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贵阳改哥 2022-04-25

    六冲关一带的城北群山之中,文物古迹众多但至今无一处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此略作简要介绍,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莲花洞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位于鹿冲关森林公园进门处山崖下行约150米,面向小关水库,是一座天然溶洞。内有飞瀑,原有神像毁于文革时期,今已重建供奉观音菩萨。来历不详,或与在附近茅庵隐修的了尘法师有关。

 

2.地母洞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位于鹿冲关森林公园内文澜山(原名金鳌山,即贵阳八景“浪涌金鳌”之鳌首)西南向山腰处,原为供奉地母菩萨的一处天然溶洞,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1939年2月4日至1944年127日曾藏匿于此,洞内有“一厅二室”,且有一天然水池,洞内现仍供奉菩萨。金鳌山本是离城较远无人耕种的荒山,也没有什么名气(否则就不会用来藏书了),按说不会有香火,猜测可能是在曾住附近茅庵的了尘法师开辟了处道场。

 

3.了尘茅庵遗址(公园标为“古战遗址”)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位于文澜山(原名金鳌山)北麓,占地约几百平米,遗存三间房屋石墙,根据改哥考证应为清末民初贵阳高僧了尘法师1875年传法的茅庵。鹿冲关森林公园今已在此立“古战场遗址”碑,并标示在了公园导览图上。

 

4.吾乐之缘圣母堂遗址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位于圣母山之颠今环翠茶苑内环翠阁下方,始建于1874年,1916年和1944年曾两次翻修扩建。圣母堂整体为法国式建筑式样,但正面是中国式的牌坊,面向贵阳城。面积约一百五十平方米。毁于文革期间。今仅存方形石质地基、正面拱形结构、阶梯。鹿冲关森林公园今已在此立“圣母遗址”碑。

 

5.约瑟堂遗址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位于今省植物园大草坪西南侧的约瑟山上,建于1882年,是一座圆壁尖顶的罗马式小经堂。毁于文革期间。今微波站发射铁塔旁尚存直径约10米的圆型地基及周围若干道石质保坎,约瑟山北坡尚存通向圣母堂的方向的一段同时期的石板古道。

 

6.洗心亭与洗心池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位于六冲关垭口处省植物园老苗圃内,贵阳中药业名人杨德轩(德昌祥”药号创始人)为纪念抗战胜利于1946年所建的凉亭,之后成为步行上六冲关的游人中途休憩的第一站。亭顶曾树有十字架,亭后小塘名为洗心池,即今省植物园内小池塘(因修建1.5环快速路大部分已被填埋)2012年时亭子尚存但破损严重,只剩下6根石柱,亭顶青瓦部分脱落,椽皮、桁梁和挑梁腐糟朽。原址处因新建盆景园现已不存。

 

7.文革标语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一处位于省植物园内修道院前的一座二层办公楼当街正面,内容为彩色毛主席画像与“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上图),近年因外墙重新装修,这处标语现已不存。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另一处文革标语位于修道院大院内修生宿舍北墙上,横排红色大字内容为“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从左至右四个竖幅黄框内红字为“学习毛泽东思想”(上图)、”贯彻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捍卫毛泽东思想”。

 

8.六冲关修道院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始建于1854年,1856年竣工,由天主教贵州教区临时教区长童文献主持修建。1861大修院并入六冲关中修院,形成一座小修、中修、大修结合的修道院。1897年大修院由此搬出。1953年,六冲关中修院并入位于狮子坝的小修院,并于三年后停办。解放后院舍曾被贵州省精神病院占用为病房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又被划归省植物园使用。1989年归还给贵州天主教会。主体建筑今已破败不堪,大院内四面建筑均为危房,仅翻修过的小院仍被教会使用至今。

 

9.圣母升天堂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圣母升天堂为六冲关修道院内附属的教堂,正面向东,内奉抱子圣母塑像。现已成为危房,屋顶严重漏水,十分破败。

 

10.六冲关大教堂正立面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六冲关大教堂始建于1867年,大修院因“青岩教案”暂时关闭后曾搬到六冲关,装饰华美的大教堂这一带最为著名的一座天主教堂。今仅存牌坊式的正立面和屋基,但周遭饲养了很多恶犬外人无法入内,疑为炼制地沟油的窝点。

 

