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是出租车司机,47岁亏了7亿,现身家365亿,用2.8亿茶杯喝茶

 朱小鹿 2022-04-26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他曾是出租车司机,一年才赚4万。

后来,他挖到了新门路,仅一年时间,就赚了8000万,进阶“千万元户”。

如今,他身家365亿,每年收藏艺术品就要花20亿左右,花2.8亿买了个茶杯喝茶。

他就是:刘益谦。

(刘益谦)

1963年,刘益谦出生在上海老城区一个普通家庭。

用他的话说,那里就是“下只角”的“下只角”,意思是比贫困区还贫困。

刘益谦上有两个哥哥,他排行老幺,也是最调皮的。

父母根本管不住他,给他取了个小名“毛毛”。

一家五口人挤在城隍庙附近的老弄堂里,那里不过十多平米,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虽然家境不好,但父母还是竭尽全力供三个儿子上学。

两个哥哥自知机会来之不易,学习特别认真,每次考试也名列前茅。

然而,到了刘益谦这里,学习反倒成了他的负担。

所以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

除了学习,逃课、打架闹事,刘益谦样样在行。

然而,浪荡不羁的少年天不怕地不怕,最后却败在少女的石榴裙下。

初二那年,刘益谦喜欢上一个女同学。

为博得女神的芳心,刘益谦决心浪子回头,好好做个好学生。

那天第一堂课,刘益谦强迫自己,安安静静地听完了整堂语文课。

女神倒没发现异样,可语文老师却激动坏了。

她骄傲地认为,肯定是自己的讲课太精彩,深深感染了“坏学生”。

于是,一下课,老师立马跑去校长办公室,汇报自己出色的战绩。

校长一听,这分明是自己先前的教育,对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刘益谦成功转变。

第二天早操结束,校长特意让学生们留步,临时开了个小会。

他点名刘益谦,让他当着全级800多名同学的面,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天天逃课的坏学生,变成现在懂得学习的重要。

这本是好事,可当下刘益谦只觉得丢脸,脸唰一下就涨得通红,半天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最后,在校长的催促下,刘益谦双腿发抖,慢慢走向讲台,憋着一口气放出狠话:

“你们读书,我赚大钱去了!”

说完,刘益谦头也不回,跑回了家。

从那天开始,无论父母如何打骂,刘益谦就是宁死不肯去学校。

“人可以丢脸,但不能丢两次脸,这是男人的尊严,不可违逆。”

父母拗不过小儿子,只能随他去了。

当时舅舅正在富民街经营一家皮具店。

为了让儿子尝尝社会险恶,明白读书的美好,父母一商量,就将刘益谦送到舅舅的店铺帮工。

说是皮具店,其实就是一间家庭作坊,专门做人造皮革包。

除去成本,一个皮革包可以赚1块钱。

刘益谦外公在世时,那已经是祖传的手艺。

后来社会动荡,手艺中断。

为了延续祖辈记忆,刘益谦的舅舅开始重拾手艺,很快就在当地打响了名号。

1978年开始,15岁的刘益谦跟着舅舅,一起做皮具生意,每天基本上能赚一百多元。

生意越做越大,在富民街做了6年,刘益谦联合舅舅,在城隍庙盘下一个老店,刘益谦又做了两年打工仔。

虽然赚得不少,但刘益谦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干得再好,舅舅吃肉,他只能喝汤。

刘益谦决定单干,但毕竟是亲戚,刘益谦不敢入本行,贸然与舅舅公开竞争。

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另一暴利行业:开出租车。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袭来。

