书出版了,震惊了整个欧洲玻璃制造界。虽然威尼斯对玻璃制造工业进行严格保护,但玻璃运输不易,奥地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英国都建立了应用威尼斯方式制造玻璃的工厂,雇佣威尼斯人经营管理。

(英国制造的威尼斯风格玻璃器)

鲁道夫二世曾指定卡斯帕·莱曼为帝国首席玻璃雕刻大师,后来他的徒弟继续接任,有此先例,欧洲的达官贵胄都成了雕刻大师的资助人。此时最著名的雕刻玻璃容器,是有细长茎柄的高脚杯。

16世纪,欧洲中部采用镀金和瓷釉等威尼斯技术来美化各种玻璃容器。1550年至18世纪晚期,波西米亚和德国的玻璃制造工厂,大量生产大口杯、大水罐、大啤酒杯等饮酒容器,其中一种叫做“驼峰”,是团体消费大量啤酒定制的圆筒状玻璃容器。

“驼峰”是五颜六色的,还有一种“黑色画珐琅”是刻意制作色彩单调的装饰。
钻石砂石针雕刻被称为“点刻法stippling”,是用带有钻石的手提式工具敲打出花纹。

(点刻法制作)
英国曾因为玻璃制造消耗森林木材而影响造船业及海军,出台政策禁止用木材当燃料。1676年,一位玻璃制造商人在配方中添加铅制造五色玻璃,在玻璃上标记一个“乌鸦头”来证明。

(乌鸦头在杯底,看不见)

1814年-1848年,新兴中产阶级崛起,彼得迈装潢风格盛行时期,波西米亚的玻璃制造工匠开发了许多新产品。比如“石玻璃”、黑玻璃。雕刻和旋轮切割进一步波及至波西米亚之外的地区。

(水罐头部制作成一个海兽形象,鳞片即“旋轮雕刻”工艺制造)

18世纪,一种用大量棱镜来装饰的“枝形吊灯chandeliers”为室内设计的重要角色。这种棱镜常用五色水晶玻璃制成。

(百度现代图片 看个意思)

7 美洲大陆的玻璃艺术



在美洲大陆,墨西哥、阿根廷、殖民地时期的詹姆士敦,分别于1535年、1592年、1608年建立了玻璃制造厂,不过生存时间都非常短。美洲主要依靠进口。
美国本土的玻璃制造业也是随着美国历史发展的,比如早期主要是德国移民开办工厂,一时风头,但资金维系不下去。开发大西部时期,许多玻璃制造工匠匆匆来到西部,为拓荒移民提供玻璃制品。美国领土急剧扩张时期,玻璃制造业遍地开花。

(19世纪美国制造的细颈瓶及吹制黄铜模具)

18世纪,欧洲人使用一种手工操作的玻璃“压制”技术,这是吹制技术以来,玻璃制造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创新技术。美洲玻璃压制技术,与模具联合使用,当金属模具被置于一种压力之下时,工匠们用长柄勺将熔化的玻璃舀入模具之中,再拖拽一个撬杆,就可以将一个柱塞驱压到玻璃之中,强制玻璃抵达到模具的边缘。

(杆压式手压机 )

压制技术学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开启了玻璃大规模生产的先河。

这就是将玻璃压制到有纹饰的模具里制成的,仿制雕刻玻璃,同时,压制过程中,冰冷的柱塞与加热的玻璃接触时,玻璃上会出现褶皱,花纹也是一种掩饰瑕疵的方法。

8 玻璃艺术家对玻璃艺术的探索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运动”的运动。主要特点是倡导自然风格,装饰上突出曲线,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该风格也影响到了当时的玻璃艺术品设计。

之后介绍了很多研讨会、设计师,就不赘述了。总之,玻璃开始作为纯艺术与全球艺术家之间一种真正的传递媒介。今天,玻璃制品展览、出版物和收藏品从未如此之多。

9 玻璃艺术的未来前景



玻璃在材料组成、制造工艺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变化纷至沓来,将玻璃看做一种艺术创作媒介的意识也十分普及。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