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制剂应与其他肠道清洁剂联合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均具有导泻作用,在内镜诊疗前的肠道准备中具有一定价值。 国内常用于肠道准备的中草药包括番泻叶原叶、蓖麻油等,国外常用为番泻叶提取物片剂。 番泻叶含有蒽醌衍生物,该类物质被细菌激活后可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具有促进肠道蠕动、抑制水和电解质吸收的作用,从而排空肠内容物。 蓖麻油为从蓖麻子中提取的油类物质,其本身没有直接的导泻作用,但可在小肠上部被脂肪水解酶水解并释放一种蓖麻醇酸,进而刺激肠道平滑肌、抑制水和电解质吸收,发挥泻下的作用。 番泻叶多与其他泻剂联合作为肠道清洁剂,如PEG‑ELS、比沙可啶、口服硫酸钠、硫酸镁等。 用法推荐 一般服用番泻叶原叶3~4 h后即开始排便,连泻数次,如4 h仍未排便,且无明显肠鸣音和腹痛,可再同法冲服200 ml,一般以排便3次以上为最佳。 番泻叶原叶可考虑用作PEG的辅助药物,当和PEG合用时可减少PEG的用量。 蓖麻油一般于检查前6~8 h服用,一般在服药后0.5~1 h开始腹泻,平均腹泻次数为5次,持续2~3 h后自行停止。 不良反应 番泻叶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胀等,偶可导致肠黏膜炎症改变,不建议单独作为肠道清洁剂使用。 参考资料: 1.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2019,上海),中华内科杂志,2019,58(7):485-49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10):541‑549 ![]() 科室:合肥京东方医院药学科 审核:吴新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