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小药盒”

 吴药师 2022-04-25

在医院工作经常遇到患者拿着药盒来问我,“你们医院有这种药吗?”一般我会推荐同种或同类别的药物,但往往得到的都是一句“我要买一样的!”即使同一个药,药盒不同病人也是不愿意相信的,想来还是没能看懂药品名称导致的胆怯吧。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大多是口服药。所以,想和大家一起认识这些常见的小药盒。

这几个药盒上都有一个很醒目的名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这是通用名,是国家给起的世界各国通用的名称,但它们又分别叫做“阿莫仙”“言诺欣”“胜艾”,被标注在左上角,叫做商品名,是生产厂家企业树立自身形象、品牌,给自己产品注册商品名,以示区别。它们是一种药吗?当然是!这就是国家规定所有药品必须使用通用名的原因,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生产厂家不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小药盒上标注的规格,剂型,这是我们在判断替代药品必须考虑的。

药品规格系指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效价)或含量的(%)或装量,比如上示:第一种标注0.375g是指每片药品含有阿莫西林0.25g和克拉维酸0.0625g;第二种标注0.15625g是指每袋药品含阿莫西林0.125g和克拉维酸钾0.03125g;第三种标注0.2285是指每片药品含阿莫西林0.2g和克拉维酸0.0285g,药品规格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更换药品时换算成医嘱用量。

再对比三个药盒的名称发现,它们的通用名也有不同,分别有“片”、“颗粒”、“分散片”这样的后缀,这就是它们的剂型不同。药物剂型决定了药物给药途径、临床治疗效果。为了达到不同目的,设计了各种药物剂型。例如,滴丸、口服液可以快速分散,疗效迅速;胶囊可避免苦味;肠溶片或胶囊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缓释片可使药物缓慢释出;控释制剂能使药物以近似恒速释放,不仅延长药效,且能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

我们经常会看到药品的通用名还有各种前缀,比如“硫酸”“盐酸”“酒石酸”等等,这是由于药品的有效成分可能不稳定或不易吸收,制成盐增大水中溶解度,便于制剂和吸收;另一方面有些药物酸或碱性太强,制成盐偏中性,增加稳定性,减少服用刺激性 ,比如:

对比这三个药盒,我们发现它们通用名的区别只在于前缀“甲磺酸”“盐酸”“乳酸”,由于它们主要有效成分都是左氧氟沙星,所以三种药物属同类药物、抗菌谱基本相同的,临床经常替代使用。不同在于三者理化性质不同,甲磺酸盐水溶性好,乳酸盐脂溶性好,所以血管比刺激小。根据我们的用药目的来选择

作者 | 曹艳红

审核 | 高珊珊

编辑 | 王   倩

主编 | 吴新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