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奋斗中医人| 欧正武:勤耕杏坛硕果丰

 一元堂中医张 2022-04-25

图片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有一位人见人爱的医生爷爷,他爱戴贝雷帽,接诊时也幽默风趣,他就是该院“金刚五小儿”之首——欧正武教授。

图片

“常见病不逾矩,疑难病不迷向,危重症不误时,主攻病有高招是学验俱丰的欧正武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的一贯追求

他善治小儿久咳及哮喘,从寒、从湿、从痰论治过敏性咳嗽,经验独到,善治小儿肾炎、肾病综合征,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扶正驱邪与活血化瘀相结合,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善于自行组方用中医辨治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腹泻等小儿病毒感染疾病;对小儿与肺、脾、肾三藏相关疾病的中医辨治颇具心得;积极探索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并有所获。

|从西医全科医师到中医儿科医师

欧正武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他秉承了父母真诚善良的品格,也养成了崇尚读书、尊重知识、好学上进、勤俭朴实和友善他人的习惯。上学前,他听母亲在柴灶边为他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并就着灶火学认“忠”字。她拨开三脚铁灶里的小木条,灶里的几根柴火立即吐出火舌,欢笑着燃烧起来。母亲指着腾腾上升的火焰说:武伢子,你看:火要空心,人要忠心啊。这是欧正武最早受到的忠贞报国教育是形象生动、朴实可见的。他的父母亲都富于同情心。孩提时代,他常看见母亲在池塘边把腌菜和食物分送给那些来化缘的尼姑与和尚。父亲则为让他念过一篇叫《同情心》的短文,引导他做人要有怜悯之心,这是他记忆中来自父亲的一次家教。

图片

1961年,欧正武考入衡阳医学院医疗系,读完大一后通过考试,转入湖南医学院(因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停止招生)1962级。学生生活虽然艰苦,但学习却很努力。1968年,欧正武被分配到绥宁县寨市区医院工作。全院有六名职工,加上紧邻的西河公社卫生院(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一起约十余人。医疗用房是一间二十多平米的房子隔成一个诊室和一间药房,另有一间小木房作手术室。欧正武看门诊,管药房的人兼做护士。他在寨市医院工作七年(其间有六个月在联丰大队插队落户,有重病人时随叫随到),白天要接诊内外妇儿骨伤科各种不同的病人,晚上有时还要举着灯笼火把爬“老山界”,去处理急症病人。

1969年大年三十,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在捣米时,突然晕倒在地,被抬进医院急救。根据年龄、再婚史、停经史、可能的输卵管炎病史、撕裂性疼痛后失血性休克等表现,欧正武诊断患者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后经手术证实并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一位斑蝥中毒血压为零伴有肉眼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十岁患儿也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他查阅“文革”前的《中华内科杂志》,如此严重的斑蝥中毒病例无一例存活。

在寨市医院的七年,欧正武不仅在业务上被逼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全科医师,还养成了不怕苦、敢负责、有担当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平等地对待一切患者的医学精神。“文革”期间,当地有一个“出身不好”的中年女教师刎颈自杀,欧正武在光天化日之下当众为她处理伤口,病人转危为安。1984年,欧正武离开绥宁时,出于感激,女教师还特意赶到县城送来了一张全家福的黑白照片。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欧正武走上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之路。

1971年,欧正武受命在湘黔线上为修铁路的民工保健,药费每人每月一毛钱,够买两片氯霉素。痢疾流行时,欧正武和当时的赤脚医师背篓上山挖中草药,挖回来后煮上一锅,每人一瓢送到床前。令人惊讶的是,民工们喝了之后,一夜之间腹痛腹泻完全消失。这让他对中医药的疗效刮目相看,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和兴趣大增。

图片

欧正武将跟师和看书结合在一起。他的妻子也学中医,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就在同一张圆桌上读《濒湖脉学》《药性赋》《汤头歌诀》。

他经常跟着同医院的老中医出诊,在病人家里听老中医问病,观察老中医把脉处方,学习如何从四诊中获取信息,并处方用药,学习怎样帮助和安抚病家。老中医把脉时心怀恻隐,表情庄重而亲切,眼望、嘴问、耳闻、鼻子嗅,还一边点头思索。欧正武悟到把脉只是医患交流的开始。“把脉”不是故弄玄虚,也不仅仅是医师和病家之间的指手接触。有经验的中医事实上是在四诊合参,正如扁鹊所言:特以诊脉为名耳。

