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不投机半句多,您知道该怎样和采访对象“说话”吗?

 YINLIANG2018 2022-04-26


众所周知,“三分写作,七分采访”。在日常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者的采访技巧及语言表达方式极为重要。优秀的语言表达技巧不但能拉近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提升整个采访的质量和效率。一般来说,新闻采访由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完成,采访者的语言技巧和风格便显得十分重要。新媒体时代,各类媒介不断融合发展,新闻作品质量整体提升,媒体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新闻采访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新闻采访人员应当不断完善自身,提高新闻采访能力。


01

     新闻采访中语言表达的特点

     语言表达中的多种技巧运用,能为新闻采访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提供保障。新闻采访是得到新闻事实的原动力,记者想要在采访中得到受访者清晰、准确的表达,首先需要保证顺畅的沟通。为达到该目的,新闻采访中的语言表达有哪些特点呢?

     1.真实可信、观点鲜明

     一般在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是彼此陌生、互不认识的,这就对记者的言谈举止提出要求。记者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利用语言表达、情感输出等与受访者形成互动,赢得受访者情感上的共鸣,使其卸下防备,主动参与交流,以得到真实的采访内容。

记者要想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传达出个人的鲜明观点,必须在遵照事实的同时,以独特视角去获得准确信息,在你来我往之间获得受访者的真实反馈,对新闻采访的最终成果奠定基础。

2.迅速敏捷、高效精准

新闻的时效性十分重要,时间上拖太久就会失去新闻的价值,新闻采访讲求速度,它要求记者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迅速、准确、生动地认知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物。同时,速度还要带来效率,记者不能言而无物地一味盘问被采访对象,而要择其重点,精准抓住新闻事件中的主要矛盾,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采访,以获得高效的讯息。

比如,在采访火灾等突发事故的新闻时,现场的信息有着较强的说服力,因此记者需要迅速赶往现场,第一时间抓住主要信息,在简短的语言下记录现场情况,还原真实的第一现场。

3.即兴表达,规范互动

新媒体发展趋势迅猛,记者需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节目制作和新闻采访中形成会采访、能编辑、敢播讲的良好素质。记者在采访前都会做好各方准备,但是难免会出现猝不及防的情况,可能会扰乱记者的采访提纲和思路。在此状态下,记者需要即兴表达、随机应变,结合当场的诉求,改变问话角度和思路,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02

     新闻采访中语言使用技巧的运用     

  长期以来,交往中的语言技巧受到重视,从最初的意识形态逐渐演化为体系化的语言使用技巧,大家在语言使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变得游刃有余。新闻采访属于特殊的公关活动,过程中接触到各种人群的可能,对记者语言使用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著名记者柯天在《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一书中表示:采访是世界上最高的艺术,也是新闻领域微妙且困难的技术,也许说起来不应有什么格式,只可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由此看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语言使用的方式、技巧能够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质量。比如,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巩立姣的一则采访备受关注。巩立姣夺得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这不仅是中国队在女子铅球项目上的首个奥运冠军,更是中国首枚田赛奥运金牌,意义非凡。然而,在赛后采访中,一位记者直呼巩立姣为“女汉子”,追问其隐私,并发出“对此你怎么想?”“我觉得不错”等言论,这些问答不仅大而空没有营养,而且让被采访者感到不适,直接导致了采访的失败。

  那么,在新闻采访中有哪些语言使用技巧?采访者该如何正确使用新闻语言?

