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这几年,辽宁沈阳的孙向波被一场官司弄得心力交瘁,十分痛苦。
因为一次意外的救人事件,他的事业停滞,人品遭到质疑,生活变得一团糟。
2017年,一位老人在孙向波开的药店里买药时,突然昏迷。
然而,在施救过程中,他压断了老人12根肋骨,遭老人家属索赔超10万元。
于是,又经过两年的审理,2021年5月,法院驳回上诉,依然维持原判。
结果,老人家属仍不认可判决,向辽宁省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一审、二审判决,重新审理此案。
因为救人,却一直被救助者纠缠不放,这事谁遇上都觉得糟心。
病人来不了的,家人只要找到他,他都会背上药箱子登门服务。
从小到大,父亲一直告诉孙向波:病人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渐渐地,他的医术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口碑越来越高,生意也越来越好。
2014年,父子二人拿出多年积蓄,加上孙向波申请的贷款共200多万元,在沈阳康平县开了一家新药店。
尤其是老人,即使不买药,也常来量量体温,测测血压。
然而,这种宁静的生活,因为孙向波的一次救助行为,被打乱了。尽管已经过去五年了,但孙向波清晰地记得那个早晨 ,回忆起来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的事。
2017年9月,一个早上的8点多,药店刚营业不久,72岁的齐老太走进药店。
量完后,孙向波说:“大姨,你血压太高了,你得喝药。”
“眼瞅着她脑袋一下就耷拉下来了,招呼她也没有反应。
我就把手放到她鼻子那儿,看有没有呼吸。
发现没有呼吸了,我就摸她颈动脉,一摸颈动脉不跳了。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人不行了,得赶紧救!” 作为医生,在本能的驱使下,孙向波毫不犹豫地开始为老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复苏,短短几分钟,就会造成患者脑部,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作为医生,孙向波自然知道,此时没有比抢救生命更重要的事。
他着急地询问母亲的情况,此时,齐老太用手捂着前胸,说那里疼。
孙向波向他们解释,可能是刚才做心肺复苏时挤压的关系。
大约10分钟左右,救护车赶到,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看着救护车远去,刚刚经历了“生死决战”的孙向波,长舒了一口气,他庆幸自己把人救过来了。
殊不知,一场好心的营救,却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周围人听说齐老太晕过去差点没命,多亏孙向波救了她,都在纷纷议论:
齐老太命大啊!
晕倒在孙大夫面前,不然的话,可能命都没了!
这家人可得好好感谢孙大夫! 孙向波倒不求感谢,但他觉得自己判断准确,救回了一条命,心里感到很欣慰。
2017年10月,事隔一个月后,孙向波收到辽宁省康平县人民法院的传票。
齐老太家人将他告上了法庭,要求他承担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总计9800多元。
等待伤残等级评定出来后,还需支付近10万元的赔偿金。
检查结果显示:老人双侧12根肋骨骨折、右肺挫伤,还患有低血钾症。
齐老太的家人给出的理由,一是齐老太在晕倒前,服用了孙向波药房的硝酸甘油;
“孙某给药在先。人得讲个理,不给药,我母亲进你家屋晕倒。
你进行抢救,别说你按折了,就是按死了,我也不能讹你。
就这样,孙向波没有等来一句谢谢,却等来了一纸法院起诉书。
“为老人做心肺复苏,压断12根肋骨,遭索赔10万”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关键是12根肋骨,施救也不是这么个施救法。”
“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浮云。救了性命,断了肋骨。
孰轻孰重,明眼人一眼就能分辨。
老太太和家属向救人者索赔,纯粹是无理取闹。”
“行善还要赔偿,凉的是整个社会的心。” 从接到法院传票开始,孙向波所有的精力全部被牵扯进这件案子。
后来,二审交到沈阳中院,孙向波又跑了七八次,每次都是100多公里。
因为这个案子,孙向波的医术和人品被质疑,直接影响到他的药店生意。
“出名啦,成网红啦。”
“你救人还怎么给人家肋骨弄折了?”
