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张仪欺瞒楚怀王实为伪造 其来源秦武王时冯章欺骗楚怀王

 梦想童年594 2022-04-25

在《史记》中关于张仪和楚怀王最经典的记录,就是张仪谎称割让600里地而骗楚怀王和齐国绝交的故事。但关于张仪和楚怀王的关系,在《史记》和《战国策》有着不同的关系,尤其是张仪是否欺骗楚怀王600里的故事很有可能为虚构。


《史记》张仪欺瞒楚怀王实为伪造 其来源秦武王时冯章欺骗楚怀王

张仪剧照

《史记》中的张仪和楚怀王关系

《史记》版本中张仪和楚怀王的关系,大家都很熟悉,就不详细叙述。这里主要说明其中的要点:

1、张仪为断绝齐楚联盟而来,但并非以秦国使者身份二来,而是以担任楚国令尹的身份而来——既非以秦国官职身份(使者)而来,张仪如何有资格提议割让秦国土地而不让人质疑?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於是张仪往相楚。”

2、楚怀王对于张仪的到来,非常的重视,高规格亲自接待张仪。这符合张仪以担任楚国令尹的身份。即张仪来楚国担任令尹,楚怀王高规格接待张仪,有意让张仪担任楚国令尹。

“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3、张仪回秦国的身份是楚国令尹,并非秦国官职。

“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

张仪在秦国三个月不朝秦惠王的具体原因,未必是如《史记》所称的张仪一心为秦国博取利益,更有可能是因为张仪是楚国令尹。

4、楚怀王是在宋国,借用宋国之口断绝齐楚联盟。

“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根据《史记 六国年表》,张仪相楚是在公元前313年,秦楚爆发战争是在公元前314年。而宋国宋君偃已经在在公元前318年称王,此时宋国称王已经4、5年。从《史记 宋微子世家》中宋君偃“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记录来看,宋国并非一个弱国。楚怀王借宋国名义和齐国断交的理由只有一个:楚国和宋国联盟。从宋国在张仪以及秦昭王时期都是秦国在山东的盟国的事实来看,宋国在张仪构建楚国和秦国结盟、断绝和齐国联盟的作用非常关键。

5、楚怀王以黔中地换张仪。由于秦楚战争,张仪的身份是否还是楚国令尹不得而知。张仪是否归还了楚国相印也无从得知。如果张仪依然是楚国令尹,楚怀王以黔中地换回张仪,就不是一种无知、白痴的行为,而是楚怀王重视人才的表现。

6、楚怀王要杀张仪。如上所言,张仪去秦国时,身份是楚国令尹。张仪要地不成,反而引发秦楚战争,指使楚国受损。楚怀王因此要张仪承担责任而要杀他,合情合理。

7、郑袖劝楚怀王的话语“人臣各为其主用”,并不符合张仪是以楚国令尹身份到秦国要地这一事实,依然以张仪是秦国相国身份为前提。记录前后矛盾。

7、张仪和楚怀王最后达成秦楚联盟,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秦国。从秦国角度而言,张仪去楚国担任令尹,本来就是为了和秦国联盟、不发生战争,结果秦楚发生大战。虽然秦国夺取楚国汉中地,但楚国大举进攻在蓝田和秦军决战。

这是自从秦国自从夺取河西之后关中唯一一次在关中的大战。这对秦国人的震惊程度非同小可——若非韩、魏两国攻打楚国,秦国咸阳有可能被楚国攻下。事实上,刘邦时在蓝田击败秦军后,就能让秦国投降。秦楚蓝田之战对秦国的震惊程度都被我们所忽视了。

去楚国担任令尹的张仪,本来想达成秦楚联盟,结果爆发汉中、蓝田之战。秦国人对张仪自然是愤恨不已,这也是为什么秦武王即位后驱逐张仪的根本原因。虽然最终张仪达成了秦楚联盟。

小结:根据《史记》,张仪到楚国,是出任楚国令尹,并非以秦国使者身份到楚国去。张仪从楚国去秦国时是以楚国令尹身份去的。楚怀王通过和宋国联盟的方式,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张仪去秦国要地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秦国不肯割让土地,并非张仪欺诈。因为张仪要地失败,秦楚发生汉中、蓝田之战,导致张仪无论是在秦国,还是在楚国都面临信任危机。这是秦惠王遣送张仪到楚国、楚国要张仪的共同背景。


《史记》张仪欺瞒楚怀王实为伪造 其来源秦武王时冯章欺骗楚怀王

楚怀王剧照

《战国策》中的张仪和楚怀王关系

张仪和楚怀王的关系,散落在《战国策》的《秦策》和《楚策》中。现列出如下:

《秦一》:

张仪之残樗里疾。张仪派遣樗里疾出使楚国,暗中让楚王向楚国提出以樗里疾为秦国相国的要求,然后对秦王说樗里疾和楚王密谋驱逐自己、并“彼必以国事楚王”,最后成功驱逐樗里疾离开秦国。

这应该是发生在秦惠王死前的事情,否则不会有后来的公孙衍以樗里疾等人驱逐张仪的提议。这足以说明张仪和楚怀王关系良好。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张仪提议割让汉中给楚,而甘茂反对。这应该是公元前312年汉中之战后的时期。

