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各国总会俱乐部(一)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4-25

近代上海是中国进入全球化轨道的先行城市,也是吸纳外国侨民最多的城市,1895年超过5000人,1905年超过1万人,1915年超过2万人,1925年超过3万人,1931年超过6万人,此后几年保持在六七万人之间。1937年“八一三事变”以后,大批日本人涌来,上海外侨总数迅速膨胀,1942年达到高峰,超过15万人。上海外侨国籍,最多的时候达58个,1910年以前,一直是英国人最多,其次是美、法、德、日、葡等。1915年以后,日本人最多。

欧美侨民并不是囫囵一团,而是各有区隔。在日常交往中,各类外侨自成社群,各国的总会是他们最重要的聚会场所。还有一些专业性的总会,如斜桥总会(英国乡村俱乐部)、美国乡下总会、跑马总会、板球总会、棒球总会、划船总会等。

这些总会功能大同小异,通常能满足外侨的餐饮、娱乐、体育锻炼、阅读、交谊的需要,有的还有住宿设备。总会均实行会员制,其服务对象,多以本国居民为主,兼收其他侨民。各总会均定有一定规则,规定入会人的资格、入会方法、收费标准、会员权利和义务等。

文章图片1

1937年的外侨私人俱乐部会员卡

Harrison Forman membership card to the Explorer Club

@Harrison Forman Collection

1、英商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又称英国总会。上海总会大楼,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2号,因上海最早的外侨俱乐部,上海总会曾于楼内而得名。上海总会大楼前后共有两代建筑,第一代建筑存在于1864年- 1909年。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第一代上海总会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上海总会的第一代大楼于1863年起动工,1864年正式落成开放。整座建筑共3层砖木结构,正立面为山墙式屋顶,外墙采用清水红砖。自下而上均设有外廊,为带有东印度风格的文艺复兴建筑。夏日一般在走廊内侧悬挂竹帘,正门口同时设计有竹架,以便随时敷设遮阳蓬。楼内除设置有会客室外,还配备大小餐厅、小弹子房(桌球)、大弹子房(保龄球)、棋牌室、阅览室、酒吧等娱乐设施。

1863年,完成所有前期准备后,工程开工。历时一年,于1864年落成开放。187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30周年庆,在沪英侨在总会内举行庆典活动。1879年4月,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夫妇进行环球旅行,并于5月17日抵沪。21日,上海总会内举行了欢迎仪式。总会大楼屋檐上,总会员工用铁管弯出“敬贺格兰托”的英文,同时铁管上有密布小孔,入夜后通入煤气(煤气灯)点亮。1890年4月8日,维多利亚女王三子阿瑟王子 (康诺特和斯特拉森公爵)携夫人路易斯·玛格丽特公主抵沪,欢迎宴会在上海总会举行。

文章图片17

1879年5月21日,卸任美国总统不久的格兰特来沪,出席在上海总会举办的舞会。

文章图片18

选自1879年5月23日《申报》

目前现存的是第二代大楼,外观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并在细节处带有巴洛克式样。建筑内部有当时世界最长的酒吧吧台。两代大楼内曾先后举办过多场重要活动。太平洋战争时期,大楼一度转为日军征用。

在历经约半个世纪后,第一代大楼逐渐陈旧,内部设施日渐落伍,总会遂决定原址翻建新楼。1905年,时任工部局工务处建筑师,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成员的H·塔兰特担任了新楼的设计。但塔兰特不久因病逝世,项目转由A·G·布雷负责。另一方面,由于设计的新楼预算超支,最终协定由怡和洋行、英商上海电车有限公司、卜内门洋碱公司、汇丰银行和正广和联合出资。1909年工程正式奠基。

第二代建筑于1910年1月6日正式完工,是外滩地区第1幢采用水泥的建筑。二代总会共6层,其中地面5层,地下1层。大楼外立面为典型的英国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并且在部分细节上装饰有巴洛克元素。建筑严格按照3段式设计,第2层和第3层的檐边带有浮雕,同时门窗采用方形、圆形、半月、三角等多种造型。立柱等部位采用石料,墙面采用水泥仿石料的做法。进门处两侧原有女神塑像。建筑中部采用六根爱奥尼式石柱支撑,顶部则采用变形的芒萨尔式,并在南北两侧的顶端建有两座巴洛克式瞭望塔楼。

1911年1月6日,新的上海总会大楼建成,当日在大楼门前举行了隆重揭幕典礼。当时,广东路至洋泾浜的外滩一线实行交通管制。公共租界巡捕房出动巡捕维护现场秩序。老会员霍必兰在委员会主席布莱特和建筑师布雷的陪同下抵达总会门外,随后将钥匙插入新楼大门,宣布二代大楼正式启用。

