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靖难之役历时四年,年轻的建文帝缺乏谋略,再加上用将不对,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在这几次大的战役中,济南之战是南军为数不多的一场胜利之战,不仅收复了德州,还成功的将朱棣打回北平。 ![]() 靖难之役要图 指挥济南之战的是盛庸和铁铉。靖难之役初始,铁铉跟着耿炳文管理四十万大军粮草。后耿炳文战败,兵粮散失。建文帝又遣曹国公李景隆督兵六十万进征,铁铉又多方措置,支给粮草。不料李景隆累次战败,在白沟河为朱棣所破。正随军督粮的铁铉只得南奔,到临邑地方,遇到了赞画旧同僚、五军断事高巍。两人一同到了济南,与守城参将盛庸,三人共同打点城守事务。 由于济南的军事地位极重要,若取得济南,进可南下攻打,退可画疆自守,盛庸与铁铉准备死守济南,便雇倩民夫,将济南城池筑得异常坚固。随后,李景隆兵败逃到济南。南军也随李景隆之后把济南城围得铁桶相似。铁铉便与盛庸背城与南军大战,提前将喷筒裹作人形,缚在马上,战酣之时,点了火药,赶入燕军阵中。又将神机铳、佛狼机炮随火势施放,大败燕军。![]() 靖难之役示意图 朱棣见硬攻不行,加上济南城高池深,便命人射信入城招降。但盛庸与铁铉不吃这一套,至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十七日,燕军掘开河堤,放水灌城。铁铉想出妙计,在济南城招募善游泳的人,暗在水中撬坍堤岸,水反灌入北兵营里。朱棣大恼,随即杀了那失事将官,命人重新筑坝灌城,弄得城中家家有水,户户心慌。 铁铉见势不妙,决定派千人诈降,诱朱棣进城。铁铉先命人于瓮城内摆下陷坑,城上堆了大石,兵士伏于墙边,高悬闸板。只要朱棣进城,放下闸板,前有陷坑矢石,后又有闸板,不死也便将朱棣活捉了。 次日,朱棣前往济南城受降,走到城门口时,城门预设的闸板落下,但因为落的快了些,只打中了其所乘马的头。朱棣大惊,换马跑回。由于事出意外,断其后路等工作没能成功。朱棣逃回军营后,命人围城攻打三个月。![]() 大明成祖朱棣 朱棣先是命人将济南的护城河填平,燕军架云梯攻济南城。铁铉使人预备撑竿,云梯将近城时,撑竿在城垛内撑出,使燕军的云梯不得近城。另一边火器乱发,把云梯烧毁。燕军兵士跌下,非死即伤。朱棣见状怒极,又命人用攻城车推来撞城墙,攻城车所到之处,砖石坍落。铁铉命人用布幔挡攻城车,收到奇效,燕军仍然不得破城。燕军又命兵士顶牛皮抵上城中扔下来的大石,在城墙下挖洞。铁铉又将铁索悬铁炮在上碎之。相持数月,燕军运来大炮,把大石藏于内,向着城打来,城多崩坍。铁铉见状,命人在一些木牌上写了'高皇帝神牌'几个字挂在城头,燕军只得停止炮击。![]() 济南大明湖公园铁公祠 六月,建文帝见济南危急,遣使求和,朱棣不听。七月,平安进军河间,扰乱燕军粮道。朱棣进退不得,便听从道衍和尚的建议,准备撤兵回北平。铁铉在城上遥见北军无意攻城,已猜到燕军准备撤退。忙挑选军士,准备器械粮食。八月十六,朱棣带领燕军铩羽而归,铁铉见此,大开城门同盛庸一齐杀出,大败燕军。一直追到德州,并收复德州城池。至此,济南之战结束。 ![]() 道衍和尚姚广孝 九月初十,建文帝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不久后升兵部尚书。封盛庸为历城侯,平燕将军,撤换李景隆。都督陈晖、平安为副职。南军重新进到德州、定州(今保定与石家庄之间)、沧州(今河北沧州)。 济南之战是朱棣起起兵后第一次战败,打破了他迅速南下、占领南京的美梦。此后,便与与道衍和尚姚广孝商议对策,再次出兵。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