《秦二》:

齐助楚攻秦。这里的记载和《史记 张仪列传》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是:1、张仪是以秦国使者身份来楚国,并非担任楚国令尹;2、楚怀王是直接派人詈骂齐王,并非《史记》记载的是在宋国詈骂齐王。

《楚二》:

楚怀王拘张仪。这是讲述郑袖救张仪的故事,和《史记 张仪列传》基本相同。

楚王将出张子。这应该是《史记 张仪列传》记载张仪提出献地600里时将要从楚国回秦国之时。讲述的是楚怀王怕张仪不能履行协议,而同意靳尚请求跟随张仪、在张仪失败时就刺杀张仪的提议。靳尚仇敌楚国小臣就提议魏国张旄派人刺杀张仪,挑起秦楚两国大战。这个记录很有可能就是张仪从楚国会秦国后,秦国汉中、蓝田之战发生的原因——魏国的挑拨。

《楚三》:

张仪之楚贫。这讲诉的是张仪妙计让楚国的南后、郑袖送钱给自己的故事。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这讲诉的是楚怀王在秦楚达成联盟后派遣昭雎到秦国要求秦国任用张仪为相,但碰上秦惠王去世,即位的秦武王驱逐张仪的故事。这是关于楚国如何在张仪被驱逐情形下如何最大化楚国利益的策略:楚国扶持逃回到魏国的张仪,以张仪连接魏国和楚国来阻止秦、韩、魏三国联盟攻打楚国的隐患。

在《战国策》中有很多资料和《史记张仪列传》相同。但从张仪提议归还楚国汉中、魏国张旄刺杀张仪挑拨秦楚大战、楚王派遣昭雎要求秦国以张仪为相等资料来看,另一个版本的张仪:

1、张仪从来没有担任楚国令尹,而是以秦国使者来楚国联盟,即张仪相楚并不存在;

2、秦楚汉中之战、蓝田之战发生的原因是因为魏国张旄利用楚怀王怀疑张仪履约能力、派人刺杀张仪,从而挑动秦楚大战;

3、因为秦楚大战,导致主张秦楚联盟的张仪备受秦楚两国的质疑,这才有楚怀王指定要张仪、秦惠王派遣张仪议和的事情;

4、最终张仪达成了秦楚联盟,楚怀王为保证秦楚联盟得以稳固和执行,派遣昭雎到秦国要求让张仪担任秦国相国,但秦惠王去世,张仪遭到即位的秦武王驱逐。于是楚怀王继续支持在魏国的张仪,破除秦、韩、魏三国联合攻楚的隐患。


《史记》张仪欺瞒楚怀王实为伪造 其来源秦武王时冯章欺骗楚怀王

配图

张仪是否欺骗楚怀王

不可否认,无论是《史记》还是《战国策》都有张仪献地600里诓骗楚怀王的记录。似乎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张仪欺骗楚怀王之事为假。

但发生在秦武王攻取宜阳时的一则历史,很有可能推翻张仪欺骗楚怀王的记录:

《战国策 秦二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

王曰:“善。”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

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冯章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固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

这是说在甘茂攻打韩国宜阳时,秦国为了消除楚国和韩国联盟攻打秦国的隐患,秦武王派遣冯章以归还汉中给楚国的条件要求楚国不要出兵。结果秦国在甘茂攻下宜阳后,楚国要求秦国履行割让汉中地时,冯章让秦武王驱逐自己而拒绝割让汉中。

“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这就是赤裸裸的否认割让土地给楚国。楚怀王是在秦昭王即位之后才死的。秦国攻打宜阳之战是在秦武王时期,因此这里的楚王自然就是楚怀王。现在来看看逻辑:

秦惠王时期张仪以600里地骗取楚怀王——几年后,冯章以汉中地骗取楚怀王。楚怀王再笨,也不可能被骗两次。骗取楚怀王的,只能是张仪或冯章,二选一。


张仪剧照

综述,张仪是否欺骗楚怀王,张仪和楚怀王的真实关系是什么,取决于以下的事实:

1、张仪去楚国的身份,是秦国使者,还是去担任楚国令尹;

2、秦楚发生战争的原因,是因为张仪以600里地欺骗楚怀王,还是魏国张旄利用楚怀王对张仪的不信任、刺杀张仪而引发的;

3、张仪达成秦楚联盟后,楚怀王非常信任张仪,在张仪被秦武王驱逐后,依然支持张仪,如果张仪欺骗楚怀王,楚怀王还能如此重视张仪?

4、张仪以600里地欺骗楚怀王的手法,和秦武王时冯章以汉中地欺骗楚怀王、不让楚韩联盟的手法,基本一致,试问:楚怀王再昏庸,也不可能上当两次?这不符合逻辑和常理。

5、张仪是一心只为秦国,还是一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要实现这一理想,张仪的策略是: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

张仪相秦、相魏、盟楚,所有的行为都是按照亲魏善楚这个策略去做的。既然魏和楚是张仪实现自己理想不可或缺的两大联盟,张仪又怎么可能用欺瞒手段去做事?因此张仪并没有以600里欺瞒楚怀王。之所以有这个故事,应当是张仪死后,战国纵横家以冯章欺骗楚怀王的故事来套张仪,神话张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