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景文创 | 元宇宙是艺术的最终形态吗?

 新用户3530iZjD 2022-04-25

元宇宙被认为是艺术的下一代“栖息地”,科技与设计、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处于越来越模糊的边缘。可以想象在未来,元宇宙会引领未来设计与艺术的更多可能。


科技与艺术的浪漫融合

早在2016年,美国跨学科团队元宇宙艺术画廊(Metaverse Art Gallery)就做了相关的尝试,团队的目标是让艺术家、画廊和策展人在不需要技术的情况下将3D艺术导入到元宇宙,这将允许元宇宙被用于虚拟现实空间中的随机性艺术展。

团队最初创建了一个简约统一的3D用户界面草图,允许在VR中放置3D艺术品。与此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个网站,可以用来管理和探索3D艺术、艺术家、艺术展和数字画廊。

而艺术机构与商业平台合作探索的案例,最早的应该数SWITCH掌机游戏《动物森友会》与大都会博物馆、盖蒂博物馆、丹佛艺术博物馆等等美术馆合作举办的藏品展与艺术品分享活动。

2020年5月18日,为庆祝国际博物馆日,任天堂和各大机构合作,在游戏《动物森友会》中举办了藏品展与艺术品分享活动。

这说明了艺术机构早期可能会通过参与游戏世界的创建,对艺术“元宇宙”进行初步探索。

而疫情的到来则加速了艺术世界向虚拟世界的迁徙。在科技的发展和政策支持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机构更多地参与到了虚拟平台的实验性建设中。

VR艺术、游戏美术、AI艺术、沉浸式艺术、NFT艺术……所有这些炙手可热的艺术新潮流,也好像是艺术元宇宙开启前的开幕式。


AI艺术

哈罗德·科恩(Harold Cohen,1928年-2016年)可以说是最早的AI艺术家之一,是计算机算法艺术的先驱。Harold 从1970年代开始开发 Aaron 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创造艺术品,Aaron 系统也是历史上运行时间最长,持续维护的 AI 系统之一。

自2018年以来,随着生成对抗网络 GAN的诞生以及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图像越来越成熟,人工智能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18年2月13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一件AI艺术品,该作品是使用受过训练的 GAN 制作而成,它可以根据14至20世纪之间绘制的15,000张肖像的数据集制作新图像,作品最终售价为432,500美元,是其最初估价的40多倍。

不过,尽管这些艺术品在技术上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是否真的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品可能就仁者见仁了。


艺术藏品

NFT是作为区块链技术衍生的非同质化代币,具有独一无二、可追溯、不可分割、不可伪造、可转让等优势。由于自身的数字稀缺性,被率先运用于收藏、艺术品以及游戏场景。

简单通俗来理解 NFT 的话,就是一件数字作品,可以是 JPG、PNG、MP3、MP4 等等形式,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而有了不能私自篡改的版权声明。先来看几件高价售出的 NFT 作品:

《CryptoPunk》-Matt Hall & JohnWatkinson,总售价超7亿美元,一系列8bit头像,标志着NFT的诞生。

为了庆祝彩虹猫(Nyan Cat)的10岁生日,创作者Chris Torres把这个表情包制成了NFT,以300以太币的价格出售,约合59万美元。

《banana & tape》,这幅作品目前还没有买家,图像来源于前两年一个艺术圈热点事件:毛里齐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把香蕉贴在艺博会的展墙上,并将其命名为《喜剧演员》(The Comedian)。

去年 10 月,在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王家卫首个电影 NFT 作品《花样年华——一剎那》以428.4 万港元成交。该作品是王家卫 1999 年拍摄的经典电影《花样年华》的未发行片段,来自张曼玉和梁朝伟拍摄的第一天。该作品仅发行 1 版,时长 1 分钟 31 秒。为确保买家是唯一拥有影片的人,苏富比在公布版本中加入了水印。