  1.善用引导,把握新闻采访的节奏

  语言表达的节奏会对整个活动的进度产生影响。记者对节奏的把控,能够控制话题的转换、被采访者的情感起伏和采访的进度。比如,记者为了得到更具有可听性的答案,可以放缓节奏,在问题问出之后静下来,给对方充分的思考空间,而不是急于去问下一个问题。

  合理使用提问。记者应掌握多种形式提问的要领:提问要符合采访对象的学识范围,简洁通俗且具体;要把握主线、适时引导;提问要有特色;要具有受众意识;要“口”“眼”并用,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利用语调引导。新闻采访要求记者有标准的发音和表达,准确传达采访要求,不要出现错别字和意思含糊的词句。同时,记者需精心设计提问的语调、关键词,抓住提问的关键。比如,记者在提问“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时,将重音放在“你”,能强调受访者的特殊性,使其更愿意敞开心扉。

  合适的语气细节。采访者需在新闻采访中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气。符合彼此身份的语气,能影响受访者,细微的差异也能帮助他们在情感上发生转变,从而更加投入到采访中。

  2.运用辅助性的语言,拉近双方的距离

  辅助性语言是人们传达情感和语言表达时会使用的手段,专家估计,在人际交往中,高达65%的信息是通过副语言传播的。副语言包含体态语和形象造型,一旦副语言应用得当,可以有效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进行新闻采访活动的过程中,记者的眼神必须集中而专注,让对方通过眼神感受到记者的真诚,从而获得认同感,在眼神鼓励下产生诉说的欲望。

  第二,新闻采访是面对面的交流形式,肢体的动作、位置都会影响受访者的情绪;比如,用手轻拍对方的肩膀,轻抚对方的头等,肢体有助于个体之间情感的传达。

  由此可见,体态、动作、眼神等辅助性语言能够在情感互动中拉近双方的距离,提高可信度和新闻的真实感,也彰显出专业记者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气质。

  3.对不同采访群体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

  新闻采访作为一种公共行为,被采访者有多元化和独特性等特点,采访者需根据被不同采访者的身份,采取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保证新闻采访的质量。

  在采访孩子时,记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特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角度,去提问在他们认知范围中的问题,从中获得真实心声。

  运用“开放式提问”与“闭合式提问”相结合的方式采访学生。比如在少先活动的新闻活动中,记者将问题分为几个小点,“你们集体一共几个学生”“最近组织的活动都有哪些呀”“活动中有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处理的呢”……这些问题会带出先进集体事迹的来龙去脉。

  采访农民时,记者要接地气。他们不善言辞,记者不要使用过多书面的语言去提问,大口语、大白话和农民对话,以浅显的提问方式去挖掘新闻主题。记者应当讲究策略和采访节奏,进而掌握新闻采访的语言使用技巧。  

03

    新闻采访中语言技巧使用的现实性意义

语言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形式,有着系统且丰富的内涵;采访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新闻记者要在采访时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写出的稿子在受众中引起反响,各方面的工作都十分重要。

1.有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

新闻事件本身具有的敏感性,会造成采访对象面对记者时的心理紧张。因此,营造和谐、愉快、良好的访谈氛围显得特别重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做到既客气尊重,又不失礼节,尽量让被访人配合采访。在素不相识的两人互动之前,记者可以以一句“你好,打扰了!”让对方感受到礼貌和尊重,打破隔阂,从而自由和真诚地交换信息。切忌直接切入采访正题,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既生硬,又容易使气氛紧张起来。一般来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先与采访对象闲聊几句,以此来松弛现场气氛,拉近双方距离,使对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对消除被访者的心理戒备,对整个采访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2.有助于记者获得时效性强、独家的信息

新闻采访的方式有很多,语言技巧的运用也很多。对于一些不愿开口,或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记者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挖掘新闻信息,在迂回中不断转变采访风格和语言特色,令采访对象“防不胜防”,使得记者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独家的信息,也许会保障新闻采访的成功。


纵观全文可知,新闻采访的语言使用技巧应该得到广泛关注。在新闻传播媒介不断变化的现在,记者应该做好新时期的新闻采访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和新闻采访语言技巧的实践,在动态、发展的观点下开展新闻采访活动,获得有效信息,为以后的新闻工作奠定基础。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2年第4期(上)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2年第4期(上)
来源于新闻前哨(获授权转载)
作者:方田,郭蔓;责编 :肖陶;监审:木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