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最美四月天,桃红柳绿伴春艳。洛阳牡丹甲天下,绵延十里洛城艳。(五)

 zzm1008图书馆 2022-04-25
来自话题
#花卉摄影视界
6.1万篇

牡丹自古以来有“花王”的美誉,它雍容华贵,大方艳美,堪称倾国倾城,自古以来,便受到了世人的无尽喜爱与推崇,文人墨客也纷纷为它吟诵,不吝赞美之词。现在有很多摄影人,更是毫不吝啬相机快门,充分利用这天赐良机。

爱牡丹,赏牡丹,画牡丹,唱牡丹,拍牡丹,舞牡丹。更是成为了时下的一股潮流。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唐·徐凝《牡丹》

有谁会不爱牡丹花呢?满城皆是繁花,占尽春光,再也没有比它更美的了。人们醉心观赏,流连不去,他疑心这是洛川的仙子所造出来的,美不胜收啊。牡丹千姿百态,色彩鲜妍,就像是破晓时分,变幻万千,瑰丽多姿的朝霞,实在是太炫目了。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唐·李正封《赏牡丹》

牡丹花开得如火如荼,人们从早晨便开始相聚,在花间饮酒作乐,不知不觉夜幕降临,连衣裳上也沾染着牡丹的香气。满园牡丹令人沉醉,不分白昼夜晚,只想时光走得慢些。明月啊,不要问什么时候回去,人们舍不得离开啊。

盛放的牡丹明艳无比,而将绽未绽的牡丹,更添了些含羞答答的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画堂帘卷张清宴,

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

柘枝鼓振红英绽。

——唐·郑谷《牡丹》

画堂卷起了帘子,准备好宴会,香气轻散,淡雾飘飘,这宴会的主角是谁呢?请看那里,春风是如此地温柔,轻轻地拂过,而牡丹花苞饱满,悄然裂开,露出了红艳的花瓣,已经流露出迷人的气息。人们设宴而观,而接下来,也许还有更多的宴会,因为牡丹一天比一天开得热闹了。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牡丹为花王,却开于暮春,不是为了与百花争艳,更好像是为了留住春天,让春天走得更慢些。

偶然相遇人间世,

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

天教晚发赛诸花。

——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在增城阿姥家,偶然遇到了艳丽的牡丹,令诗人大饱眼福,发出感慨,有如此倾世的好颜色,一定是上天故意安排,让它晚些开花,这个春天也就圆满了。就算是晚开,它依然是艳冠群芳啊。

暮春时节,春光渐稀,牡丹的开放,却点亮了整个世界,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白牡丹》

唐:裴士淹

长安年少惜春残,

争认慈恩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满树牡丹相次红,

客来不放酒盃空。

三分春色二分去,

一处风光是处同。

柳絮打残连夜雨,

桃花飞落五更风。

与君饮到如泥醉,

我欲明朝杖屦东。

——宋·白玉蟾《快轩书怀》

满树的牡丹花次第开放,红艳动人,刚好有客人来,一起饮酒,不能让酒杯空着。看春天已过去大半,每一处的风光都没什么不同,连夜的风雨摧折了柳絮,坠落了桃花,一片残损的暮春之景。好在,牡丹花开得正好,与客人开怀大饮,哪怕酩酊大醉。明天早晨,诗人还要拄着拐杖,来继续欣赏呢!有花,有酒,有朋友,多好的春光!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牡丹花也会有凋落之时,这代表春天真的要离开了,人们的恋恋不舍,既是为牡丹,也是为春天。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其一》

令诗人感到惆怅的是,阶前往日开得热闹的红牡丹,如今却只有两枝残花了。一想到明天清晨的风,应该会将它彻底吹落,诗人万分不舍和怜惜。他点起了火把,在夜色里照着这两朵残红,独自赏看。好花不常在,可是他想多陪陪它们,想让春天多留一会儿,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可是珍惜每一刻的花开,也是生活里的美好和快乐。

