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史书不读也罢!读了让人胸堵

 渔眼观世 2022-04-25
前几天,一位伙计打电话,问我在干啥,我说在学习,他接着问,学的哪方面内容,我说看武侠小说,他大吃一惊,说我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物丧志。
 


前段时间,我也想给自己充充电,就打开中国史书,读了起来,结果,越读越无聊,到最后竟然读不下去。
 
我发现一个规律,每个朝代除了时间、人名不同外,其所发生的事件,几乎雷同,不是皇帝专横,就是外戚专权、宦官专政、藩镇割据,然后是各种斗争,胜者执刃,败者授首,还要牵连一大堆人。
 
总之,历史充满了暗黑、血腥、荒淫、靡烂,从中很少发现人性的辉光,这种历史,不读敢罢。
 
本人没事儿爱瞎想,遇事总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一问,问题就来了,然后,将自己所思所想,简单梳理一下,今天比较累,不想长篇大论,只列个简单题纲。
 
为什么历史在前进,但王朝事迹却雷同?
 
帝制的产生的根源是人的私欲,所有的制度安排、思想设计皆围绕人的私欲开展的,怎样方便固权,怎样防止倾覆,就怎样设计。
 
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将地方与中央的各种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
 
思想以孔儒为圭臬,使人们从识字始,就认同等级观念、忠孝思想。老天本是用来崇拜的,但是,也异化出天尊地卑的思想,从宗教角度,认人们彻底拜服于等级制下。
 
为了防止大规模反抗,王朝设立许多军事单位,遍布全国各区,一旦地方有事,方便就地解决。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又建立了司法系统,防止小规模的溃烂。
 
秦始皇扎下帝制的框架,其后,各个朝代从事的就是修补工作。
 
汉朝恢复分封制,酿成内乱,然后削藩,解除了危胁王朝的诸王作乱。但是相权、地方藩镇的军权过大,又影响王朝的稳定。到了唐朝,将相权进行分割,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
 
到了宋朝,为了限制藩镇势力,实行军政分开,地方大员只管行政,军事首领只管军队,两者互不相属。
 
为防止军事首脑尾大不掉,大宋又实行轮调制度,军事首脑定期不定期轮调,一个将领在某个地方屁股还没坐热,就到另一地方任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一切行动听指挥。
 
王安石变法后,相权又回光返照,出现了蔡京、秦桧、韩侂胄、贾似道等奸相,对皇权构成极大的危胁。
 
到了大明,朱元璋撤销宰相设置,将相权分散到内阁手中,内阁权力大,品级低,解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危胁。
 
但是,明朝宦官势力又兴盛起来,产生了王振、刘瑾、魏忠贤之类的权阉。
 
到了大清,又将宦官制度进行改良,彻底消除了宦官专权的可能。
 
可以说,到了大清,帝制的各种漏洞已被修补完毕。严格地讲,到了大宋,帝制的各种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没有人能将大宋、大明、大清给灭了。
 
人算不如天算!尽管王朝制度已成利维坦,谁也不能将它怎么样,但是,它固有的疾病无法克服,一是极度自私导致的血腥内卷,二是无尚权力,带来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世风日下。三是皇帝穷奢极欲之下的身体损坏。四是政治婚姻造成的近亲结婚,导致后后嗣乏人。五是帝制之下,窒息的人和创造性,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分配不均,从而造成饿荒遍地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