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美育研修班·回顾 | 龙念南:开放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

 顺其自然h 2022-04-25
图片

本期教师

图片

龙念南

中国儿童中心高级美术教师

全国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编委



课程简介


课程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不同需求谈起,提出人不同层次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支撑社会发展的是文化。文化的传承依托教育,从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教”和“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教”和“育”并重。“开放式教学”的概念在现代教育里非常重要,特别是思维的“开放”指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艺术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
“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是艺术和设计的主要语言,也是视觉艺术中的基本元素,它们通过不同媒介和手段来影响人思维的形成。因此,在美育中如何运用这些视觉艺术的基本要素来实施有效的教育,是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核心内容整理:

  • 为什么需要教育?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人类的需求从满足基本物质需求逐渐发展到满足更高精神需求的高层次要求,这种动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支撑社会发展的是文化,人类的文化传承需要教育来实现。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是双字词,两个字有着两个不同的含义,即“教”和“育”,“教”指教师的教授,而“育”指抚育,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开放式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 什么是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不仅仅是指教学场所的放开,更是指思维方式的开放。
  • 学习艺术的目的?

    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体验 – 学习 – 理解 - 评价

    学习艺术基于自身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形成自己的评价,转化成自己的观点想法才是艺术学习的目的。
  • 美术学习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以五个核心词汇构成: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视觉艺术教育中图像读识是基础,通过美术表现去实现,获得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创意实践是美术学习的核心,而文化理解是目的。
  • 视觉艺术是什么?

    是以视觉传达的形式,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手段传达思想的艺术行为。
  • 视觉艺术是如何影响思维的?

    总的来说是通过图象读识,形成自己主观的判断。
  • 视觉感知对象是什么?

    颜色、虚实、明暗构成视觉感知的对象。
  • 艺术元素包括:

    形状;形态;色彩;明度;线条;空间。
  • 设计原则包括:

    平衡和均衡;统一规则;韵律;比例;重点;多样样式、符号、图案。
  • 材料:

    第一层次:穷尽用途;第二层次:探寻新途;第三层次:尽情运用;

    艺术表现的层次:感受 – 感觉 – 感情(从低到高),悟道是最高境界。
  • 艺术表现:

    写熟 – 写生 – 写意

    “写熟”指通过学习前人的方法来表现;“写生”指创造出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写意“指通过自己的表现方法来表达意境,从而达到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为最高境界。
  • 怎样开创?

    美术教育的方法需要按不同年龄层的不同特征来制定教育策略。
  • 课程

    “课程”由“课”和“程”两个概念组成,“课”,“程”为过程,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 教材设计的逻辑:

    应以人的成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为基础,幼儿阶段注重兴趣和活动的对接,以艺术体验为主;在学校教育的初期阶段,重视知识积累和基本技术的获得,逐步开始自己表达的初步阶段;在学校教育的后期阶段,开始出现专业初步分野,并更重视与未来职业生活技能的对接。

图片

图丨授课现场


经典语录

  • 人类的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的产物,反过来文化更是潜移默化的支撑人类发展,对于个人来说,文化也是支持每一个人往高处发展一个重要的力量。而获得这样的力量-文化,仅仅靠个人一己之力不可能达到,而是需要进行传承,而这种文化的传承就是教育。教育可以使得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前人已有的文化积累,然后反过来回馈社会。

  • 谈“教育”的时候,谈“教”就一定要谈“育”。对于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不能只是简单地掌握,还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重视对于个人成长的“育”的作用。要重视从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 美育是一种内化的教育,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可能让学生带来一种内化的能量。夕阳落日、春春暖花开,秋风送爽能够感受到内心的愉悦。美育和德育相辅相成,美育通过外化呈现了德育的效果,而德育到了深入的心灵,就转化成了一种美育的效果。德育和美育的互补,使得学生能够从各方面都获得提升,从综合的素质能力上获得提升。

  • 美到底是什么?美放在大的群体文化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根源,有各自的地域群体边缘,这种边缘实际上影响了这个群体对此文化的美的角度的认知。

  •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双字词,“教育”两个字是两个概念。字面上来说,“教”是教授、给予,“育”是给予一个相应的环境。

  •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在开放状态下的教育,开放最终的受益者是受教者,同时也是施教者,因为两者都在同处于终身学习的状态。开放并不是指场所上的开放,更多的是指思想意识上的开放,能培养开放式的发散式的思维方式,艺术教育是最好的方式。

  • 现在很多的教学理论实际上都源自于建构主义。“建构”源自于建筑学,,建构是在人类知识的海洋里指汲取最关键的知识,举一反三,建构出适应个人要走的路的知识结构,这样人类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 就教师这个名词的出现,实际上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出现的。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是标准化,而标准化带来给教育带来的最大的益处是通过教师群体的研究和解构,把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的东西梳理出来教授给学生,业化带来了今天现代的教育。