1975年,绥宁麻疹流行,他在诊断麻疹时取西医之长,注意了流行季节、易感人群、卡他症状和口腔内麻疹粘膜斑,在确定麻疹时具有快和准的优势,在麻疹发生并发症上也显得视野开阔,办法也多,这引起了老中医的注意。于是他们就在业余时间一起切磋,老中医传授怎么辨证用药,欧正武也应答解释麻疹粘膜斑的出现部位、特点和临床价值。这一年他们相互配合,当地麻疹患儿没有转院的,也没有死亡病例。从此,欧正武进一步悟出了两种医学在时疫防治上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也体会到中西医结合在常见病防治上的优势。

从1976到1977年,欧正武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修儿科一年多。在熊婉乐、戴文钦、罗丽玲教授等名师的指导下工作,处理儿科危重症的能力大有提高,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疑难病的诊断思路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1980年,欧正武从绥宁县医院送一个脑炎病人到长沙救治,得知湖南中医学院招收三年制西学中班,他立即报考并被录取,从1980年起,离职系统学习了三年中医,接受系统的中医药教育和训练。在西学中班的课堂里,他们有机会听到李聪甫、欧阳琦、郭振球、胡天雄等一大批名家的讲授,也有机会接触到刘炳凡等湖南中医名家,聆听他们的教诲和指点。

图片

1984年,欧正武调入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1986年起,他担任医务科科长,并兼任儿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

行医路上,欧正武时刻把医疗安全放在心上,担在肩上。他认为,一家综合性中医院如果一有危重症就转走,不仅医院的形象大打折扣,也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一个科室也是这样。如果随意转走危重症病人,看似规避了风险,实则转走的是患者的信任和医师的信誉,这不利于锻炼队伍和教学实习。儿科病病情变化快,轻重之变常在一瞬之间,一个合格的儿科医师必须具备抢救危重症的基本功。

对于儿科常见的危重症欧正武直接站在病儿身边指挥组织抢救,需要其他科室或院外协助时,就努力整合或借助院内外资源,全力以赴抢救,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锻炼队伍、积累信誉。他们曾抢救了一位溺粪的而濒临死亡的患儿,因为整合了急诊科、麻醉科、药剂科、检验科和护理部的资源,病儿得以转危为安。一例肾病患儿在病情缓解后随父外出购物感染肺炎,很快发展为心衰呼衰,胃肠道大出血,罗国兴医师从急诊室背着呼吸机到病房,他们同时守在床边抢救,病儿成功获救。

图片

欧正武在担任医务科长期间,他注重人才培养、医疗安全、制度建设和专科建设,也开展了一些横向联系及对口支援的工作。担任儿科主任期间,理顺了中医儿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同时也强调制度建设,坚持得最好的有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和危重病人床边交班制度。

|孜孜求索,应对今人无限之病

欧正武将自己学到的中西医儿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在应用中不断补充和修正。这样一番比较和碰撞、体悟,古之先贤与今之名家的学识和经验就变得生动和丰满了,也产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理念。

图片

总结从医五十二年来的临证经验,他有如下心得:

其一,对小儿危重症的病情判断,应将中医的“望神”放在首要位置。他在对中医“神”的传统理解中融进新知,将生命体征诸项,如面容面色、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黑珠白晶、可否逗乐或不逗自乐,等等,均纳入其中,拓展了“神”的内涵,使得“神”这一属于中医“意”的层面的理解,变得可见、可学和可操作。这样就“望中有问、望中有闻、望中有切”了,成了以望诊为主的四诊合参。临床医师有此四诊基本功,或可赢得抢救病儿的宝贵时间,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危重症不误时”,此之谓也。 

其二,儿科常见病的中医防治,古今皆有成法。这些成法,是古今治病之规矩和准绳。这些“矩”有中医理论垫底,集前贤经验之大成,是一定要尊重的。“不逾矩”是对中医理论的敬畏,也是对前贤经验的尊重。但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变,人的体质也在变,疾病谱也在变,药物性味功效研究也有新识,这些都提示今人不能泥于“前人有限之方”,来“应今人无限之病”。明智的办法是让这些“矩”,放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求证,不断探索,以求在运用中获得更好的疗效。这就是“效先贤”而力争“有超越”。“常见病不逾矩”,乃“有继承,有提高,有遵循,有超越”之谓也。

