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素汐,太敢演

 skysun000001 2022-04-25

防雷防烂片,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之一

——欢迎关注不值得影评——

从此只看好电影
不定期专访知名导演、演员

作者 | 高宇栋

看完《亲爱的小孩》,很难不感到压抑。

图片
▲《亲爱的小孩》海报

画面暗黄的色调、人物接连的困境、剧中无尽的争吵……都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对于还没有经历过这一切的我来说,它像是揭开了我人生序列上某一处的幕布,让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窥探到了婚姻、家庭、生育等众多现实的生活图景。

无法否认,它确实让我感到恐婚恐育了——这也是它饱受争议的关键点,有人说它在制造焦虑,有人认为它为女性发声,有人觉得它还不够真实。

种种争议的背后是不同观念的交锋,虽然它没给出答案,但这或许也是一种成功——至少它将很多现实议题再一次推向了大众的视野。更多人开始关注和讨论,女性在现代婚姻和生育中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图片
▲画面暗黄的色调、人物接连的困境、剧中无尽的争吵……都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在观点市场略显拥挤的环境下,我只想回到这部剧本身。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剧,《亲爱的小孩》既现实,又不太现实:婚姻、家庭、生育是绝大多数人经历过、正经历或即将经历的现实,但不是每一个家庭都会因为孩子的重大疾病要面临和前任再生一个孩子的艰难抉择。

这构成了我想讨论的两个点,一个是这部剧的真实,一个是这部剧的割裂。

图片

现实主义爆款

《亲爱的小孩》,剧名透着一股温馨,但剧情却扎心无比。

它讲述的是方一诺在生完孩子之后面临的一系列有关婚姻、家庭和事业的问题,她和丈夫肖路也因为孩子到来后的各种琐事和烦恼,两人感情渐渐走向终点,选择了离婚。

图片
▲《亲爱的小孩》剧照

离婚后,方一诺和谢天华组成新的家庭,肖路也重新找到自己的幸福,但两人的女儿禾禾却被诊断出白血病。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为了拯救禾禾,几个家庭都经受了一场极大的考验。

《亲爱的小孩》非常真实,这是很多人看完后最直观的感受。

第一集开场就是怀孕的方一诺对着镜子卸妆。她仔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蜡黄的脸上长了很多斑,脱下衣服后,瘦骨嶙峋的身躯和挺着的大肚子形成强烈对比,肚子上则布满明显的妊娠纹。

图片
▲第一集开场就是怀孕的方一诺对着镜子卸妆

看见这样的自己,她委屈得忍不住想哭,不过一想到马上就是生产的日子,她又如释重负,期待着这个新生命的到来。

任素汐将这种复杂的情愫完美地演绎了出来,直击观众的内心。

为了使这个片段看起来足够真实,剧组光是做孕肚的妆造就花了5个多小时,任素汐挂着这个“肚子”又拍摄了14个小时,卸掉花了1个小时,加起来这一幕的拍摄长达一天一夜,最终呈现出的效果非常成功。

剧中方一诺生产的过程也被网友赞为“纪录片般的呈现”。产后的一诺虚弱无力地躺在病床上,她经历着大小便失禁、喝水只能用吸管等痛苦,可以说剧组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的非常用心。

图片
▲剧中方一诺生产的过程也被网友赞为“纪录片般的呈现”

除了细节处理,有些剧情桥段也无比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比如一诺的婆婆认为胎盘是大补的好东西,就将儿媳生产后的胎盘拿回去炖了吃。很多人看到这都觉得不适,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老人还抱着这样的观念。

演员成熟的演技也使得该剧的表达更加真实,引发了更多观众的共鸣。三位主演任素汐、秦昊、聂远都是实力派的演员,不管是在对自己角色的理解和阐述上,还是在和其他演员的配合上,都体现出他们充足的准备和丰富的经验。