  • 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了后工业时期,信息化的知识储存对于传统的教育产生了冲击,许多知识的获得更加低门槛更加容易,知识的更新迭代更加迅速,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教师需要反思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信息时代,绘画技法等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得,作为教育者的职责更应该在完善学生自身人格方面

  • 古人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跟科学正好相反,科学是求同的。科学要有统一的标准作基础,相反艺术是求异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表现,更具有开放性的思维。

  • 学习艺术包括了“创美”和“审美”。从审美来讲,要能欣赏,能像评论家一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创作也是这样,不是在重复别人,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为己所用,形成自己的方法传递自己的想法,这个才是学习艺术的目的。每个人的思维状况一定是独立的,形成独立的思维才是真正教育最好的结果,否则就变成了一种技术性的培养。

  • 视觉艺术教育艺术的范畴,不管是欣赏活动还是创造活动,一定要跟图像发生关系,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才能从情感的角度产生关系,没有感情的输入只能说是一种技术的表现。所以说审美判断很重要,在图像读取基础上形成审美判断,它是最重要的支柱。审美判断的获得不能光用眼睛,用手表达更能够产生内心的愉悦。

  • 为什么只有有了创意的能力,才可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否则的话就像一个简单的工匠的服务,这种服务的度就是有限的,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意实践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词汇。

  • 核心素质素养里特别强调创意实践,创意实践不见得创造新的,而且你不断的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察中,能够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敢于表达具有与众不同的角度。

  • 美术课需要有技能技巧,甚至有的时候要强调技能技巧、基本知识,但是它们一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一个人的核心素养来说,要围绕人格养成的目标去进行教育,教育才有意义。如果艺术教育不能触动心灵,那么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甚至是有害的。

  • 摄影技术发明以后解决了人类对于反映物像的需求,而人类对于反映心像的需求却提高了,在这种需求下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产生了,他们都是心像传达的艺术诉求的产物。

  • 高层次的艺术是通过艺术家的呈现,让观者感受到直击心灵,产生互动,特别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检验标准在于是否观者参与了互动,与艺术家共同来完成的作品。

  • 我相信“写生“一定要先“写熟”, 写熟”就是把前人的约定俗成的技能技巧、艺术家的表现表达方式方法学到手的过程;“写生”是面对大千世界,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将发自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图片


图丨授课现场



问答环节

Q

龙老师,您好。现在看到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逼迫”下很不情愿的坚持着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学习,您怎么看待这种学习状态?

龙念南老师:钢琴学习家长态度不同,带来不同的结果。德国在四五十年代曾经有过全民大面积普及钢琴教育的时代,严苛的训练让德国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但是现实是具有音乐潜质的孩子基本上是万里挑一,严苛的训练培养出来几个杰出钢琴家的代价是成千上万当年的琴童与钢琴绝缘了,因此德国放弃了这种目的性很强的钢琴教育模式,转而以培养孩子欣赏享受钢琴为目的,现在德国虽然杰出钢琴家的数量下降了,但是喜欢能欣赏钢琴的人越来越多。以此反思中国的钢琴教育,家长的教育目的是否太过功利,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片

Q

龙老师,您好!感谢您今天的讲解,特别精彩!请问您提到“四五二十”这部分的内容,能否具体展开。另外,就您今天讲解的内容,是否有您的专著,或者相关书籍推荐给我们。

龙念南老师:四五二十其实是指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图例的左侧是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怎么确定目标,怎么实施、怎么去判断,怎么去评价,怎么反思的一个纵向的保障。右侧分以教师为主和以学生为主的两种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过程和方式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上个世纪90年代我编辑和撰写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科普出版社、新蕾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人出版社、和平出版社等出版的《幼儿绘画》、《儿童创作画辅导》、《彩色水笔画》、《在美的世界遨游—学校美术小组辅导》、《少年美术学习艺术技术问答》、《少儿色彩画学习》等一些书籍。2000年以后,我参与编写了由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编的教育部“体育艺术二加一项目”辅导丛书,其中《造型基础》是我主编的,《中国画》我是副主编,还曾参与编辑的还有清华美院老师主编的《工艺》和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谢丽芳老师主编的《民间美术》,我都参与了部分编辑工作,丛书由高等教育出版。2010年前后,在尹少淳老师主编的美术新课程辅导丛书里,我负责编写了其中一本关于多媒体应用于美术教学的书,由西南师大出版社出版。同时我作为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的成员主编了《美术表现加油站丛书》十本,其中动漫、绘本创作的一册是我编写的,由西南师大出版社出版。作为我在中国儿童中心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由文化部基金支持,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视觉悦读》和《画故事说动漫》两本专著。2020年9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将我六十年的绘画及教学经验摘编结集出版了《龙氏甲子美术集趣》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