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人树•水杉坝及其传说

 微游枣庄 2022-04-25

题    记

一个春日的下午,静静地,我坐在地板上想:什么时候可以忘记现实,走进卢梭笔下《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享受清新与华丽的花园,感叹惊人纷繁的花草让我目不暇接。尔后又想起了约翰·斯坦倍克笔下的《巨人树》,那里有蕴育着独特与强大生命力的水杉,作者说它已经是精灵的化身,精灵——这就是对大自然生命的一种敬畏。


这是一棵被命名为“亥伯龙神”的北美红杉(树龄超过600年,树高超过115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高树

水杉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对世界植物学界和园艺界最大的贡献之一!然而全世界只有中国湖北利川原产地的植株最大,数量最多。可以肯定地说,水杉这种“活化石”除了中国川鄂湘边界之外,在世界上这种树的树龄不会超过74年,任何人想看百年以上的水杉非到中国不可。原因是,水杉是 1941 年在现属湖北省利川市的谋道这个地方发现的,正式定名并广为栽种,那是 1948 年以后的事了。

在读者中享有盛誉的散文《巨人树》,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约翰·斯坦倍克所作,笔者保存的版本,是由孙法理(1927~2021)译成中文,被编入散文集《一条鱼顺流而下》,2005年由新蕾出版社出版。据笔者统计,最近二十几年间,国内有四五十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收入了这篇经典散文,还有的作品集作为大中小学选读教材,可见《巨人树》在中国影响深远。然而,众多版本中译者都把文中的“巨人树”翻译成“水杉树”,水杉树作为中国的特有树种,可与美国红杉相媲美,也无可厚非,作家从文学的角度为珍稀植物增添了光彩。

约翰·斯坦倍克(1902~1968),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小时候生活在小镇、乡村和牧场,热爱乡野的自然风光。他受其母亲的熏陶,很早就接触欧洲古典文学作品,深受《圣经》《亚瑟王传奇故事》的影响。1919年,斯坦倍克进入斯坦福大学。其一生创作颇丰,他很擅长描写小人物的悲喜,许多作品表现了底层人的善良、质朴的品格,创造了“斯坦倍克式的英雄”形象。1939年创作的小说《愤怒的葡萄》,被誉为震动美国社会的“流民图”,1962年曾因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享誉世界文坛。

其散文作品《巨人树》写于1960年,当时58岁的斯坦倍克已由中年时的强壮体格,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这一年为了重拾青春,证明自我,他开始横越美国的旅程。“斯坦倍克细心准备这次旅行,把卡车拖在后面的露营车厢尽可能弄得舒适。”事实上,斯坦倍克愈往西行,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描述也愈抒情。“我开车横越爱达荷州的翘拇指区(爱达荷州就像一只伸着拇指的手),穿过了真正耸立的地道山岳,厚实的覆雪之中,点缀着簇簇的杉木,”他这么写。抵达奥勒岗州并往南进入红木地带时,他笔下的文章愈来愈精致,节奏也愈来愈明显。他说:“我跟那些大巨人的身躯亲密地相处了两天,”指的是童年时候的巨树。1962年斯坦倍克出版了游记《查理与我》,这是作者最满意的一本游记,也是最后一本游记,这同时还是本引人入胜的传记,一部自传意味并不是那么浓厚的作者自画像。从 1948 年春水杉的公开发表并传播至大洋彼岸,这一年美国培育的水杉正处少年期。

若是进入红杉林,你会发现自己被巨人们所包围

作者在其称为“巨人树”的身边过了两天,亲身接触了巨杉,因此文章写得真实、生动,并触发了颇多感悟。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法描述了森林的寂静、浓荫,杉木的高大、强力和古老。对于人类,有记载的历史已经有漫长的五千年,可是在本文中,作者却称人类还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是“十分稚嫩”的。这种说法,缘于巨杉的古老,早在上侏罗纪地球上已经出现红杉亚科的树木,它比人类的出现至少早三千万年,而在侏罗纪之前,早就有地球,有生物存在。相对于地球和红杉、水杉等生物的历史来讲,人类也只能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或者是嗷嗷待哺的婴儿。作者通过《巨人树》这篇文章,他告诉我们,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森林已经遭受到破坏,大自然需要人类去保护,人类只有保护好大自然,保护好这些珍稀植物,稚嫩的人类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庄严地活下去。

无论是美国巨杉、红杉还是中国水杉都是奇特的树,早在1.3亿年前就遍布全球,后来曾覆盖了整个英格兰、欧洲和美洲及亚洲东部等地,经第四纪冰川而逐渐消失。属于红杉亚科的植物只剩下了北美红杉、巨杉和水杉三种,局促地分布在美国加州西海岸、内华达山脉西侧以及中国秦巴山系的南部。所以作者在文中写道:“可是冰河来了,巨人树无可挽回地灭绝了,只有这一片树林幸存下来。”作者写的“只有这一片树林”,毫无疑问应是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脉西麓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内蝴蝶谷巨杉森林,其中最老的一棵巨杉有着2700多年树龄。