图片
▲除了细节处理,有些剧情桥段也无比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有一幕,方一诺挺着大肚子坐在沙发上,她伸手指了指桌子,肖路马上拿起桌子上的遥控器打开了电视,一诺无奈又好笑地说“油”,肖路才反应过来把妊娠油递给她,接着抬起一诺肿着的双腿给她捏。

两人因为宝宝的胎动,你一句、我一句地拌嘴,整个场景和画面都让人感觉自然而温馨。他们将语气、眼神、动作都处理到了极致,仿佛这就是一对夫妻的日常。

除了几位主演,饰演肖母的李勤勤也把肖母这个复杂立体的角色演得深入人心,让人既“恨”又觉得她可爱;饰演董帆的谢可寅虽是女团出道,在这部剧的发挥也可圈可点。剧里每一个演员都为这部剧的“真实”奉上了精湛的表演。

图片
▲饰演肖母的李勤勤也把肖母这个复杂立体的角色演得深入人心,让人既“恨”又觉得她可爱

整体来看,这部剧称得上是“年度现实主义爆款剧”。

它以最真实的姿态展现出了女性生育最真实的感受与状态,给予了每一位成为母亲的女性一次“发声的机会”。母亲的“不容易”不再是模糊的印象,它变成了确切的、具体的“不容易”,让大众得以重新来正视母亲这个角色。

图片

真实,但是堆砌

真实是《亲爱的小孩》最大的卖点,但不经意间也成为了它的一处“软肋”,对真实的过度追求使该剧走向了一个极端:堆砌真实。

它将女性,或者说夫妻,在婚姻中面临的生育问题、夫妻关系、婆媳矛盾等一一呈现了出来,每一个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困境。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它们在剧中只是被堆砌和拼接时,某种意义上又失去了“真实”的质感。

图片
▲肖母因为凑热闹打麻将,让宝宝婴儿车滑走,差点酿成大祸

面对该剧是否制造焦虑的问题,任素汐在采访中如此回应:“你之所以害怕它,就是因为没看到全貌,那它好的地方也有,就像生一个小孩是不容易,照顾她很辛苦,但是她给你带来的那些力量真的是没得比的,就是你一定会觉得你的快乐大于痛苦。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人觉得确实抑郁了,我生完孩子我就不行了,我早知道就我不生了,有这种时刻一定都有,但是那些美好的时刻也不能忘记。”

她的回答道出了很多母亲的心声,但与此同时,也戳穿了这部剧“堆砌真实”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这个孩子的失真。

剧里这个孩子大概是我见过的最不爱笑的孩子。大部分的片段里,我都只能听到她的哭声,有时是因为被摔着了,有时是因为生病,有时是因为闹觉……她总是在哭,而她每一次哭都像是为了带出一个矛盾的集中爆发,比如一诺和婆婆的带孩子的观念差异、一诺和月嫂的关系处理、一诺和肖路的感情变化。

是的,小孩是太小了,所以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可是小孩也是会笑的,笑也是人天生表现高兴的方式,但我很难在剧中捕捉到她的笑。

图片
《亲爱的小孩》剧照

母性是母亲天然就有的,但并不是怀胎十月就能拥有的能力,它是一个不断被激发的过程,是在和孩子的相处互动、彼此感知中不断得到释放的能量。

当你看到孩子在哭,你会着急得不行;当你看到孩子在笑时,你又倍感幸福。孩子向母亲索取,但又能给母亲带来情感上的回馈。

这一点在剧中却很少体现出来,孩子和母亲的亲昵感是缺失的。于是,屏幕里的一诺永远在为哭泣的孩子经受各种磨难,而留给屏幕外我们的,就只剩下了失焦的共鸣。

孩子是前期剧情的重要推动力,是复杂矛盾、人物困境的支撑点,是很多矛盾的导火索,但她的存在又成为了一种单向度的输出,只负责堆砌起真实,却无法构成生活。

于是很多时候,观众会觉得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在经历丈夫出轨、小三现身、两人离婚、匆匆收尾等一连串的狂风暴雨之后,最后只留下一些错愕。

