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到一封信后,邓华找詹才芳“破例”要一战士:我愧疚了22年

 冬不拉拉 2022-04-25

1949年,解放军驻扎在湖南的第12兵团46军中,来了一位司令员,这人就是邓华。

邓华是解放军第15兵团的总司令员,怎么会来12兵团呢?

邓华来到12兵团里,嘴里一直念叨着一个名字。最终,他在12兵团的司令员以及军长的安排下和一个小战士见面了。看见眼前的小战士,邓华激动不已,他一个箭步上前,将小战士紧紧地拥在自己的怀里。一行行泪水从邓华的眼中流下,他一边抱着小战士,一边说着“对不起”……

许久过后,邓华平静了下来,他还对12兵团46军的军长詹才芳提了一个请求:希望将这位小战士接到自己的兵团里去。詹才芳同志和邓华是多年的好友,听见好友拜托自己,詹才芳也十分理解邓华,当即答应了。

但是,令詹才芳没想到的是,那位小战士却告诉邓华:他不希望邓华为自己破例因为私事求人,所以,他不会跟着邓华去15兵团。

邓华司令从军以来,就没有为谁“破例”过,也从来没有向好友提出过要人这样的请求。邓华司令这是怎么了,他为何会想要带这位小战士走呢?

事情还要从1910年说起。

1910年的春天,湖南郴县永宁乡的一户人家中,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孩子的父母为这刚出生的婴儿取名为邓华。

邓华将军的父母都是读书人,所以他们对邓华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今后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的儒学大家。

所以,邓华从小就被父母手把手带着读书、练字,空闲时候,邓华更爱看那些描述英雄故事的书籍。邓华就这样渐渐成长,而他也成了一位颇有些学识的年轻人。

邓华爱读书,他在课业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所以,邓华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华法政学校。

邓华入学南华法政学校的那段时间,正是我国的爱国革命兴起之时。

入学后的邓华也由此认识了不少有着先进革命思想的青年、有志之士们。在他们的影响下,邓华心中也有一个救国梦。他相信自己在湖南这个革命氛围极浓的地方能够有一番作为。

那时中国的年轻人们成婚得早。虽然邓华年仅15岁,但他的父母却已经为他看好了一门婚事。对方就是与邓华住在一个村的同乡邱青娥。

邓家人喜欢邱青娥这个贤惠又识大体的女子,便有意撮合两人成婚。可是,一心报国的邓华哪里顾得上自己的婚事,他便对父母表示:自己不愿与邱青娥成婚,只想等报国之志实现时再谈婚事。

可是,担忧邓华此后会无人照顾的邓家父母便为邓华做了决定。邓华也不好再忤逆父母,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邓华迎娶邱青娥进门。一开始,他并没有将心思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对新婚妻子的态度也有些冷淡,反而更爱在书房看那些讲述进步思想的书籍。

见邓华这样“冷落”自己,邱青娥竟也不吵不闹,只是细心地照顾着他。

一段时间后,邓华终于被这个真心待自己的女子感动,他也渐渐开始将目光放到妻子身上,关心起了自己的妻子。

令邓家父母高兴的是,邓华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妻子,他也明白了包办婚姻之下妻子的不易。邓华和妻子二人的生活十分幸福。

1927年,邱青娥为邓华诞下了一子,邓华为其取名邓贤诗。

与此同时,邓华也在学校中认识的进步人士的带领下进行着革命,而在孩子出生的这一年里,他也通过了党组织的审核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双喜临门,邓华自然喜不自禁,但是,蒋介石随后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却打破了这个小家庭的平静生活。

国家时局动荡,邓华不忍躲在家与学校的这方小天地里,他想要跟随革命的队伍走出去。去救国民、去救自己的国家。

于是,在邓贤诗还未满一岁的时候,邓华就将心中的想法告诉妻子邱青娥,并希望她代自己好好照顾邓贤诗,等他完成革命回家。

邱青娥与邓华成亲尚且只有2年多,不过,在这段时间里,邱青娥也爱上了心中怀有志向的邓华,她当然不忍邓华离开。她也清楚,进行革命是很危险的,反革命分子随时有可能对邓华的生命造成威胁。而且,邓贤诗还这么小,邓华此去会将是好几年,孩子思念父亲时又该如何解释呢?