牡丹,以其鲜妍的色彩,繁复的花瓣,端雅的仪态,在百花声势渐衰的时节,轰轰烈烈地绽放,惊艳了整个世界,也让春天的繁华达到了巅峰。从古至今,它“花王”的位置无可替代,一花,即是春天的半壁江山!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唯有牡丹真国色是刘禹锡的诗,出处《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暮春时节,牡丹花开,冠绝群芳,绽放出最美的春日。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和芍药是近亲。别看牡丹现在名气大,但在古时,牡丹是依附芍药出道的。秦以前牡丹和芍药不分,统称为芍药;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开始把牡丹称作“木芍药”。晋代的崔豹在《古今注》里说,“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牡丹意为丹花之牡。“牡”在生物中指雄性,这里是说这种植物可以无性繁殖,老植株产生新植株;而“丹”则是指牡丹花多为红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其花红色,故谓丹”。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中国从东晋就开始栽培观赏牡丹,谢灵运在《游名山记》中就说“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但牡丹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还要从唐朝说起。野史记载女皇武则天曾在严冬令百花开放,唯独牡丹不开,于是她怒而将牡丹从长安贬至洛阳。真相恰恰相反,武则天家乡西河出产牡丹,是她首度将家乡的牡丹移栽到了洛阳的上苑,从此牡丹开始在宫中流行。《全唐诗》中还收录了武则天所做的《腊月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此诗把女皇的霸气显露无遗,也许人们就是由此演绎出上面的故事。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武则天首度栽种牡丹后,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花卉便在唐朝流传开来,名倾朝野,被推举为花中至尊,为诗人争相歌咏。初唐诗人李正封的残句“国色朝酣酒,天香染夜衣”,含蓄典雅,对仗工整,非“国色天香”不足以形容牡丹超凡姿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人徐凝以洛神比喻牡丹,写出牡丹花的仙气神韵。“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用两种绝色花卉烘托牡丹,“唯”“动”二字把牡丹的王者之美和京城众人争相观赏牡丹的盛况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到了北宋,赏玩牡丹之风更胜。宫中暮春会举办“赏花钓鱼宴”;民间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陈州牡丹会等赏花盛会。“去年春夜游花市,今日重来事宛然。列肆千灯争闪烁,长廊万蕊斗鲜妍。交驰翠幰新罗绮,迎献芳樽细管弦。人道洛阳为乐国,醉归恍若梦钧天。”文博彦的《游花市示元珍》所描绘的就是洛阳花市之盛,写出一国宰辅沉醉于盛世乐国的兴奋与惬意。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宋代的洛阳已成为牡丹之都,很多诗人歌咏的牡丹均特指洛阳牡丹。司马光说“洛邑牡丹天下最”,张岷《洛阳观花》说“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祗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在诗人眼中,牡丹是洛阳春的代名词。洛阳诗人邵雍更以《洛阳春》为题,“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在洛阳人眼中,牡丹才是值得观赏的“人间正色”。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牡丹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重要题材。最早可见于东晋顾恺之的《洛阳神图赋卷》,几丛牡丹在洛水之滨随风摇曳,见证了曹植与洛神的相遇。

唐代宫廷画师边鸾开折枝牡丹先河,“花色红淡,邑雨疏风,光彩艳发”,宋代皇宫还珍藏过他三幅的牡丹画,可惜现已遗失。周舫的《簪花仕女》图中,牡丹既是庭前观赏的植物,也是仕女头上的簪花,衣服上的图案,无不大气雍容。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写白牡丹最好的一首诗,是唐朝王贞白写的:(白牡丹)

《白牡丹》

唐 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晓看牡丹呈彭仲庄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牡丹新植旧来无,

早起看花花更苏。

晴翠满空天政晓,

暖红烝雾汗成珠。

绝怜嫩日偏催老,

犹喜轻寒为给扶。

来岁一株应百朵,

只今紫筝绕根须。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牡丹》

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

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

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

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

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用牡丹比作美人,借牡丹抒发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

这首诗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年来春事不相关,

一笑除非醉里拚。

未信花枝憎白发,

且随月色傍朱栏。

他时拜赐犹能记,

此夜伤心更忍看。

姚魏风流浑谩与,

坐来双泪落金盘。

《和魏都大牡丹》

宋-袁甫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极目风沙姚魏家,

耳边忍听后庭花。

谁能把家前黄醉,

添得临风感岁华。

谢惠牡丹

宋-许及之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未叹春光去有涯,

诗翁时为送名葩。

娼条冶叶从过眼,

魏紫姚黄始是花。

洗涤壶瓶晨井水,

护持风雨夜窗纱。

十眉已觉成羞涩,

且向樽前领物华。

酬寒泉牡丹

宋-释居简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梦里华胥失玉京,

小阑春事自升平。

只缘造物偏留意,

须信凡花浪得名。

蜀锦浪淘添色重,

御炉风细觉香清。

金刀一剪肠堪断,

绿鬓刘郎半白生。

题牡丹图

明-伍瑞隆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牡丹》

清-安扬名

艳色妆何异,名花品不同。

白怜明月下,春醉玉楼中。

衣染天香紫,脂留一捻红。

都缘争宠爱,朵朵向东风。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一朵牡丹二色花,

一深一浅绽芳华。

瑶台月下无双艳,

雍容尔雅二乔花。

国色天香逞雄霸,

尽显绝代好风华。

——南天一剑

壬寅年三月初十九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绿牡丹

清-宋荦

小院名葩绝代无,

雨馀新翠出丛孤。

芳姿点染劳青帝,

媚态依稀见绿珠。

色借苔纹春自占,

影分竹叶望来殊。

徐熙好倩闺中黛,

别写雕阑富贵图。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见说姚家与魏家,

紫琼黄玉剪纷葩。

亭亭贵重推名辈,

岁岁清明赏大花。

日褪晓晴连影好,

露添夜冷并枝斜。

一从娄舞霓裳遍,

憔悴春风怨物华。

紫牡丹

元-元好问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爱牡丹者非诗魔一人,唐代是牡丹的盛开时期,唐代徐夤亦爱之如狂,反复吟咏,曰:

