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战争中,为啥守城士兵宁愿用石头砸,也不去推倒攻城梯子?

 xiaosq139 2022-04-25

我们一提到古装剧或者想象古战场时,首先最能想到的就是攻城的士兵拿着云梯依附攻城,我们在这里也会疑惑,为什么守城的士兵不直接把他的梯子掀翻?

如果云梯真的这么容易解决,也不至于一直存在于战场上这么久。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云梯雏形,最早的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发明的,它最开始的形式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梯子啊,我们想想也可以知道,如果真的是有城墙那么高的梯子,那么就需要多人来进行携带,如果单纯依靠人力,其中任何一个士兵被战场中的流矢击中之后,就会导致梯子无法前行。

所以云梯最开始的形态都是有轮子的,士兵只需要推着云梯车前行就可以,不需要纯纯地依靠人力进行搬运,而且下面还设有坚实的底座,不会被城上的士兵轻易推走。

不光是底下坚实的底座可以抵挡守城士兵推倒云梯,同时在架设云梯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投石机和箭矢的掩护,在攻城士兵的火力压制下守城士兵很难有机会推倒云梯,就算抓住了一个合适的时机,云梯上方也设有坚固的铁质钩子,可以牢牢的钩住城墙,这让他们推倒云梯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同时你也别被现有的影视剧所骗了,以为它只是单单的一个梯子,在古代没有所谓的轻型材料和伸缩结构,所有的云梯都是由实木打造,因此它的重量也十分的重,现代人根据史料还原出来的云梯重量接近10吨,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能够将云梯推倒。

既然云梯那么重,为啥不能多派点士兵把它推倒呢?其实在战场上,每一个士兵的价值以及他所能做的事情都是很多的,想想如果我用十几名士兵来推倒云梯,那么这么多的云梯一定会影响守城军的战斗力,可能这边刚把一个云梯推倒,其他的敌人就已经通过其他云梯爬上来了,战机瞬息万变,谁也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只能通过一些更好的方式来组织攻城的敌人。

而这种云梯到了唐代也有了转变,不再是那种一体成型的长长的云梯了啊,它有了一个折叠装置,等到守城士兵将云梯车推到城墙之下就会转动两个梯子之间的机关,让上面的梯子翻上去,牢牢的抓住城墙,这样既能减少了在运输过程中被破坏的风险,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

同时为了方便保护负责推动云梯的士兵,在宋代云梯下面还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护栏,并用牛皮包裹用来抵挡攻城守军的箭矢攻击。

除了云梯之外,古代攻城的另一重器就是冲车,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冲车就是几个大力士,拿着一块被削尖的大木桩撞击城墙,但其实真实的冲车远没有这么简陋,它是一个房子形状,外面覆盖着生牛皮以抵挡守军的箭矢,里面藏着十几名士兵,通过冲车的掩护,他们就可以攻击城门。

世界上最大的冲车就是临冲吕公车,这款冲车据传是姜太公发明,不光结合了冲车的功能,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云梯属性,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据传它足足有12米高,这里还可以装载几十名士兵,这些士兵手持长矛破坏城墙,同时里边还装备有弓弩和炮车,用于破坏城墙,依靠着自身的火力掩护接近城墙之后,同时由于其高度,攻城士兵就可以如履平地的跳上城墙。

云梯一旦架设就很难被破坏,那么守城方有什么很好的方式能够抵挡住云梯呢?云梯虽然不可阻挡,但是在云梯上的人就是十分脆弱的。城防一般会在城墙之上准备好滚木和炮石,一旦敌人即将登上城墙,就会向下投掷泡石和滚木,将攻城士兵砸下去。

但是炮石和滚木的数量终究还是有限的,于是守城士兵在建造城墙的时候,就会在城墙上开设许多小洞,小洞不但可以让守城士兵更加安全的观察战场局势,还可以将手中的长矛伸出去,把攻城云梯上的士兵扎下去。除了这些还有往云梯上浇上油,之后再将云梯点燃逼攻城士兵的手段。

因此每当在攻城战中使用云梯,往往就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云梯的工程就是用人填出来的战争,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的,登上云梯奋勇杀敌了。

在古代的攻城战争中,第1个踏上云梯,跳到对方城墙上的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他孤立无援,城墙上都是守兵,他需要以一人之力对抗城墙上的全部守军,但是成功登上城墙,对于攻城方士气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古代而登城被誉为古代战功最大的三种,被称为“先登”。

即便你是一个最底层的士兵,一旦完成先登的成就并且成功活下来,那么立马可以加官进爵。历史中就不乏有这样的案例啊,汉代的开国将领,宰相周勃,在最开始他只是在葬礼中替人吹吹打打的吹鼓手,跟随刘邦的时候,也只是一个端茶送水的小侍卫,可是在攻打夏邑的时候,正是因为他成功完成了先登被刘邦赐予五大夫的爵位,从此走上了逆袭之路。

因此面对巨额的封赏,有勇士想着单车变摩托,而且攻城兵也不会让他们白白送死,在登城的时候,同样也是辅以大量的投石器和建始作为掩护工程,士兵自己也佩戴盾牌来抵挡守成方的弓箭。

而且在古代战场中先登也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完成的成就,你就算不想加官进爵,上司也会给予你大量的金钱补偿,明军在攻打被日军占领的平壤的时候,主帅李如松就曾下令先登之人赏银五千两,明代的五千两相当于现在的三百多万,而且这300多万的购买力在明代是无法想象的,如果这笔钱单单用于购买粮食,可以购买足足944吨的大米。

古代人在没有精妙火器的年代,正是凭借着这些精巧的工程武器进行战争,到我们再回望这些雄伟的武器之时,我们仍旧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叹服。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