但是,邱青娥知道邓华心中的志向,虽然自己只是一名家庭妇女,但她懂得邓华的坚持。所以,最终,邱青娥同意放邓华离开,但她也告诉邓华“一定要活着回来!”

邓华也十分不愿离开妻儿、离开辛苦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但他感觉革命的重担需要人来扛。所以,他叮嘱邱青娥:“如果我能活着回来,我一定会来找你们!但我若未能回,你一定要忘了我!”

就这样,邓华只留下了几张自己的照片就离开了家。

1928年初,朱德、陈毅等革命志士发起了湘南起义。此后,邓华放下了笔杆子,并拿起了那陌生的枪支和武器。

初到朱德麾下,邓华不会用武器,也不知道该如何躲避敌人的子弹。还是邓华的连长手把手教会了他这些,并且一路护着他。而邓华也在军营中快速地成长,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而且,邓华也没忘了自己所学的知识,他时常在军营中吟诵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国诗句,并以此为志。

渐渐地,邓华过人的领导才能以及在一次次与敌人对战的过程中锻炼出的作战能力也凸显出来。组织上看到了邓华的进步,邓华的连长也一路提拔他。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邓华就当上了所在纵队政治部的组织科科长。

离家甚远的邓华也十分思念家中国的妻儿和父母。但是,革命尚未取得成功,邓华不敢回去也不愿回去。他时常望着家乡的方向沉思,似乎是在心里和家人进行对话。

一心扑在革命上的邓华还先后参加了多次反“围剿”战役,并且他在一次反“围剿”战役中,带领战士们与红1团打配合,在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作战后,邓华终于和战士们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而党组织的同志们,也将邓华出色的作战能力看在眼里。

反“围剿”战役过后,邓华在党组织同志的推荐下进入了红军的高级指挥科学习。从那里毕业后,邓华也和战士们一起走上了艰苦的长征之路。

在长征开始之间,邓华也经常写信回家,给妻儿以及父母报平安。邱青娥为丈夫在军营中的取得的进步而高兴,但她也很担心邓华的近况,每次回信都会叮嘱他要注意身体。邓华也能从妻子的回信中得知儿子邓贤诗已经长大了不少,还会帮着妈妈做家务了,但是邓华却无法抱一抱自己的儿子。

然而,自从长征开始后,邓华便不得不与妻儿断了联系。

在带领队伍抵达陕北后,邓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作战中。他先后参加了东征、西征战役,以及山城堡战役和平型关战役。

在战场饱经风霜的邓华此时已经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的政治委员。好不容易得了空闲,他就写下信件寄给远在家乡的妻儿,告诉他们,这几年自己过得很好,不要担心。

而邱青娥时隔几年终于收到了丈夫的来信,她激动不已,赶紧将信读给儿子邓贤诗听。并告诉儿子:你的父亲是个革命英雄!

邓华的来信也深深地影响着尚且年幼的邓贤诗。他听着母亲对父母的描述,便十分渴望自己也能上战场,和父亲并肩作战。

由于邓华离家时只留下了几张照片,邓贤诗便只能凭借着照片记住父亲的模样。

而此时,邱青娥不幸患上了重病,她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懂事的邓贤诗便时常会帮着母亲分担家务。但是,邱青娥的病看了不少郎中、吃了不少药也不见好。不过,邱青娥并没有将这一切告诉邓华,她不想让邓华操心家中的事。

转眼又过了一年,邓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并跟随着部队向东挺近。也就是在这一年,邓华收到了家中的来信,信里的内容让他不愿相信。因为他的妻子邱青娥去世了。

