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谷神童李贺

 晨曦深处 2022-04-26

黄河故事之七十一:李贺(一)

昌谷神童李贺

李贺是唐代诗人,和李白、李商隐一起被称为“三李”。毛泽东很喜欢三李的诗,他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就直接引用了李贺的一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的诗很独特,从情感看,多感时伤逝之作,或哀叹盛年易衰,或悲慨零落不遇,这可能与他的境遇有关,处在逆境的人肯定写不出“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句子;从题材看,涉猎神仙鬼怪的不少,或寄情天国,或梦怀鬼域,因此被人称为“诗鬼”;从体裁看,虽然当时律诗已经普遍,但李贺却很少做律诗,以古体歌行居多,留下的诗里有七绝、无虑,但没有七律。从语言看,总在追寻新奇,据说他常背一锦囊,得句便收入囊中,世人以“奇才”评之,称其诗体为“李长吉体”。

第一次接触李贺的诗是在读中学的时候,那时的课本里面没有古诗。偶然看到了同学的唐诗,就借来一读。谁知道被校长巡视时发现了,按看课外书予以暂时没收。害得我花了六分钱外加二两粮票请同学吃了一个烧饼。当时很喜欢的李贺一首诗就是《南山田中行》: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李贺,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人,就是现在的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三乡镇有一条河叫连昌河,发源于陕县,自北向南穿谷而过,流入洛河。昌谷也就是以连昌河谷而得名。那里有一个连昌宫,当时上至皇帝,下至权贵重臣和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观光,留下了很多吟咏唱和的诗文。作为李贺的家乡,李贺的诗里多次出现过昌谷二字。其实,不仅他,很多诗人都对昌谷有着浓厚兴趣。张耒作有《春游昌谷访李长吉故居》;刘克庄作《昌谷》;张载诗中有“昌谷五月稻,平田垂青玑”;陆游在送给辛弃疾的诗里也写道“千篇昌谷诗满囊,万卷邺侯书插架”。

或许是灵山秀水的感染,或许是皇家血统的润滋,李贺自幼才思聪颖,七岁能诗,被称为神童。或许是人们喜欢神童吧,有些传说甚至有有明显的失实之处。

“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这个说法是把两件事弄混了。

李贺写这首诗是在公元809年10月,当时李贺已经十九岁了。李贺在诗的小序中写有“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也许正是这个小序引起了很多人的误解,造成了张冠李戴。据说,李贺七岁时韩愈和皇甫湜曾慕名上门探视过,当时是否作诗,也没有记载,现在看到李贺较早的诗是公元806年的,那也应该16岁了。这首《高轩过》应是李贺因父名犯忌,没能参加考试,经停洛阳时,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这一点从诗里也可以看出来,“我今垂翅附冥鸿”,“垂翅”指的就是没能参加考试这件使他十分伤心的事,试想一下,一个七岁小孩怎会说自己“垂翅”呢。

当然,一个弄错时间的故事,并不影响李贺神童的佳誉。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李贺早慧,7岁能辞章,贞元末即以乐府歌诗与前辈李益齐名,称二李”。李益作为边塞诗人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比如大家熟悉的”回乐峰前沙似,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能与前辈李益并称,足见李贺当时声望之高。

感李长吉事(一)

天降英才昌谷前,堪超咏絮正韶年。

溪波泛起似曾问,绮梦何时到日边。

悠雲作于北海拾贝斋

2022/04/25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本期插图:碧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