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普通人从幼儿园读到博士,一般需要28年左右的时间。
而一个曾被医生诊断为脑瘫的低智力患儿,13岁就取得了西班牙武康大学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4岁攻读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博士。
就连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也曾为他题写“前途似锦”四字。
他就是曾在网络上引起舆论热议的“裸跑弟”何宜德,小名多多。
因为是不足月生产,他只有3斤8两,并且伴有新生儿肺炎、腔内损伤、颅内出血、皮下水肿、低蛋白血症……
这一连串的医学名词综合在一起,得出一个诊断结果:脑瘫。
比一般孩子早出生3个月的多多,住进了保温箱,每天靠各种医疗器械延续生命。
医生告诉爸爸何烈胜,即便孩子最终活下来,也会成为脑瘫、痴呆儿,并让他做出决定。
直到和妻子同一病房的产妇出院了,但并没有带走自己的孩子,何烈胜才明白了什么叫“做出决定”。
与其留着这个先天严重不足的孩子拖死一家人,还不如早点放弃。
这样的决定,何烈胜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因为他从未想过要放弃自己的孩子。
看到那个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只有3斤8两重的小肉团要做腰椎穿刺,何烈胜不寒而栗。
他透过厚厚的玻璃窗,心情复杂地看着躺在保温箱里的多多。
何烈胜看得鼻子发酸,那种束手无策的无力感让他备受煎熬。
多多在保温箱里住了60天后,医生才宣布孩子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儿子这么给力,作为爸爸,自己也要给力才行!
只要有一丝希望,都要让多多像正常人一样活下来。” 何烈胜开始四处请教专家,得到的答复都让他看到了希望:
希望十足的何烈胜制定了一个育儿计划,对多多实施特殊培养。
他买来一堆育儿书,琢磨着捣鼓出了“鹰式教育十商培训宝典”。
这“十商”包括:体商、智商、德商、情商、胆商、逆商、性商、灵商、志商、财商,像极了电视剧里培养豪门继承人的准则。
在实施这一系列计划前,他首先要解决多多的体质虚弱问题。
何烈胜买了一个充气的游泳池,安装好后注入水,将多多扒光套上游泳圈,把他放进了泳池。
看的一家人心惊胆战,都慌忙去捞多多,但都被何烈胜强硬地制止了。
爷爷奶奶和妈妈都指责何烈胜太残忍,但他不为所动,任凭多多在水里拼命地扑腾。
即便孩子哭得差点背过气去,他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让步。
爷爷奶奶和妈妈也因此一整天都没有跟何烈胜说过一句话,甚至将充气泳池藏了起来。
他说:“与其这样,不如死马当成活马医,不仅可以锻炼他的身体,还可以刺激到他的脑神经,万一成了呢?”
也就是这一丝侥幸,多多妈妈默认了丈夫何烈胜的“残忍行为”。
于是,何烈胜将10分钟翻了6倍,多多每天都被泡在水里一个小时。
在爸爸的强烈坚持下,五天后,多多终于开始适应了,不再哭闹。
几个月后,何烈胜开始给游泳池里的水降温,每周降5度,直至降到25度。
多多的身高、体重慢慢地追上了正常孩子,甚至还高于平均水平线。
鹰妈妈为了让小鹰能够学会飞翔,独立地捕食猎物,狠心地将小鹰从万丈悬崖中推下去。
惊慌失措的小鹰在本能的求生意愿下,拼命地扇动翅膀。
要说爱,何烈胜何尝不爱,中年得子本就不易,儿子却因为早产而被诊断为脑瘫。
何烈胜认为,作为父母不应该对孩子有“内疚感”或是“补偿心理”。
一旦拥有这样的想法,就等同于亲手剥夺了孩子和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
能走之后,就不许任何人牵着他走,连爬楼也让他自己来。
妈妈想要上去抱抱孩子,却被何烈胜拦住不准去,气得妈妈大骂他心狠,不配当爹。
多多1岁半时,何烈胜开始训练他每天在平地上走500米,然后逐月增加训练量。
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下,一个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受得住,何况是一个孩子?
滴水成冰的冬天,挥汗如雨的夏天,紫金山上总能看见这一大一小的身影。
为了能让多多坚持爬山,何烈胜把爬山作为一项完成了有奖励的任务,奖励就是他最爱吃的肯德基土豆泥。
何烈胜就两手一摊,告诉儿子:“山顶没有肯德基,只有山下才有。”
何况对一个体力已经到达极限的孩子来说,这更不是一件易事。
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在多多的认知里,他已经爬上了山顶,这就是成功。
何烈胜却告诉多多:“爬到山顶才是一半的路程,回到山下才算成功。”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岁半的多多和全家人在园内行走参观了3天。
这3天,多多从未让家人抱一下,许多家长投来羡慕的目光,这让何烈胜得意至极。
由于商品供不应求,代理商囤货居奇,只卖给他一批滞销的蓝色加大码女裤。
市场上的主流型号是中码,加大码的内衣怎么能轻易卖出去?