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出租车行业一片火热。

原先,出租车只出现在广州,只服务于某一小圈子。

后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出租车需求增长,许多城市开始引进出租车。

1978年4月,广州市汽车公司整顿出租车行业,既改变了封闭式服务模式,也改变了“空车不载人”的霸道行为。

对司机来说,最大的福音就是,以前不允许收小费,现在司机可以随意接受乘客的小费。

然而,出租车大多都是从海外进口,造价昂贵,因此出租费也不便宜。

虽然贵,但不意味着它没有市场,只是说,服务群体变得高级。

乘客一般都是大老板,或是从外地来谈生意的商人。

为了讨个好彩头,一般都会给小费。

在当时的人眼里,司机可是个高薪职业,月入5000元不是梦,堪比公务员。

而上海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最开始时,上海出现了“叫车难”的现象。

当时,上海出租车公司为了防止司机接私活,给每个司机都发了一张派车单。

每一单生意必须由调度签发,一签发下达,司机必须从站点调度处接载客人,把他们送往目的地。

途中,不得接其他单。

如果客人终点站正好有人要打车,司机只能拒载,否则一律按照“私自接单”处理。

即使,后来做了调整,但调整不大,依旧无法改变“叫车难”问题。

上海市民天天抱怨,叫车比叫下雨还难。

结婚订不到车,新郎新娘只能步行到酒店。

到出租车站点叫一辆出租车,往往要等上两三个小时,完全耽误时间。

稀缺就是市场,刘益谦正是看中这点,果断入局出租车行业。

刘益谦花了6000元考驾照、学开车,学成就可以上路接客。

两三个月,刘益谦就赚回了本钱。

当老司机两年多,刘益谦赚了8万。

每天,刘益谦接触着各色各样的乘客,大多都是生意人。

有一天,一位高人指点,比起开出租车,当下倒国库券,那才是一座座真正的“金山”。

一语惊醒梦中人。

那时,国债发行困难,国民们一直处于观望状态,不敢入手,流通率特别低。

即使将利率降至10%,也没人问津。

无奈之下,银行只能打起促销活动,打七折优惠。

也就是说,100元面值的国债,算上折扣就涨至140元,收益猛增40%。

刘益谦算了一笔账,觉得这买卖可行,立马买入大量的国库券。

七八万本金,几番折腾后翻了一番,仅一年时间,刘益谦就赚了近20万。

但比起之后的暴富,这20万只是刘益谦的饭前开胃菜而已。

1990年端午,刘益谦提着两袋粽子回城隍庙。

刚准备进门,突然发现门口围着一群人。

刘益谦好奇凑过去看,原来是豫园商城在推销自家的股票。

对豫园商城没什么印象,但实在架不住“便宜”,思考再三,刘益谦决定赌一把。

他掏出一万元,以每股100元的价格,买入100股豫园商城。

贵人多忘事,买完豫园商城,刘益谦转身就忘了这回事,去倒腾别的东西。

当时,是炒股的时代,很多人挤着去炒股。

而刘益谦却另辟蹊径,看上了“股票认购证”。

买股票前要先买认购证,每次上市发行股票,上交所都会先发放200多万张认购证。

然后,股民通过抽签,决定认购证花落谁家。

凭运气的事不好说,但有需求就有市场。

于是,一批黄牛党冒出来。

他们靠倒买倒卖认购证,赚取中间差价,赚得盆满钵满。

曾经,一张30元的认购证被炒到6000元,翻了整整200倍。

刘益谦的算盘又打起来了,假如一张认购证30元,100张一共3000元。

保守估计,一般最高炒到2万多,翻了近9倍。

但如果花20万买1000张认购证,一张200元,这样就可以中100张。

而一张最低也炒到3万元,一共300万。

这样一算,靠着倒买倒卖,刘益谦可以稳赚280万。

别人当黄牛,而他刘益谦要当黄牛中的“战斗牛”。

他从小黄牛那里收购认购证,然后自己再转卖出去。

仅一年多时间,28岁的刘益谦赚了8000多万,跃身“千万元户”。

双喜临门,1992年,刘益谦手上的豫园商城竟一路狂涨,每股涨至1万元。

要知道,当初刘益谦入手时,一股才100元。

两年时间就赚了一百倍,天底下哪有比这更好的生意?