其一

蓓蕾抽开素练囊,

琼葩薰出白龙香。

裁分楚女朝云片,

剪破姮娥夜月光。

雪句岂须征柳絮,

粉腮应恨帖梅妆。

槛边几笑东篱菊,

冷折金风待降霜。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其二

看遍花无胜此花,

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

破却长安千万家。

天纵秾华刳鄙吝,

春教妖艳毒豪奢。

不随寒令同时放,

倍种双松与辟邪。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唐 ·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其三

万万花中第一流,

浅霞轻染嫩银瓯。

能狂绮陌千金子,

也惑朱门万户侯。

朝日照开携酒看,

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

尽日无人略举头。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唐代吴融《红白牡丹》诗曰:

不必繁弦不必歌,

情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

洁澈傍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

惜留须待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

风堕香残衬绿莎。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黯南墅赏牡丹

刘禹锡 〔唐代〕

偶然相遇人间世,

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

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写过三首关于牡丹诗,均很有特色。

五绝《浑侍中宅牡丹》,用白描手法,激赏、盛赞了牡丹花的硕大繁多。

七绝《赏牡丹》,用抑彼扬此的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轰动效应”。

而这一首七绝《思黯南墅赏牡丹》,则运用典故,写牡丹花艳压群芳的美丽。

他于一次偶尔的机会,在牛僧孺南墅中,初次见到牡丹花。

那一瞬间,就仿佛如同遇到了生命之中“贵人”,

在他的眼中,牡丹是日月精华的结晶,应栽天上,今日人间相逢,恍惚浸入了仙境之中,跟前拟有灵光浮动。

这么美丽的花,上天安排她生于晚春,定是教其晚发而集众芳之长。

大器晚成又何妨,走的是心酸了点,崛起得是迟了些,但足够稳定,足够踏实,即便付出良多,同样也能花开嫣然。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戏题牡丹

唐·韩愈

幸自同开俱阴隐,

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

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

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

今日栏边暂眼明

赏析

以花喻已的,除了李商隐,还有韩愈。

公元815年,四十八岁的

韩愈升任太子右庶子,逢牡丹花开,心情畅快。

他很庆幸自己能在牡丹花开得枝叶俱茂之时看到这些牡丹,而花叶相衬也是刚好,花朵隐约依稀,它们也毋须互相依倚着争奇斗艳,以轻盈相比。

清晨到来时一朵朵花儿都像新妆的面庞一样,对着赏花的宾客偏偏都含着羞怯不语的深情。

没有心机的双燕时时从花上掠过,多情的游蜂却正在花间盘旋采蜜。

而牡丹的盛开,也让多年来懒于过问世事的他禁不住眼光暂时明亮起来。

全诗对牡丹的形态、颜色虽无直接的描写,但以拟人用法写牡丹的“俱阴隐”、“斗轻盈”、“新妆面”、“不语情”,却比直接来描写牡丹更为形象生动。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唐代罗隐《牡丹花》诗曰: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解倾国,

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朝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

罗隐另一首为牡丹而做,曰:

艳多烟重欲开难,

红蕊当心一抹擅。

公子醉归灯下见,

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

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

太真无力凭栏杆。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叹牡丹:韶华易逝,芳菲成烟,空留残烛红罗帐。

常言:花无百日红。愈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愈是难以长久。纵使集蘅芜之芳菲于一身,终抵不过岁月流沙,抵不过东君之步。四月,是牡丹的季节,陌上红尘,我曾经来过,可君未到,花已老,奈若何?我只能站在洛阳冰冷的街衢,一个字“等”。

唐代诗人李贺一首《牡丹种曲》描写了牡丹成长、怒放、向晚短暂的一生。曰:

莲枝未长秦蘅老,

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

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

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

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

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

楼台月明燕夜语。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唐代诗人白居易《惜牡丹花》

其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其二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2022年的牡丹花就此封镜,相逢还需来年时,期待2023的美丽相约!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来自话题

花卉摄影视界
6.1万篇内容 45.1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10小时前
来自作品集2022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