就在许多人准备看何烈胜的笑话时,他连夜寻找到裁缝店,将这批裤子加裆开扣,标签换成男裤中号。
这件事不仅成就了他在事业上的传奇,也让他牢牢记住人生的生存法则——遇事临危不乱。
这也使得何烈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了防患于未然的想法。
与其让儿子以后遇到诸多莫名的困难,不如现在就给儿子制造各种困难,从而让他积累到克服困难的经验。
于是,何烈胜越来越“狠”,更加专注于做一名“鹰爸”。
2012年10月,4岁的多多登上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
在此之前,何烈胜并不知道富士山已经封山,等到了山脚才看到封山公告。
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挡住何烈胜那颗执着的心,他依然决定带着多多登富士山。
路上偶尔能遇见一些登山爱好者,但只有1.1米高的多多显得格外的突兀。
大人一步就能跨上去的台阶,他要绕上三四步才能走上去。
几乎都是原生态的火山岩,道路陡峭险峻,甚至有60度的斜坡。
他们身上的登山服并不防雨,一个小时左右就全被淋湿了。
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得多,到了七合目,气温降到了接近零度。
糟糕的是,何烈胜没有带水和干粮,仅带了巧克力糖果。
又累又饿得多多,终于在到了七合目之后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何烈胜全然不顾及多多的感受,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山上走,他知道儿子一定会跟上来的。
果不其然,在看到爸爸毫不犹豫地上山之后,多多跟了上去。
终于,在海拔2993米的八合目,那里有唯一一家开着门的商店看护站。
但却遭到看护人员的阻拦,在多次沟通无果后,何烈胜不得不放弃继续下去的想法。
不满4岁的多多,赤裸着娇小的身子,穿着一件单薄的内裤,被爸爸带到寒冷的雪地里裸跑。
当时的纽约室外温度只有零下13度,暴雪纷飞使得地面积雪足有2.4米厚,街头更是人迹无踪。
多多在雪地里吸着鼻子,一边瑟瑟发抖地奔跑,一边无助地哀求:“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
一旁的爸爸,不仅没有向孩子伸出援手,反而要求儿子:“快快快,往前跑!趴下去,趴下去!”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和地主老爷呢!哪儿有这么狠的爸爸!”
“这爹怕不是亲爹吧?”
“零下13度,太牛了!零上5度就需要穿羊绒衫,抱着油汀(充油取暖器)的我表示压力很大!” 伴随着视频的火爆,多多也火了,“裸跑弟”成为网友对他的昵称。
多数人认为,这种教育方法太过极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甚至怀疑他虐童。何烈胜并不在意外界对他的看法,事实上他也毫不在乎。
多多4岁时,智商测试已经达到8岁儿童的智商128。
何烈胜认为,4岁的多多与同龄人相比,早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提前将多多送进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就读。
如果多多4岁上小学,13岁上大学,那么18岁之前就能把硕士博士都读完。
这样的话,在18岁成人之时,他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工作、事业。 普通人从开始上幼儿园,到接受完博士教育,工作时已经30岁左右。
60岁左右就退休,那真正留给孩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时间有几年?
作为商人,何烈胜秉承实用至上,他早已将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如果跳出升学和分数的圈,就可以换来千金都买不到的时间,这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
即便被学校告知,4岁的多多不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毕业也拿不到毕业证,只能算旁听生。
所有人都认为何烈胜疯了,而他认为自己在帮儿子节省时间。
他要缩短儿子花在应试教育上的时间,节约一切不需要花掉的时间。
需要12年的高中阶段前的学校教育,他只计划了5年。
他要按照计划,让多多从3岁开始学,那么10岁之前他一定能上大学。
他专门请了4位数学老师,2位语文老师,每天给多多轮流上课,中途休息半小时。
与此同时,他安排多多双休日学习轮滑、帆船、单车、围棋、机器人等各种课程。
2013年9月,5岁的多多跳级升入南京理工实验小学四年级。
“人们说贪多嚼不烂,我就想让多多对应试教育的知识囫囵吞枣,不求精深。
用不上的知识不需要太多,够用就行,这样更大程度上节约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曾荣获“全国十佳校长”的王丽萍坦言何烈胜的教育方式偏激:
“是否太注重结果?到底应该给孩子的是什么?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而何烈胜却答非所问地把问题转移到多多妈妈的身上,怒斥妻子对他教育方式的质疑、反抗。
“自己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鹰’,孩子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选择幸福,对他来说是一件耻辱的事。”2020年7月,12岁的多多参加江苏卫视的闯关节目《一站到底》时,晒出了自己的个人简历,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这份简历堪称完美,是大部分家长所羡慕的“别人家孩子”。
这样的见识、胆魄、绝对的自律,已经碾压一众同龄人,甚至可以说超越许多成年人。
但多数人认为,这样的超越是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来获得的,孩子被迫早熟,真的幸福吗?
在本该天真单纯的年纪,接受各种人为创造的苦难,就能身经百战地应对这变化莫测的世界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父爱变了味,孩子变成了自己教育试验的牺牲品。
2021年9月,13岁的他修完了西班牙武康大学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的12门课程。
同年12月19日,又收到了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就像何烈胜规划的那样,别人需要耗费28年完成的事情,多多14岁就能完成。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个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就像那则《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人过于心急,一遍一遍将幼苗拔起。
孩子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一个规划好的,被迫加的未来。
为人父母,如果不幸遇上像刚出生的多多那样的情况,你是决绝地放弃,还是会像何烈胜一样,再难都要陪孩子走下去?
你认为“鹰爸”何烈胜的教育方式怎么样,会不会效仿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