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我的写作与枕边书》||吴永强:少年、书单与史诗​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04-25

图片
图片

少年、书单与史诗

文/吴永强 

图片

吴永强简介

      吴永强,笔名老四,1985年4月出生,山东临沂人,现工作生活于济南。中国作协会员,山东作协签约作家,山东青年作协副主席,张炜工作室学员。出版诗集《自白书》、长篇小说《后大学时代》、小说集《沸腾的狐狸》。曾参加第二届新浪潮诗会、第十届十月诗会,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高研班学员,获2014“紫金·人民文学之星”佳作奖、银雀文学奖、刘勰散文奖等,黄河口驻地诗人。

常想起这样的镜头:

冬天的傍晚,一个男孩倚窗读书,天越来越暗,为了靠近光,书离窗子越来越近。微弱的光线敲打着书上的文字。最终,书和男孩一起陷入黑暗。

春夏之交的汶河边,一台抽水机正在轰鸣,机器连着汶河与菜园,一串软管把河水输送给蔬菜。机器需要每隔半小时灌一次水,要不然会烧坏。男孩拿一本书,一会儿看看机器,一会儿看看河水,更多时候目光落在纸上。

看书入了迷,文字转化为一种情结,就进入了故事,故事套故事,故事长了翅膀,汶河消失了,菜园消失了,机器消失了。后来就忘记了灌水,机器干涸,发出一声哀鸣,停止不动。

这两个镜头,发生在我14岁时的冬天和15岁时的春夏,读的书是《巴黎圣母院》和《人生》(然后不久便开始读《平凡的世界》)。

接下来的几年,我把这几本书读了三四遍。

少年时的阅读,深刻印在记忆中,不像后来,为读而读,也并不深刻。许多年后常自悔恨,不如当时多读一点儿。及至今天,在给学生讲文学的时候,忍不住就把最早的那些书拎出来,把那些人拎出来,传递给年轻人,他们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就像我一样,不分彼此。

那时候,常发出一些思索,高加林的人生,孙少平、孙少安这一对兄弟,卡西莫多的外表和灵魂,纯粹阅读带来的是对自我人生的叩问,而非后来作家身份的阅读,就有点儿科班的意味,缺了灵动。

我们常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有什么关系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是一句废话,当然是,也不完全是。阅读构成了一个人区别自然的我和社会的我的过程,丰富我们的人生,丰富眼睛和大脑。

我没有遭遇太多的所谓“找书难”,上一代物资贫乏造就的如饥似渴,并不适于我们这一代。《巴黎圣母院》是我节省了一周的零花钱,去书店买的第一本书。路遥的书最早从大舅家的窗台上“偷”来,不久就去书店买了其余作品,算是集齐了。县城大街上,偶尔冒出来的书店、书屋、书摊,为我提供了各种盗版的《鲁迅全集》《艾青文集》以及金庸武侠小说。尤其是书屋,书架最下层摆满了过期的《人民文学》《收获》《小说选刊》,还有一些诗刊。当下的作家写的纯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杂志进入我的视野。这一点很重要,不管鲁迅如何伟大,金庸的世界如何张扬,来自于当下的纯文学作品,让我第一次有了一种在场感。

 当时读书的一些细节:一次买五到十本旧杂志,一本一本看;寒暑假集中租或买一些书,一本一本啃,如《林海雪原》《简·爱》《红与黑》《红楼梦》《水浒传》;一本过期的《诗歌报月刊》,王家新翻译的茨维塔耶娃的《约会》,为我打开了全新的世界。

 回顾了最早的阅读记忆,再就是当下。今天的阅读,早已不是为了感官的兴趣而读,而是具有一定系统性的阅读。作为一个作家,为了提升写作能力而读?好像也不是。阅读是一种基因吧,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

 梳理今年以来的阅读书目,大概如下:

 诗集:张炜著《铁与绸》、《张枣诗文集》、布考斯基著《爱是地狱鸣犬》、彼德·琼斯编《意象派诗选》、《斯坦利·摩斯诗选》、《吉尔伽美什史诗》、《雨果诗选》、《阿拉伯古代诗选》、《德国诗选》《里尔克诗选》、惠特曼著《草叶集》。

 其他:麦家著《风声》,老舍著《离婚》,中岛敦著《山月记》,《莎士比亚悲喜剧集》,袁世硕、徐仲伟著《蒲松龄评传》,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章培恒、骆玉明著《中国文学史新著》,周风梧、张奇文、丛林编《名老中医之路》,路也著《未了之青——一份个人版齐鲁文化地图》,《齐长城历史文化研究》,胡德定著《齐长城寻迹》。

 最近对齐长城有所兴趣,买了几本书,一是了解现实,再就是了解历史。光读这些还不行,需要去读《左传》,读历史的书。光是读书还不行,应该去行万里路,去实地探访。

印象深刻的是《吉尔伽美什史诗》——人类最早的史诗,约创作于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的两河流域。吉尔伽美什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国王,“三分之二神、三分之一人”,在公元前2800年前后,统治世界上最发达的城邦乌鲁克。今天我们看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刻在12块泥版上,在19世纪中后期,英国人乔治·史密斯将其从历史的尘埃中发掘出来,翻译并呈现给世人。

 史诗中处处透露出上古的纯粹之美。文字也富含感染力,比如吉尔伽美什控诉女神伊什妲,是一首很美的诗。伊什妲冲冠一怒,派天牛将乌鲁克摧毁,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一起战胜天牛,自此封神。

关于大洪水的描述也很真实,人类文明和大洪水的关系,通过这部史诗得到呈现。在此,抄录几句洪水过后的情形,佐证其文字的魅力:

 我放出一只鸽子,让它自由飞翔。

 鸽子飞了出去,不久又回到船上。

 因为无处落脚,它只好返航。

 我放出一只燕子,让它自由飞翔。

 燕子飞了出去,不久又回到船上。

 因为无处落脚,它只好返航。

 我放出一只乌鸦,让它自由飞翔。

 乌鸦飞了出去,看到水位在下降。

 它又蹦又跳觅食忙,不再返回到船上。

图片

2019年11月在济南,与作家余华。

图片

2019年3月,与魏思孝、乔洪涛在山东财经大学。

图片

2019年8月,参加“叩拜黄河 万里寻诗”活动,与东营市作协主席陈瑾之在青海贵德。

图片

吴永强小说集《沸腾的狐狸》

图片

吴永强长篇小说《后大学时代》

图片

吴永强诗集《自白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