邓华这才得知妻子早就患上了重病,而他作为丈夫却无法照顾妻儿,这么多年因为忙于战事而无法回家,再加上妻子的离世让邓华觉得愧疚无比。他第一次在军营中哭了。

伤心过后,邓华也很想回家看看儿子以及父母,但是,战事太凶险,由不得邓华分心。他只能全心投入到革命中,等待着革命胜利的那一日回到家乡。

就这样,邓华带领着同纵队的战士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对战。日军也终于抵挡不住我方的反击,抗日战争即将赢得胜利。

在那时,邓华对家人的思念更甚,他也曾托人去到家乡看望儿子和父母,却听那位同志说:他原来的家里根本好像已经很久没人住了,而邓华的儿子以及他的父母都不知道去了哪里。

失去了亲人的消息,邓华心急如焚,抗日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邓华便抽空回去了一趟。却发现果真如来人所说,以前的那个家已经人去楼空,只留得满地的落叶和房中遍布的蛛网。

邓华怎么会不担心家人的近况,但战事一触即发,邓华在家乡曾经的住处驻足半晌后,只得离开,回到前线。

日军离开中国的土地后,邓华又参与了剿匪,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等多项战役。

1949年,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的邓华又投身到了解放广东的战役之中。

同年10月,广东战役胜利,邓华喜极而泣。可他心中似乎总有一件事未完成,那就是与家人团聚。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邓华一直在打听家人的下落。他十分牵挂那个当年离家时尚且未满一岁的儿子邓贤诗。可是,邓华始终没有打听到儿子的消息。

广东战役的胜利,引得国内的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作为司令员的邓华也被媒体请去拍了照。于是,邓华的照片就出现在了报纸上。

当广东战役的胜利传遍全国时,湖南的第12兵团46军中的一位小战士也看到了这份报纸。他看着报纸上那位军官的照片,突然觉得一阵熟悉感涌上心头。

这位小战士就是邓贤诗,他越看越觉得报纸上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邓华。为了保险起见,邓贤诗还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父亲的照片。经过比对之后,邓贤诗激动不已,如果他想得没错,那邓华就是他的父亲!

因为邓华的原名为邓多华,他在加入部队后改了名字,所以,邓贤诗还不确定报纸上的司令员邓华就是自己的父亲邓多华。为了证实这一想法,他将此事告诉了连长。

连长见邓贤诗说报纸上的邓华司令员是他的父亲,不免有些惊讶,他一开始也对邓贤诗的说法充满了怀疑,因为毕竟对方是个身经百战的司令员,而邓贤诗只是个小战士。而且邓华同志所在的广州离湖南也不近,邓华司令如何会与自己的儿子分隔两地,并且多年来从未对人提起过呢?

惊讶和疑惑过后,看见邓贤诗一直坚持此事,连长便建议邓贤诗给邓华同志写封信过去,问问他是否是自己的父亲。

听了连长的建议,邓贤诗高兴极了,他太想和父亲见面了,但是为了确定对方是否为自己的父亲,他必须写这封信。

很快,12兵团的司令员萧劲光也知道了此事。萧劲光和邓华相识多年,两人也曾在战场并肩作战,他也曾邓华说过与儿子失散多年的事。看到有一名小战士说邓华是自己的父亲,萧劲光便拿过了邓贤诗写的信,并告诉他,他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信交到邓华的手中。

邓贤诗感动不已,他将信交出后,就满心期待着邓华的回信。

而另一边,萧劲光立即将信交给了负责送信的同志,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将这封信送到邓华同志的手上。

不久后,这封信就来到了广州的第15兵团的指挥所里。听到送信的同志说有一封信十分重要,一定要他立即拆开,邓华便小心翼翼地将这封信打开。

看完信的内容后,邓华的双手开始颤抖,他眼中含着热泪,问身边的同志:邓贤诗在哪儿,我要去见他!