经这次意外收获,刘益谦本决定全面专注炒股。

可正当他准备入局时,一位老股民劝他三思。

这世上哪有只涨不跌的股市,物极必反,往往到了巅峰就会失控地往下跌。

刘益谦觉得有道理,立马见好就收,卖掉了豫园商城的股票,赚了100万。

之后,刘益谦又跟局,带着5000万身家,杀入国债期货市场。

3年间,刘益谦净赚了1000万。

然而,最后证明,期货市场也只能浅尝即止,不可完全沉迷。

恐怕这一点,万国证券的管金生到了最后关头,才恍然醒悟。

期货市场最标志性的事件就是327国债,如果没有这次爆发,刘益谦恐怕还不想收手。

1995年,327国债回报率创新低,大家都在预测,财政部将会提高利率。

可管金生不这么看,他觉得目前投资市场过热,这事不可能发生。

英雄所见略同,刘益谦也这么觉得,挂了5万口空仓位。

管金生大举进入国债市场,建立25万口空仓。

他计划做空国债327,期待着一夜暴富。

(管金生)

然而,事实却没如他所愿。

2月23日,财政部宣布提高利率,327国债市价撒开脚丫子,一路往前飙升。

管金生看傻眼了,市价每涨1元,管金生就要损失10亿。

管金生来不及多想,只能孤注一掷,带着分公司一路将价格打回原形。

最后,管金生成功改变局势。

中午快收盘时,好几个10万空仓,10小时成交额突破100亿。

可他没想到,这才是悲剧的开头。

刘益谦一看,市价变化如此大,涨势如此迅猛,事出反常必有妖,他立马清仓。

幸运的是,刘益谦押对了!

当晚官方介入干预,管金生面临17年牢狱之灾。

而刘益谦逃过一劫,避免了5000万损失。

经过此次教训,刘益谦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连夜逃离期货市场。

离了这座金矿,刘益谦很快发现了新的金矿,那就是买卖法人股。

1999年,国家开始着手解决国有股流通的难题,允许公司非流通股,转让给其它公司法人,其实就是法人股。

当时,市场一片肃静,没人知道法人股何时才能自由贸易,谁都不敢出手。

但刘益谦没想那么多,他有一套简单粗暴的逻辑思维:

“法人股迟早都要流通,早晚都要解决。”

当然,法人股无法短期获利,很少人能沉得住气。

而刘益谦知道,这不仅是一场赌博游戏,还是比耐心、比胆略的比赛。

钱他有,耐心他也有,他有信心一举获胜。

于是,他果断涉足一级市场,成立了公司,专注于公司职工股、转配股的交易。

刘益谦采用纯天然方法,守株待兔。

他在各上市公司门口蹲点守候,举着一块牌子“收法人股、转配股喽!”

很快,刘益谦斥巨资6亿,收购了十几家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

2007年,股改完成,刘益谦得到十倍回报。

他身家100亿,名声大噪,别人称他为“法人股大王”。

这时,别人才幡然醒悟,一窝蜂涌入法人股。

然而,刘益谦已经不屑于与他们同个战场,调头转向下一个黄金地带。

2009年,货币政策宽松,新一轮通胀预期到来。

刘益谦大胆预测,中国房地产行业将迎来市场井喷。

而且,当时金融危机刚过,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刘益谦觉得,近期不会有太大的下滑空间。

于是,他豪掷61亿,参与十多家地产金融公司的定向增发股,被人捧为“定增王”。

要知道,当时刘益谦身家不过50亿,花61亿参与定向增发股,让人不得不怀疑,这钱哪里来?