红杉亚科的三个孤儿,自左向右依次是巨杉、北美红杉与水杉

北美红杉(绿)与巨杉(红)的分布区域

至于北美红杉,缺乏文字的史料中难以找到原住民和它最初的接触记忆,自然巨物带来的震撼和畏惧只能从欧美人的书中读到。在斯坦倍克1962年出版的游记《横越美国(Travels with Charley)》中写道:“一旦见到一棵北美红杉,那种记忆是永恒不可磨灭的。没有人曾完整地拍摄或者画过一棵北美红杉。它们出场,带来静默和敬畏,这绝不只是因为它们令人难以置信的身形、那些在你眼中随着移动而变化的色彩,不,它们不像你见过的任何一种树,它们是来自永恒时间的使者。”一棵北美红杉,都能让作者让游客心灵震撼到只有“宁静”,何况一片树林——西海岸那一片远古洪荒遗迹。

可是,笔者要说,“可是冰河来了,水杉树无可挽回地灭绝了,在中国也只有一片树林幸存下来。”在中国,应是湖北省利川市的水杉坝,也就是 1947 年秋天,华敬灿先生(1921~2012,枣庄籍林学家、林业编辑家、林业翻译家)考察发现的我国水杉的集中分布区,为一狭长谷地,约800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左右,是水杉天然生长地带,有大小水杉几千株及成片水杉林,谷地的地面上覆盖着一层松软的乔本科龙常草属植物和各种蕨类植物,并伴随生长着一种小棕榈树及桦树、橡树、香果树等各种高大的树木。这是一个水杉的世界,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存的植物世界。为此,郑万钧教授(1904~1983)称这里是水杉树的“老家”。1948年初春美国古生物学家钱耐教授(1890~1971)曾在这里欢呼,他看到了亿万年前地球北极圈内森林的再现。这些都是曾分布在北极圈内的植物,因为北极地区有漫长的冬季,树木只有养成冬季落叶的可能,才能帮它度过没有日照的漫漫长夜。北极第三纪时代的树林就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全世界也只有水杉坝的山谷保存着这种奇观。这是为什么呢?而且水杉这么多?

利川水杉坝一角

科学家们指出,这一地区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形成的紫色砂岩,这一古老层没有受到燕山造山运动的影响,有利于古生物的存在。同时,这一地区北高南低,西北有齐岳山,东北有佛宝山构成屏障,可以阻挡北来的冰川,这得天独厚的封闭环境,使水杉有幸躲过冰川灾难而幸存下来。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而且“天无三日睛”,也有利于水杉生长。所以,这里不仅水杉多,而且有许多大树。如有一株高36米,基径2.15米的大水杉,基部已空,可容纳6人。据说解放前,当地居民曾在这里躲过抓壮丁。

由于这次考察是在美国同行的资助下完成的,所以前中央大学森林系郑万钧教授,将华敬灿在磨刀溪、水杉坝采集到的水杉种子首先寄到了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1948年1月5日阿诺德树木园主任麦雷尔教授(1876~1956)收到种籽后,不仅培育成为美国最早的活水杉母本树,还免费赠送亚、非、欧、北美、大美洲及南美等76所植物研究单位。作者写《巨人树》一文时,美国培育的水杉最多不过有10余年的树龄,是和文中描述的情景大相径庭的。据此推测,作者假如到中国的内陆山野——水杉坝地区,来亲身体验,也是能写出如此生动、感人又极富哲理的美文佳作的。

1948年2月钱耐教授(右)与希尔费曼博士在水杉坝考察

1980年10月中美科学家联合考察水杉

1948年春,美国古生物学家钱耐教授和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科学专栏作家希尔费曼博士(1910~1997)一道,在华敬灿的引导下,来水杉坝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并发回多篇实地报道,除被《旧金山纪事报》刊登外,有的报道还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进行了全美联播。作为小说家的斯坦倍克,曾为《旧金山纪事报》执笔一系列的新闻侧写,一如他热情地在小说中表达社会正义。他同钱耐教授、希尔费曼博士一样,同为美国及加利福尼亚州的知名人士。从新闻媒体上知晓后,笔者相信他同样会有去中国内陆的想法,去实现“我在水杉王身边过了两天”的愿望。这样,众多译者把巨人树译为水杉树,也算是实至名归,也是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最好纪念。另外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无论真假,却使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因水杉而凝结得更为深厚,成为美谈。