图片

割裂的故事

毫无疑问,《亲爱的小孩》在故事上也呈现出了一种明显的割裂感。

前半部分试图探讨的现实问题很多,很多都是社会热点议题,比如女性生产前后所需要的关爱与陪伴、丈夫在婚姻和生育中的角色缺失、年轻人科学育儿观念与上一辈传统想法的矛盾等等。

后半部分则是改编自王小帅的电影《左右》。当禾禾确诊白血病,各自组建新家庭的一诺和肖路为了拯救孩子决定重新再生一个,两个家庭也陷入了更深的矛盾与纠葛当中。虽然原作改编自真实故事,但这部分还是有着很强的戏剧冲突性。

图片
▲《左右》剧照

于是,真实与虚构、生活与艺术,这部剧的前后明显分成两块,突出的也是不同的主题,如果单独挑出一部分,无论是前半部分的婚姻生育,还是后半部分的人间疾苦,都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前半部分的亮点与缺憾在前面已经讨论过,这里再谈一下后半部分。

后半部分涉及的问题显然更多,首先是人性与伦理的冲突。一诺希望救禾禾,眼下唯一的办法是和自己的前夫再生一个,做试管婴儿失败之后,有了新家庭的两人要通过自然结合的方式来怀上孩子,这件事是否能为人接受?

图片
▲一诺希望救禾禾,眼下唯一的办法是和自己的前夫再生一个

其次是新出生的孩子,为了拯救另一个生命而来到这个世界,这对他(她)来说是公平的吗?是否会在今后带来新的伤害?

还有母亲对孩子的爱。一诺为了要到与禾禾配型成功的人的信息,不惜抛下尊严跪在脊髓库管理人员的家门口,她愿意付出一切来拯救禾禾。不料对方却是大龄未育女性,因为怕影响备孕而悔捐。捐献者在配型成功后可以反悔吗?

在这个极端的悲剧故事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命运的洪流下人的苦难与挣扎。这种挣扎具有一种深刻的力量,是在绝境和困难面前人性的勇气,是相互支撑、彼此陪伴的温暖,是始终滚烫的爱。

图片
《亲爱的小孩》剧照

不过放在电视剧里,这些话题却基本与前半部分脱节了。对比上映于2008年的电影《左右》,《亲爱的小孩》其实在情节设计上收敛且胆小了,这种回避也使它很难超越原作——原作这个动人故事还斩获了柏林银熊奖的最佳剧本奖。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它失败了。

《亲爱的小孩》后半部分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禾禾还没确诊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周围有小朋友剃光了头发插着针管,别的病房传来母亲在孩子离世后趴在一旁痛哭的声音。一诺看着听着,禾禾也看着听着。人世间的悲哀与痛苦,在此刻成为了清晰可见的画面、声音。

图片
《亲爱的小孩》剧照

还有为了做化疗,谢天华和禾禾坐在一起剃头的场景,看完后我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面打转。剧作很好地利用了其更加广阔的叙述空间,不仅没有使故事变得冗长,反而在细节的巧妙设计、场景的用心安排、演员的走心演技下有了独特的魅力,也能打动人心。

图片
▲谢天华和禾禾坐在一起剃头的场景令观众动容

剧作的前后两个部分都有各自想要表达、并且表达得掷地有声的东西。但当两个部分被粗糙地衔接在一起时,出现的割裂感就使该剧产生了一些问题。

在短时间内,观众要陪主人公经历这么多曲折和苦难,同时在观剧体验上,观众也要从前期对一些社会问题思考的姿态,滑向一种对人世间苦痛悲悯的心情。

虽然它作为电视剧允许有较大的表达空间,但这种割裂感使观众不由得会对它真实与艺术的平衡产生一些怀疑,或者进行重新打量,这一过程也会消耗观众对它的期待与耐心。

如果前后难以统一,或许选择讲一个故事会更好。当然,《亲爱的小孩》能有勇气来做到目前这样,已然非常可贵。

图片

作者 | 高宇栋

编辑 | 徐观

排版 | 杨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