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带改装散热、可插拔子卡,模块化显卡你见过吗?

 860277 2022-04-25

对于近几年才开始接触DIY的玩家来说,可能没有听说过模块化显卡。

现在的我们,早已习惯了一体成型的显卡,以此,装机的门槛变得很低,新手学装机也不再是难题。

可你是否知道,在2011年,模块化显卡大行其道。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 iGame GTX 560 Ti 九段。

图片

2011年,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年代。

从芯片层面来说,NVIDIA和AMD可谓是并驾齐驱,互有胜负,没有说谁的市场占有率能完全碾压对方。

而在AIC方面,显卡品牌多如牛毛,谁都想从DIY市场里分一杯羹。

在这样混乱复杂的局面下,很显然聚焦产品本身的品牌才能笑到最后。

在做产品的道路上,iGame另辟蹊径,创造了首款模块化显卡—— iGame GTX 560 Ti 九段。这就是第一代九段显卡。

图片

iGame的工程师很清楚,对于显卡产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性能,如何在芯片本身的基础上性能最大化,是玩家最为关心的。

三年里,iGame收集了1000多条玩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严谨的评估与实验,最终研发出了Kit组件。

看到Kit这个单词,小七我首先想到的是Kid,人们往往喜欢把很厉害的事物称之为“小男孩”,比如说原子弹……

图片

当然这个是毫无关系的。Kit组件是一种定制方案,利用可拆卸的组件,提升显卡的性能,并增加了可玩性。iGame提供了三套模块化系统给到玩家,Turbo-Kit、Air-Kit和Color-Kit。我们依次来看。

图片

iGame GTX 560 Ti 九段 设计图纸

Turbo-Kit(电力套件)

由于显卡的长度有所限制,所以提升性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工程师们不得不在有限的空间内做文章,于是Turbo-Kit被研发出来了。
图片

Turbo-Kit

Turbo-Kit是一个可插拔的子卡,可以安装在显卡背板上。上面集成了一颗怪兽BIOS,使显卡的核心/显存频率从原来的820/4000MHz(默认)、900/4200(一键超频)两种档次直接提升至1010MHz/4500MHz。

图片

显卡背板上预留的Turbo-Kit插槽

为了保证超频的稳定性,子卡上还集成了四相供电,这使得显卡的供电从原来的八相提升至十二相,为显卡提供了最多200W的供电。

由于Turbo-Kit的力量,iGame GTX 560 Ti 九段 的实测性能甚至超越了公版 GTX 570,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

Air-Kit(空力套件)

突如其来的超高频率并不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毕竟随着性能的提升,功耗也会增加,散热系统必定会面临压力。

图片

Air-Kit

iGame GTX 560 Ti 九段 延续了之前 iGame GTX 460 上的 Air-Kit ,针对核心、供电模组、PCB、供电卡等共设置了五个辅助散热位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安装。

图片

看到这张图是不是感觉很魔幻,没错,在那个时代,散热系统远没有现在这么成熟,为了减轻散热压力,工程师们会想出各式各样奇特的点子。

有了Air-Kit的加持,实测显卡温度最多可降低15℃。

Color-Kit(色彩套件)

相比前两个技术层面的设计,Color-Kit 更像是对DIY精神的一种致敬。

九段提供了数根画笔和各种颜色的丙烯染料,玩家可以在自己的显卡上面自由创作,定制真正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显卡。

图片

打开 iGame GTX 560 Ti 九段 那半人高的包装盒,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Kit组件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玩家去发掘。

图片

在那年,九段的问世意味着iGame真正进入了高端显卡的领域。它成功把DIY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即通过三种Kit组件,将高度可定制化的显卡产品给到玩家。

DIY不仅仅是显卡、主板等硬件的组合,就连显卡本身都具备了极强的DIY属性。

图片

卓越的性能和超高的可玩性使得第一代九段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在国外的一些硬件论坛可以看到很多国外DIY爱好者对这款显卡的点评,不少用户对其设计思路大加赞赏。

第一代九段的成功也使工程师们信心倍增,下定决心要把九段做成一个高端的系列,一直延续下去。

在接下来的九年里,每代九段都能带给玩家许多欣喜。

图片

iGame 980 Ti 九段

图片

iGame GTX 1080 Ti Kudan

图片

iGame RTX 2080 Ti Kudan

我们是如此热衷于DIY。自己动手选购配件、装机,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与挑战,从中能学到大量电脑相关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完成装机后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这或许就是每个DIYer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今天讲了个2011年的故事。

而现在,我们依然在叙写着自己的故事。

想象一下十年后,回过头来再看今天,一定也会有很多感慨。

而现在要做的是,仔细打磨每一款产品,或许不经意间,它们也会成为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