文章图片19

图为新上海总会奠基典礼

文章图片20

图为揭幕典礼现场

文章图片21

图为新建的英国总会,此时还未建雨棚。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第二代上海总会建筑内部是由马海洋行的日本设计师下田菊太郎负责,当时仿照位于东京的帝国饭店进行设计,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东洋的伦敦”。

同时,由于是英国侨民的俱乐部,在弹子房中使用了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风格,酒吧则带有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格调。自底层大厅入内,首先是其中最出名的长达30.6米的酒吧台,当时在远东无出其右。同时酒吧间采用了高5米左右的橡木板镶嵌。

建筑二层的东侧主要为餐厅,装饰采用白色壁柱和红色镶嵌板的搭配。并且300平米的大厅内不设立柱。二层另一侧则主要作为私人宴请的小型包间和部分棋牌室。而3楼和4楼则是为访客和会员安排的卧室。顶层则是职员和大菜间的所在。

另外,总会还有阅览室、棋牌室等相关房间。当年,建筑内已经安置了电气照明、冷藏冷冻等现代设施。地下1层改造成地滚球场。并且建筑整体考虑了防火,并做了结构性的安排。建筑总占地870平米。

文章图片30

1937年外滩2号上海总会 Shanghai Club in British-controlled area (1937) Shanghai @Harrison Forman Collection

文章图片31

上海总会 © The Shangha Club,Social Shanghai,1911(11)

文章图片32

图为1911年的上海总会大厅

文章图片33

新上海总会内部(餐厅)

文章图片34

上海总会廊吧(Long Bar )有长达110.7英尺(约34米)的吧台。吧台用意大利大理石精制,有“远东长吧”之称。

文章图片35

图为1912年的英国总会酒吧,长度34米为远东之最。

文章图片36

图为上海总会300平米的宴会厅

文章图片37

100多年前的德国西门子三角形电梯

虽名为俱乐部,但并不对任何人“门户开放”,不管你有钱无钱。总会规则规定:“会员可随意出入。”成为会员也是寓沪西人所希求的,因为获准入会标志着个人的地位在寓沪西人社会中得到承认,如果入会后被开除,则被视为是一种耻辱。

此外,上海总会也是一个消息灵通的场所。上海公共租界由工部局董事会执行日常的管理,一般一周开一次会,有时半个月董事们才碰头开会,讨论已经发生的事情、处理办法和将要实行的各种事项。

要成为会员,总会规则规定其申请者必须在上海居住六个月以上并得到其他会员引荐。随后在一块写有五条规则的黑板上标上申请入会者的名字,展示三个月后,由会员们投票决定是否接纳。一旦成为会员,要缴纳入会费和每月的门票费,前者在1920年时是125元;门票费美其名曰捐款,每月7元。假如入会后离开上海,可成为名誉会员,每月象征性地缴纳5元。

非会员的西人可以付费进入俱乐部娱乐、聚餐。但是有条规定:在一年中享有这优惠不得超过三次,每次不得多于十四天。另外,在欧洲、美洲、各殖民地和日本服役的航海,军界和外交界的官员,通过总会的邀请可以成为名誉会员。免交入会费,但必须每月付款。同时在接纳新会员时没有投票权,自然更没有选举俱乐部委员会委员的权利。

上海总会由英人所设,但同英国本土的任何俱乐部没有丝毫的隶属关系。与在香港、横滨、神户、孟加拉的英国总会实行互惠条例。凡是上述俱乐部的成员到上海,享有三个月内每月付一般费用进上海总会内游乐的优惠,反之亦然。

在1909年时,英总会会员达1300余,内中四分之一会员非英国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德二国成为敌对的国家。上海总会内的“英国臣民”对此感到愤慨,认为德国人袭击民用船只、杀害平民,实在缺乏绅士风度。于是将德国人从总会中驱逐出去。

随着1941年底的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进公共租界中区,上海总会大楼被征用。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新交还总会委员会使用。1949年,上海政权易手后,英国侨民逐渐离沪。1956年,大楼转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71年,随国内政治风向更名为“东风饭店”。

1989年,上海第1家肯德基快餐店在2楼开张。1998年,因经营原因,东风饭店宣布停业。在闲置10年后,2008年,希尔顿酒店集团入主该楼,并将其改建成亚洲首家华尔道夫酒店。酒店于2011年正式开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