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责任》

 城市责任 2022-04-26

序言  平江老街最苏州

人生总是难以圆满的,总要留下诸多遗憾。于是人们就会用追忆来抚舔伤痕, 试图用追忆填平“时间、消逝和记忆的鸿沟”“填补围绕在残存碎片四周的空白”。一个城市的记忆同样如此,对往事的回想,经历了时间的积淀和心灵的净化,实质上构成了对往事的超越。一片老街区,就是一座城市历史的缩影,无论往事多么不堪,或者多么辉煌,都能让后人在追忆中缥缈恍惚、感怀陶醉。由苏州市姑苏区策划的长篇报告文学《城市责任》洋洋洒洒十余万字,使得我们在对南宋碑刻《平江图》和数千年苏州老街区的辉煌追忆中获得生命的重温和超越。这是《城市责任》最大的艺术魅力,也将是让广大读者对千年古城苏州认识回味而难以释怀的重要原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城,江南水城,顾名思义,离不开的还是水,水就是城市的灵魂。最能代表苏州的平江老街,其“平江”二字最早要从北宋开宝八年(975)说起,这是因为“苏州地势低下,与江水平,故曰平江,故曰泽国”。清代编修《苏州府志·水利》沿用此说,认为“苏州的城基与三江的水平面持平,因名平江”。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系孕育了也成就了平江老街,数千年来, 平江老街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自己的风骨,小桥流水的枕河人家白墙黑瓦、飞檐画栋,庭院深深。一代代居民在这里慢慢形成了“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十万水西东” 的繁华与富裕苏州。

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积淀,才会在苏州古城里出现骨子里印着姑苏古城文化底蕴、透着江南才子精神气质的《浮生六记》;才会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绝唱;才会有潘达于全家将生死置之度外,保护祖国历史名器周代盂鼎、克鼎的英雄壮举。

徜徉在平江古老街区的幽深小径里,满眼所及都是时光的痕迹,用心触摸那些岁月的包浆,内心油然生出敬畏之情。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根脉,平江老街区这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传承,在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中让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留下独特的记忆,让苏州的百姓记住乡愁,这是一个多么宏大又有意义的课题啊。

所幸的是苏州市姑苏区独具慧眼,组织专家多方调研, 以独特的视角将平江老街区这最苏州、真苏州的物质文化存在从其历史文化的赓续到老街区在新时代的整治出新,做出了全面细致的思考和再现,不仅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直至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对街区保护的恪尽职守,也写出了老街原住民、商户、游客等各类群体共同担负起的保护责任。《城市责任》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数易其稿,即将与全国广大读者见面,它必将为平江老街区的保护和繁荣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促进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