原来,邓贤诗在信中写了自己的名字,并告诉邓华,他的父亲名叫邓多华,与邓华的名字十分相似。而且,他发现报纸上刊登的邓华的照片与自己多年未见的父亲很像,于是写信前来,希望邓华告诉他是否为自己的父亲。

看了这封信后,邓华知道,邓贤诗就是自己的儿子!当年儿子的名字还是自己取的,而且,他的原名就是邓多华。于是,邓华便迫不及待地问到了邓贤诗所在的军团,并立即动身前往湖南。

去到第12兵团46军军营后,邓华找到了46军的军长詹才芳和司令员萧劲光,在他们的安排下,邓华终于见到了那个他思念22年的儿子。

父子相见,邓贤诗一眼便认出眼前的人就是他日夜翻看的照片上的父亲,而邓华也看了邓贤诗许久,他的心情从期待变为激动,因为他确认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而后,邓华也邓贤诗大步向前,这对时隔22年未见的父子,终于团聚了!

邓华父子俩相拥良久,两人都哭成了泪人。在场的同志们都暗自抹泪,因为这场保家卫国的革命,邓华父子俩分离了太久。

同志们随后静静离开了父子俩相见的房间,他们知道,此时邓家父子俩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和倾诉。

过了许久,邓华和邓贤诗才从亲人重逢的喜悦中回过神来。邓华有些愧疚地问邓贤诗:“儿子,你这些年过得好吗?”

邓贤诗擦干眼泪,告诉父亲:祖父祖母多年前就去世了,因为母亲不忍告诉父亲,并且明白即使他知道了父母去世的消息,也会因为忙于战事而无法回家,所以并没有将此事告诉邓华。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邓贤诗母子俩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但母亲从未在信中对邓华提起过。没过几年,身染重病的母亲邱青娥去世,年幼的邓贤诗便只能沿街要饭,勉强生活下去。

幸运的是,邓贤诗后来得了几户人家的帮助,不但读了书,还凭借着优秀的成绩考入了长沙文艺中学。

邓贤诗一直记得母亲说的,父亲邓华是一个革命英雄,所以,他也在读书期间积极投身革命,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此后,邓贤诗就成为了解放军第12兵团46军中的一名战士。没想到,他在军营中见到了22年未见的父亲!

知道了儿子这些年所经历的事后,邓华的心中更愧疚了,他多想将儿子带在身边,以弥补这些年对儿子的亏欠啊。

于是,思考了一夜过后,邓华就找到了46军军长詹才芳。他告诉詹才芳,自己从军多年来没有为私事“破过例”,但是,他这次可能要破例请求詹才芳同志同意自己将儿子邓贤诗带回15兵团了。

听到邓华请求自己,詹才芳同志也没有拒绝,他告诉邓华:“邓贤诗是个很优秀的战士,你将他带回去好好培养吧。”

很快,邓贤诗就得知了父亲为自己“破例”的事。他心中很不是滋味,思来想去后,还是找到了父亲,对他说:“爸爸!同志们都说你是个大公无私的人,所以你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而且我也是军人,我的职责就是上阵杀敌,报效国家,所以等全国解放后,我们父子再团聚!”

听完儿子的这番话,邓华欣慰不已,他明白了儿子的意思,此后再不提要让儿子跟自己回兵团的事了。

随后,邓华又指挥了海南岛战役,父子俩一直保持着联系。朝鲜战争爆发后,邓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去到了朝鲜战场,邓贤诗也跟着部队去到了前线,父子俩在同一阵线并肩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邓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而邓贤诗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了一名工人。

当别人问邓贤诗,你会不会怪父亲当年早早地离开家,没有照顾好母亲和你?邓贤诗总会认真地回答道:“我理解我的父亲,他所做的事是为了让天下更多的孩子能够有父亲的陪伴。我为我的父亲感到骄傲,我爱他也尊敬他。”

1980年7月3日,邓华将军在上海病逝。

曾经为了革命无法陪伴家人的邓华将军就这样离开了,但他留给我们以及留给邓贤诗的,却是无尽的精神财富和现世的安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