图片

其三,一个医师的视野是逐渐拓宽的。医师终其一生也只能看到有限的病。那“有限”之外的病往往就成为疑难病了。疑难病之“难”,可以是不曾相识,不见于前人之所述,例如某病邪首次危害人类( 如冠状病毒首次在中国发难),也可能是常见病改头换面,以少见的表现示人。疑难病考验医师的知识结构、知识贮备,也考验医师的探索精神和思维方法,还考验医师的激情、悟性和执着。临床医师在遇到疑难病时,要有举本人、本科、本院甚至院外之力的胆识,有愿与此事相始终的信心和毅力。当已知疾病的临床表现不足以解释疑难病的全部病情时,也许就是遇上发现新病的时机了。“川崎病”“军团病”“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现都是明显的例子。

其四, 医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因为多见或兴趣使然或环境条件,会选择一些病种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研习日久则会有高于他人的“招数”。宗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在治疗小儿久咳及哮喘时,欧正武从寒、湿入手,主要以温肺化痰之法论治过敏性咳嗽,收获颇丰;在肾炎和肾病辨治中,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扶正驱邪与活血化瘀相结合,积累了一定经验。在辨治小儿肾炎、紫癜性肾炎时,常常异病同治;而在辨治IGA肾病时和肾病综合征时,又主张在不同的阶段同病异治,并总有所得。

此外,他根据现代医学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解释,对照中医药学研究的现代进展,在古方的基础上加工或自行组方,用于小儿腹泻、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等小儿病毒感染疾病;对小儿与肺、脾、肾三藏相关疾病的中医辨治均有一定心得。古人曰:“怪病多因痰作祟,”欧正武五十余年来积极探索从痰论治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的中医治法,将内治、外治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也取得一定疗效。

图片

值得强调的是,他指出,“主攻病有高招”这个招,不会是一个凝固的成法。“高招”也需要在实践中去不断检验、不断探索。这是因为病人的体质、致病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新的药物和药学研究成果也会不断涌现。一个有出息的医师需要终身学习,终身探索,永远不要固步自封。因此,医学基础、临床经验、学习习惯和探索激情对临床医师来说是永远需要的。

欧正武长期担任大专、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其中以中医本科班教学为主。他从家庭氛围中继承了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备课十分认真。他认真组织和领导教研活动。同时也担任过中医药跨世纪人才学习班教学工作。他在学习班上提出中医人才成长的十二字要求,得到了学员肯定。这十二个字是:基础好,悟性高,能吃苦,有机遇。年轻人要能吃苦,才能打好基础;厚实的基础加上对中医的亲和力就会出悟性;有了悟性加上机遇,就成才了。无论课堂教学和各种讲座,他都十分投入,因而受到普遍肯定和欢迎。

图片

在中医儿科古籍和文献研究方面,欧正武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张宝林教授任主编的《中医儿科集成》一书中任副主编;主编《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儿科卷》,主编国内第一本《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儿科手册》《中医儿科查房手册》《小儿常见病药膳与食疗》,与汪受传教授同时担任丁樱教授主编的《中医儿科学》教材主审;整理湖湘名中医《龚德宽先生遗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有:《论中西医学的跨文化认同》《论小儿体质与体质辨证》《论中西医学三个重要的结合点》《论“独处藏奸”与“独处查奸”》《论小儿肾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点》《论“但见一证便是”的认识论意义》《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互补与统一》《论问诊为小儿四诊之首》等。

欧正武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五虎汤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机理研究》《五虎汤抑制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机理研究》;主持《儿科常见病误诊规律研究》并以此为题在学院内开选修课数学期。

图片

欧正武教授今年已76岁高龄,仍坚持每周三个半天的门诊,并自觉学习电脑打字,自嘲为“二指禅”。见欧老轻敲慢击之态,有赞为“与时俱进”者;有建议“请助手代劳”者。欧老褒贬皆闻,作诗一首谢答并悬于自己诊室之一壁。他认为,中医处方不见纸笔虽有悖传统,然而医之仁术,心手感应见于荧屏,只要方药精专,则中医传统在矣,文化自信存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