刘益谦回应,他将手头上的定向增发股,质押给信托公司获得资金,再用于下一次增发。

就如保利地产,10.8亿质押,拿回资金6亿,这又成为刘益谦参与金地集团增发的现金。

之后,金地集团用了4亿,再质押给信托,拿回2.5亿,依此不断循环。

靠着这招杠杆操作,最后刘益谦的融资比例超过80%。

这看似是好事,但也暗藏危机。

如果房地产估价再不断往下跌,刘益谦浮亏的比例将会不断放大。

利弊他全都清楚,可他还是想赌一把,或许赢了呢。

然而,这次没能如愿。

没过多久,一路顺风顺水的刘益谦果真翻了船,损失惨重。

2010年,国家干预调控房地产业。

两个月内刘益谦的公司浮亏超过40%,亏了7亿左右。

这时,刘益谦已经47岁。

走投无路之下,刘益谦只能拆东墙补西壁,弥补亏损。

多年来,除了专注生意场,刘益谦还对艺术品收藏情有独钟。

刘益谦曾以7075万拍下了皇家乾隆龙椅,以1.34亿拍下明代画家吴彬的作品。

除此之外,刘益谦还收藏了各种古代瓷器、名画等,总市值超过50亿。

为了挽救危机,刘益谦只好忍痛割爱,将所有的藏品抵押给一个国际机构,拿到了10亿。

靠着抵押艺术品、套现,刘益谦才解除了公司危机,资金链不至于断裂。

2010年6月10日,京东方A37.5亿定向增发股上市流通,一解禁,刘益谦立马减持。

早在前一天,刘益谦持有的京东方7亿股解除质押,解禁当天刘益谦立即套现2.62亿股。

之后,其他增发股陆续解禁,刘益谦才松了口气。

2012年,刘益谦以150亿财富,跻身内陆富豪榜第30位。

危机解除,兜里也有了钱,“定增王”又做起了散财童子,到世界各地收集艺术品。

刘益谦曾说过:“股票要买便宜的,艺术品要买贵的。”

2013年9月,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上,刘益谦以5037万元拍得《功甫帖》。

这也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刘益谦刚拿走战利品,三位研究员鉴定,刘益谦拍走的《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而苏富比咬定这是真品。

双方各执一词,不停攻击对方。

最后无奈之下,刘益谦只好亲自发声明,这风波才算过去。

就在大家都以为,刘益谦已经死心,不再涉足定向增发股,改以收藏艺术品,开始休养生息。

然而,可以说,那只是他向外界放出的烟雾弹,堂堂的“定增王”怎甘心认输?

2013年最后一天,定增王悄悄再次出山。

刘益谦砸重金50亿,参与包钢股份三年期定增。

一年后,包钢股份一路看涨,2015年公司市值已经突破2000亿。

以当时的股价计算,当时刘益谦在包钢股份单票上账面浮盈近130亿元。

尝到了定增的甜头后,2015年,刘益谦再次布局。

他陆续参与3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股,总共投资金额超过23亿。

4月28日,长江证券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以100亿元转让持有的6.97亿股。

刘益谦立马入手买下,摇身变成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

也在这一年,刘益谦在自家的美术馆展出成化鸡缸杯,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一年前,刘益谦花2.8亿买下鸡缸杯,并当场倒入茶水,故作悠闲地喝了一口。

之后,刘益谦更是花10亿买下了一张著名画家莫迪里安尼的作品《侧卧的L女》。

2019年春,为了淘得两件清朝瓷器,刘益谦大笔一挥,又花了2.54亿。

刘益谦自己承认,每年仅收藏艺术品,他就要花20亿左右。

当然,收藏归收藏,最重要的还是赚钱。

目前,刘益谦这个资本运作高手,正逐步打造自己的金融平台。

定向增发股领域遍地开花,刘益谦又进军保险领域。

2019年8月,刘益谦将持有的安盛天平的股权转让给安盛集团,放弃“一财一寿”的资本布局,主攻寿险。

此外,刘益谦计划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收购旗下国华人寿其余六家股东的股份,将国华人寿纳入集团的上市壳中。

如果进展顺利,国华人寿很有可能成为中国A股上市的第六家保险企业。

57岁的刘益谦发朋友圈,感慨地说:“入主天茂19年,付出心血烦恼,今改头换面,努力成为第六家保险上市公司。”

2021年,经过预估,刘益谦的身家高达365亿,跻身胡润全球富豪榜第534位。

不过,这身家并没有将他的藏品价值算入其中。

刘益谦的真实身家到底多少,没人知道,一直以来都是个谜。

刘益谦曾说过:“我不幻想自己一夜暴富,但我不会放过每一次暴富的机会。”

一夜暴富,刘益谦做到了,可下一次暴富的机会,还能轮到他吗?

资本市场的天说变就变,这一秒晴空万里,也许下一秒就狂风暴雨。

对此,你怎么看?

作者:朱小鹿&罗小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