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秀红 电视剧《人世间》里的周蓉可谓是活得最最潇洒的了,她事业有成,爱情甜蜜,人生大赢家,是每个女人都想活成的样子。虽然观众们其实是不喜欢这个人物的,对于她的好命,有点儿不认同。是啊,就连最爱她的蔡晓光也说她“没有女人味儿”,这样的女人,怎么配有那么好的命呢? 反观周蓉一生,她得到许多,但是同时,她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付出了很多惨痛的代价。舍和得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伴随着周蓉一生,周蓉得到了许多人没有的东西,也失去了即使花钱也买不回的遗憾。 一、得到爱情,失去孝顺父母的机会。19岁的周蓉聪明美丽,喜欢大20岁的诗人冯化成,于是给父母留下一封信,只身一人去贵州,投入冯化成的怀抱。她得到了她要的爱情,也得到了在封闭落后的贵州的艰难生活,住山洞,穿补丁衣服,吃粗粮。一个人生下女儿,自己剪短孩子的脐带。 冯化成在火车站写了一首诗被扣押,她托人把孩子送回娘家寄养,独自奔波。可怜的母亲因为知道女婿被抓,急得成了植物人。周蓉不仅不知道母亲的病情,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寄养在娘家。她在母亲最需要女儿伺候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自己的女儿尚且无法照顾,还谈什么孝顺母亲!即使以后她在吉春工作了,还是不能伺候在父母身边,也只在周末回家看看老人而已。 聪明的周蓉虽然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也得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她却是周家三个孩子中让父母最操心的一个。老父亲为了她,甚至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机会,利用难得的假期,长途跋涉到贵州看周蓉。 周蓉得到了父母最多的关爱,得到了她想要的爱情,却是周家三个孩子里对父母关心最少的一个。 二、得到学历,错过了伴孩子成长。恢复高考制度,她努力学习考进北大,摆脱了落后封闭贵州,进入北京。 在北京她和冯化成分不到房子,她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机会,不得已放弃留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老家吉春。 现实总是无情而残酷的。周蓉虽然退而求其次,以为在吉春凭冯化成的诗人名号可以得到重用,并能分到房子。可惜梦想的泡沫毁灭的太快了,直到女儿马上考中了,她这个大学教授和诗人丈夫还是挤在一间公租房,根本没有女儿的住处。 周蓉错过了陪伴女儿长大的时机,女儿的童年期、青春期都是寄养在小舅母家,小舅和小舅母对她的宽容,使敏感的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她对自己的父母不亲近,那种疏离让周蓉自责,几乎崩溃。 俗话说,养恩大于生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和陪伴,尤其是童年期,因为幼小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懵懂无知,危险和伤害处处都在,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就会无端地生出恐惧,他的性格也会随之产生缺陷。 当周蓉选择高考的时候,她已经主动舍弃了抚养孩子的权利。她得到了高学历、好工作,失去了跟孩子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跟自己不亲,又能怪谁呢?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父母,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三、得到蔡晓光,失去冯化成。周蓉虽然得意于自己的课没有学生逃课,满足于自己的清高,但是有点儿不通人情世故,当她得知分不到房子时,居然把蔡晓光送人家的礼品要回来,把负责分房的人彻底得罪透了。她自己清高,也见不得那个在云端的冯化成落入凡尘。她看不上冯化成为了诗歌得奖,到处疏通关系,尤其是找到她的导师,触碰了周蓉的底线,她毫不客气地指责冯化成。曾经有多么崇拜,现在就有多么失望,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迷恋的浪漫诗人,怎么变得如此庸俗! 至此,周蓉因为盲目崇拜雾里看花的爱情,终究在婚姻里把对方的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因为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会把缺点放大百倍。冯化成出轨,周蓉的婚姻破裂。 幸运的是早就暗恋周蓉的蔡晓光,与她携手步入婚姻,千年备胎终于转正。 周蓉真是命好,以前她嫁给了她爱的诗人,后来嫁给了爱他的人,女儿长大后也懂事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周蓉可以说是《人世间》这部剧里最被命运之神眷顾的人,爹妈给了她姣好的容颜,聪慧的头脑,她想做什么事就一心去做,完全不考虑别人。她得到了家人的最多的关爱,得到了想要的爱情,圆了大学梦,有一份体面又受人尊重的工作。但是,她失去的更多,甚至没有弥补的机会。 而现实中的任何一个男人,恐怕是没有人愿意娶她的。 因此,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尽量思虑周全,不伤害别人,不委屈自己,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明确自己的舍与得,再三权衡孰轻孰重。得之是一生的幸运,舍之是获得必须付出的代价,就像孟子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至于舍鱼,还是取熊掌,一定要三思而后“选”。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