11.天主教公墓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位于圣母山南麓至约瑟山一带,始于1854年,现有几百座天主教神职人员与信徒的墓葬。其间埋葬着白斯德望等多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主教,可惜很多年代久远的墓葬并未树碑,现今难以查找辨认。时至今日,后人祭扫大多不用传统的“坟飄”而是在坟头插上白色十字架,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12.圣心修院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位于今北二环西侧的狮子坝,始建于1940年,由贵阳天主教区的法国传教士主持建造最初为贵阳天主教区的预修院,只招男修士。1940年为躲避日军轰炸,教区在这里新建院舍,将小修院迁至此地1953年,不远处的六冲关中修院与狮子坝小修院合并。1956年因所有修生毕业升入大修院,该修院停办。此后,这里被乌当区奶牛场占用作办公楼及职工宿舍。1989年,有关部门将院落划归新成立的贵州天主教圣心女修院使用,其前身为创办于1914年的贵阳天主教圣心女修院。

 

13.六冲关古驿道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开阳至贵阳的古驿道,途经今乌当奶牛场附近后要翻越一座山脉才能抵达贵阳城,因驿道在这一带山间要经过连续的六个冲(山间小盆地)故称为六冲关,今狮子坝至省植物园清水湖间菜地即为第一冲、清水湖所在凹地即第二冲、今省植物园苗圃处即第三冲、六冲关修道院所在小平原为第四冲、今省植物园大草坪处为第五冲、省植物园与茶店中天花园之间的凹地(名为母猪龙)为第六冲。茶店之名即来源于古驿道旁的客栈。

六冲关驿道今尚存清水湖边断断续续的一段,石板已残破不全难以辨认(上图)。省植物园至中天花园后(第六冲母猪笼)是否还有残存驿道不明待考。

 

14.贯城河源头龙潭与崆陇山

    据史料记载贯城河主源位于茶店后的葫芦山(又名崆陇山、髑髅山、枯髅山、石洞山等,均意为中空有洞的山),源头处为龙潭,曾有一座宝通庵,龙潭中的水从可通人行的石洞中流下。由于六冲关东西两侧均有山泉、水潭和地下暗河,无法判断史料上的主源具体指的是现在贯城河两条主要支流中的哪一支。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若这个石洞指的是今穿洞路附近的穿洞,则龙潭便是今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内的静湖(上图);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若这个石洞指的是原冒沙井路(今北二环东段)附近的消水洞(蛤蟆洞),那么龙潭大约就在现在近年形成的清水湖(上图)这个位置,记载中的崆陇山即今北二环东侧的葫芦山。

 

15.红岩与穿洞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明末奢安之乱,贵阳遭围城十个月,叛军最终被朝廷援军击败于六冲关下的沙坡一带。传说叛军携带的金银财宝和战利品在战败之前被匆忙埋藏于附近的红岩山上。又传说清代贵州提督“铁脚板赵三”(即“摩崖提督”赵德昌的结拜兄弟赵德光)前来此地寻宝,命人将山体挖穿之后仍未寻获明末叛军的宝藏,只留下一个贯通山体前后的山洞,即为这一带“穿洞”的来历。今尚有穿洞路的地名。昔日曾与白岩(今八鸽岩)齐名的红岩,约在小石城二期工程(磐城)西侧,因边坡改造工程完全改变了地形地貌,只留下一段悬崖尚可辨认。

 

16.山泉

    据史料记载这一代“麓有九十九泉”,今人的一种解释是有一座山泉名为“九十九”,另一种解释是用虚数形容此地泉眼众多。两种解释均可得到印证,今名为“九十九泉”的较大水井位于三联乳业乌当奶牛场处,这一带山间即便没有九十九处泉眼,但至少几十处肯定是找得出来的,以下是比较知名的几处: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鹿冲关森林公园内有诸多山泉,比较有名的是清水山半山腰处的清水泉(上图)和松山附近的玫瑰泉;运麓山西侧和北侧均有山水流下;莲花洞内水声哗哗作响、水量大时甚至成为飞瀑景观;地母洞内亦有山水汇聚而成的小水池。

    贵大科技学院内的静湖来源于其旁的无名山泉。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省植物园大草坪附近主干道东侧即有一处小小的山泉(上图);省植物园苗圃东侧的清水湖出自湖底的泉眼,近年因土石方堵塞了原本的泄水通道而聚积成湖;省植物园北侧贵人峰山脚石缝间有一处山泉,从苗圃至此修筑了一条砂石路可供摩托车行驶。省植物园内的洗心池水源也是来自于山上的泉水。

 

六冲关文物古迹一览

上图是六冲关一带主要文物景点的分布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