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本无心灭宋,大宋却因金而亡,可恨可叹!

 渔眼观世 2022-04-25

最近读宋史,觉得非常诡异,有个想法,虽然荒唐,若不说出来,总觉少点什么,今天就信口胡扯一通。

这个想法,就是北宋灭亡是偶然,而非必然。

北宋与辽澶渊结盟,宋每年给辽银绢三十万,宋向辽称侄,两国遇有大的国事,互派使者问候,双方在边疆设置贸易场所,互通有无,自此,两国一百多年无战事。

北宋君臣心里始终有个梗,那就是燕云十六州。用现代话讲,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是后晋高祖石敬塘与辽主达成的协议,与大宋无关,本着双方不必纠结于历史的观点,双方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但是大宋不这样认为,他们始终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时常怀抱收复故土的理想,梦想有朝一日收回燕云十六州,一洗国耻。

这个想法没错,但是,有想法,也得有方法,才能成事。可惜,大宋始终有想法,而无方法。当时与辽国签约时,宋真宗就对寇准说,这事儿我们这一代解决不了,将来子孙英明,就可收复燕云十六州。

不过,真宗之后,子孙始终不英明,到了徽宗继位,不但不英明,甚至有点昏庸,重用奸臣、大兴土木、大起宫观、沉溺诗词字画,活脱脱南唐后主李煜再世,将宋朝百年来的积蓄挥霍一空。

北方形势发生变化。金人兴起,与世仇辽国形同水火。而辽因为百年无战事,官贪兵熊,与金人对决,往往一溃千里。

大宋“媪相”童贯、奸相蔡京发现“商机”,挑起徽宗雄心,想连络金人,来个前后夹击,灭了辽国,一雪国耻,顺便收回燕云十六州。

金人也是这种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很痛快地答应了。金人从北边向南进攻辽国,大宋从南边向北进攻辽国,战局一开,让人大跌眼镜,金人势如破竹横扫大辽,宋军则败多胜少,没收回几座城池。

辽灭亡后,宋朝要求金国践约,归还燕云十六州,金人看不起大宋,说,你想要燕云十六州,可以呀,当时我们攻辽时,你们便可顺手收回燕云十六州,结果呢,屡被金军痛击,仅占数个城池,这灭辽之功,为我金独有,与你大宋关系不大。

经过宋使力争,金人勉强将燕云十六州大部归还,双方签约罢战。

事情到了这一步,还算圆满。无奈大宋义士热血沸腾,都觉得没有达到目的,徽宗也觉义犹未尽。

机会来了,辽降金将领张觉准备叛金,重建大辽。金国正在势头上,哪能允许?张觉一看势头不对,立刻投降大宋。

宋朝意见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不应接受张觉投降,惹怒金国;另一种意见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乘此可顺势收回燕云其它州郡。

蔡京童贯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徽宗一拍大腿:“这事儿,我看行”。可惜没多久,张觉被金人杀败,逃到大宋。金人大怒,要求宋朝归还张觉。

这时裱糊匠出现了,他们杀了一个与张觉貌似的人,将头斩下,送给金国,金人一看,这不是糊弄我们吗?虽决定讨伐大宋,给大宋一点颜色看看。大宋赶紧将张觉杀了,头送大金,晚了!

金人兵分两路,杀向开封,北宋河北数十万大军,逃的逃败的败,金军很快打到黄河边。

奇怪的事情出现了,金人没有船,面对黄河天险望洋兴叹,金将认为,对面为宋都,必定有数万大军在那里候着,要想过河,势必登天。派间细偷渡打探,说对岸无一兵一卒守卫,金将不信,造了几个小船,载了七八个兵士渡过河去,果然没有抵抗。

金将大喜,造了近千条小船,用了七八天时间,将五六万大军送到对岸。

余下的事,就不用多讲。这些兵把开封围了,徽宗辞职,钦宗继位,开始谈判,谈成后,金军退去。

金军刚走,大宋就反悔了,既不割让领土,又不进贡金银,还鼓动河北义士抗金,金国彻底怒了,再次发兵,这次与上次不同,攻到开封,将徽、钦二帝及宗亲大臣三千余人,掳到北方,北宋亡。

金人占据开封,觉得十分无聊,他们是白山黑水间的原始人,平日刀耕火种、逐兽为生,偶尔到蒙古大草原游牧一通。你让他到大宋京城过上男耕女织生活,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没待多久,金军准备回归。但诺大中原不能没人主持工作,他让汉人选举,推出人选,治理中原,大家伙一致公推张邦昌在开封主持工作。再后来,张邦昌败走,又让刘豫主持工作。如果大金想要攻占大宋国土灭了大宋,何必立帝北撤呢?

有人说,金人治理中原,百姓不服。这是胡扯,中国人最顺服,谁治理一个样,如果金人占据开封,设置机构治民,很少有不服气的。

由此可知,北宋灭亡纯属自找。夹击灭辽,毁约,与金签约,再毁,收纳降将,再毁;第一次城下之盟,又不遵守,最后毁约,金人大怒,将大宋一窝端了!

北宋亡国太亏了!全是自己作的。大金根本没有灭宋的想法,但是,大宋一步一步将金国激怒,激怒金国,又不励精图治,想通过耍无赖的手法,投机取巧,结果,金人不吃这一套,顺手将宋给灭了。南宋情形,与此错不了多少,可惜,可叹!

(为方便阅读,本文没有罗列更多人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宋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