而且这两年国内 NFT 也发展迅速,无论是各大企业还是艺术家,都已经开始输出自己的 NFT 作品。

脑洞很大、赛博、狂野,理念先进、大胆突破……许多人初次看到艺术家田晓磊的作品的第一感受。

艺术家构建的光怪陆离的疯狂世界:冰冷的科技与鲜活的人类,在绚丽迷幻的科技光影里,带给看客惊叹不已的致命吸引。

所以对于艺术家们而言,NFT作品是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和资产来源。艺术家们可以将自己的NFT作品进行拍卖、出售和展出。


NFT虚拟艺术馆

Meta彼岸由智度股份联合国光电器合力打造而成,其核心功能之一是艺术策展,它通过构造一个元宇宙艺术社区,让用户自建和装修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

首家元宇宙游戏艺术馆坐落在Meta彼岸中心区域,用户登录Meta彼岸后,即可进入元宇宙游戏艺术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手机操作,当用户戴上VR眼镜进入该场馆后,会有更强烈的代入感。

那些触手可及的角色、场景,营造出强烈的信息包裹感,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沉浸式体验外,用户还可以操作自己的虚拟形象,和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以及实时语音交流。

艺术馆上线后,展览内容等进行升级迭代,不断优化视觉效果及用户体验。内部会放置IP创作作品和发行的艺术作品。

此外,元宇宙艺术馆也将基于数字藏品这一形式,邀请艺术家,进行衍生内容再创作,并通过不定期举办元宇宙数字艺术展,来进一步深化游戏IP与艺术品的价值。


NFT虚拟场景

去年我们熟悉的Adobe,一口气发布了4款3D软件。这些新软件的功能可以快速实现组建模型、材质和灯光环境,都可以进行简单的调整最终可快速渲染出拟真的虚拟场景。

帮助设计师/艺术家们展现脑洞,呈现更加逼真的虚拟建筑艺术。

虽然我们平时也用 3D 软件建模,但这绝不同于元宇宙的虚拟建筑,是否具有互动性,就成为了两者最大的不同。当然,建筑的功能也会发生转变。比如扎克伯格在发布会展示的元宇宙场景,聚会、开会时,大家可能并不需要房间、桌椅,但大家需要的是氛围。

不久前在在2022 Adobe 峰会上,Adobe正式公布了《Adobe元宇宙白皮书》,并发布了一系列全新的元宇宙构建工具。

Adobe 解释说,今天的沉浸式元宇宙体验,包括游戏和交互式商务和教育体验,主要是使用 Adobe 行业领先的 3D 和沉浸式内容创建工具 Substance 3D 和 Aero 构建的。

这两个被提到的专业软件,一个专攻3D,一个专攻AR。Aero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支持PSD文件。这意味着可以导入任何现有的Photoshop文档,并在3D空间中查看相关的图层堆叠。

对于设计师来说,很顺滑的就可以进行AR创作,酷。

当然对于元宇宙的布局远不于此,Adobe正在等数千家企业合作,为这些领先品牌提供进入元宇宙的能力,创建身临其境的体验,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购买虚拟和实体产品。

以亚马逊(Amazon)为例,它通过Adobe Substance 3D技术,为网购消费者打造一键预览功能,实现3D沉浸式购物体验。

借由 Substance3D ,亚马逊的设计师们可更精准地修调商品纹理和着色,帮助其优化网站中3D图像的真实感,从而打造更接近现实的购物体验。

此外建模软件的升级和更新,也促发了设计师对于虚拟空间/元宇宙的思考和创作。一些艺术家将自己的渲染效果图作为NFT出售。


结语

如果说2021年是“万物皆可NFT”的“NFT元年”,海外币圈以图文、影音、游戏、艺术品等NFT形式掀起金融风暴,那么2022年将是品牌进入NFT艺术化营销初创红利期的探索之年,品牌起步越及时,创造空间越大。

随着疫情的反复发生,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越发向数字世界转移,虚拟元宇宙艺术的重要性毫无疑问会不断提升。

NFT让元宇宙中的各种数字物品的价值归属、产权确认、虚拟身份的认证都成为可能。相信随着国内数字藏品行业规范化发展,NFT数字藏品必将成为艺术与设计的有效载体,提升品牌在数字世界的价值和影响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