“有人晕倒你还敢不敢按?“ 因为钱都压在了药店里,如今药店门庭冷落,每天都在赔钱。
他已经没有钱再请律师,每次出庭,都是他一个人为自己辩护。
2019年5月,因无力再经营下去,他彻底关停了药店。
事业毁了,官司又牵扯着他的精力,他什么事都做不了。
只能不时地在家和法院之间奔波,询问官司的进展情况。
2019年12月30日,孙向波救人被告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吃药与心脏骤停无关。
施救者孙向波的救助行为无过错,无需对老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法院决定驳回原告齐老太的诉讼请求。 不过,一审判决后,孙向波并没有等到齐老太一家的道歉或者一句感谢。
相反,齐老太一家没有接受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而是提起上诉。
“并不是说不感谢好心人帮忙,但是,如果我身体的问题是因为药店医生的失误造成的,那我就需要他来赔偿损失。”
一年又一年,他什么也做不了,整个精力都放在这个案件上。
“第一个,是吃药的结果和她心脏骤停的后果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
第二个,被告施救的时候,做心肺复苏的行为是不是规范,对造成的后果是不是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他认为自己是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的,抢救的过程是规范的。
“抢救过程若力度和频率不够,老人家可能就活不了,这在医学上也是允许出现的。
出现12根肋骨压断的情况,是必要强度的施救行为造成,并非故意和手法不专业。”
至于给没给齐老太吃硝酸甘油,他说,救护人员问的时候他说给了。
至于齐老太吃没吃,当时的情况紧急,他已经不记得了,也回忆不起来了。
药店监控视频显示,孙向波有取药动作,但没有看到老人有吃药动作。
心肺复苏有几大并发症,其中第一项并发症就是多发肋骨骨折。
临床做心肺复苏是有要求的,按压深度至少得达到5厘米,按压频率必须得100次之上。
这样才能达到非常好的心肺复苏效果,所以对于岁数偏大、骨质疏松的患者,很容易出现肋骨骨折。 法院根据原被告提供的有关证据,合议庭最后采信了被告孙向波,给原告服用硝酸甘油的说法。
在资询三个医疗专家后,法院认定,即使服用硝酸甘油,与心脏骤停没有因果关系。
而且,被告有执业医师证,做心肺复苏的过程,专家认为符合规定,不需要承担责任。
2021年5月,沈阳中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齐老太一家人还是不认可法院的二审判决,依然追着孙向波不放。
他们向辽宁省高院申请撤销一审、二审判决,重新审理此案。
纠缠了四年多,将近1400多个日日夜夜,他没睡几个好觉,每天都在煎熬。
就因为一个救人的决定,搭进去自己四年宝贵的时间,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
唯一支撑他的力量,是他坚信,不管官司打到哪儿,他都不会输。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齐某的再审申请,救助人孙向波不用对被压断肋骨的齐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官司结束后,孙向波发文感谢法院依法作出的公正判决,和法律对见义勇为、施救行为的保护。
孙向波不仅精神受尽了折磨,而且财产上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他的家人也在这四年中跟着他一起耗费精力,如果换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可能早郁闷病倒了。
这件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很大,经营的药店早关了,他承受着经济和名誉上的双重打击。
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能救活我不救,那就是一个罪人啊,那良心谴责也受不了啊。
如果再次回到那个时候,我仍旧会坚持救人。
如果再遇到需要救助的生命,我还要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绝不让任何一条生命因为不敢救而离开这个世界。” 在没有镜头的地方,他真的这样做,“该出手时还得出手”。
2020年11月5日晚上,孙向波去接上培训班的孩子。
他当时还以为别人在拿他开玩笑,但上前一看,真的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晕倒了。
再见此事,又是老人,就该躲得远远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救人不承担责任不用赔偿,但是律师费用、时间成本加精神、身体压力,代价太大了!
有人觉得不能让救人者委屈,要对不懂感恩的人提出警告:
“对不懂得感恩的人,尤其是那些恩将仇报的人,仅用道德惩罚是远远不够的,得用法律予以惩戒!”
“起诉被救者家属,要求道歉,赔偿误工费,交通费,精神损失费。
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告诉人们,做好事不能让人践踏,坏人该付出代价!”
还有人认为,善良是本能反应,救人就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安宁。
不过,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如今,案件结束,孙向波被影响多年的生活也该回归正轨。
他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都在年检,他希望自己还能从事与医疗有关的事业,还打算把药店再开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