小河水杉坝秋景

钱耐教授一行在回程的路上,一群匪徒拦截他们的去路,进行劫掠。当时他们除了一些简单仪器和私人生活用品外,了无他物。唯一使他们呵护备至的,便是由钱耐夫人携带并看管的一只小木箱。匪徒们认定,箱内非钱财便是珠宝,动手便抢。钱耐夫人又言语不通,死不放手。拉扯之间,一匪徒竟拔枪相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中国搬运工人,奋不顾身扑在钱耐夫人身上。

“砰”地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这名中国工人的要害,并穿入木箱之中,而钱耐夫人却安然无恙。匪徒们打开血迹斑斑的木箱,竟是满满一箱水杉种籽……

事后钱耐教授获悉那位救他夫人的中国工人姓宋,妻子已去世,家中仅有一个3岁女孩,三餐不继。钱耐夫妇为报答救命之恩,将这位姓宋的工人妥为安葬,并向有关方面请求,让他们夫妇收养宋姓工人的女儿。就这样,女孩被带到美国,取名宋小兰。钱耐夫人待她如己出,悉心教养,使她不仅深谙汉语,对中华文化也有较深的认识。钱耐夫人去世之前,钱耐之子与宋小兰,尊重钱耐夫人的意愿,结为百年之好。宋小兰自钱耐夫人去世后,便经营当地一家最大的园艺中心商号,以出售美国著名的红杉苗木著称。宋小兰这家商号有一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华人前去购买红杉苗木,买一送一,这便是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而又置身异域的宋小兰对祖国眷恋与报答的一种表示。

远古洪荒时代的遗迹

“只有这一片树林幸存下来。这是一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的形象。……”这就是水杉,它联系着中美两国人民美好的情感。我赞赏它大难不死造福人类的精神,我喜爱它主干通直进取向上的性格,它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从此,我更深深地喜爱着它……

附录:《巨人树》全文

    我在巨人树身边过了两天。这儿没有旅客,没有带着照相机的吵闹的人群,只有一种大教堂式的肃穆。也许是那厚厚的软树皮吸收了声音造成这寂静的吧!巨人树耸立着,直到天顶,看不到地平线。黎明来得很早;一直保持黎明时的样子直到太阳升得老高,辽远天空中的羊齿植物般的绿叶才把阳光过滤成金绿色,分作一道道、一片片的光和影。太阳刚过天顶,便是下午了,紧接着黄昏也到了。黄昏带来一片悄语的阴影,跟上午一样,很漫长。

森林中的静谧时光

    这样,时间变了,平时的早午晚划分也变了。我一向认为黎明和黄昏是安静的。在这儿,在这座水杉林里,整天都很安静。鸟儿在朦胧的光影中飞动,在片片阳光里穿梭,像点点火花,却很少喧哗。脚下是一片积聚了两千多年的针叶铺成的垫子。在这厚实的绒毯上听不见脚步声。我在这儿有一种远离尘世的隐居感。在这儿人们都凝神屏气不敢说话,生怕惊扰了什么——怕惊扰了什么呢?我从孩提时代起,就觉得树林里有某种东西在活动——某种我所不理解的东西。这似乎淡忘了的感觉立即回到我的心里。

夜晚不是死寂的,有一种生物在呼吸

    夜黑得很深沉,头顶上只有一小块灰白和偶然可见的一颗星星。黑暗里有一种呼吸,因为这些控制了白天、占有了黑夜的巨灵是活的,有存在,有感觉,在它们深处的知觉里或许能彼此交感!我和这类东西(奇怪,我总无法把它们叫做树)来往了大半辈子了。我从小就赤裸裸地接触它们。我能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但是没有经验的人类到这儿来却感到不安。他们怕危险,怕被关闭、封锁起来,怕抵抗不了那过分强大的力。他们害怕,不但因为水杉的巨大,而且因为它们的奇特。怎能不害怕呢?这些树是上侏罗纪的一个品种的最后孑遗,那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那时水杉曾蓬勃繁衍在四个大陆之上,人们发现过白垩纪初期的这种古代植物的化石。它们在第三纪始新世和第三纪中新世曾覆盖了整个英格兰、欧洲和美洲。

              冰河时代

可是冰河来了,巨人树无可挽回地绝灭了,只有这一片树林幸存下来。这是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的形象。在踏进森林里去时,巨人树是否提醒了我们:人类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上还是乳臭未干,十分稚嫩的,这才使我们不安了呢?毫无疑问,我们死去后,这个活着的世界还要庄严地活下去,在这样的必然性面前,谁还能作出什么有力的抵抗呢?

                       (孙法理 译)

作者简介

华广民,1968年出生,枣庄市薛城区周营三村人,业余文史爱好者,著有《运河烽火英雄传》、《水杉的故事》等。


精彩不错过

枣庄地区体育设施发展简史

中考生家长看过来,今年高中招生有啥变化?

民国第一大案——临城劫车案的时代背景

李左车,枣庄人熟悉又陌生的战神

又到槐花含苞时

作者:华广民

微游枣庄  编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